炎炎夏日,谁能逃得过一碗冰爽小汤圆、一份酸辣可口的凉皮、一碗清爽的酸汤子…...窝在空调房里再嗦上口螺蛳粉配一杯椰子汁想想都惬意。但谁能想到我们身边最平常的食物竟然也可能致命?
某地发生消费者食用凉皮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事件。经调查,为米酵菌酸引起。如何避免此类事件,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需进一步了解米酵菌酸的危害:
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又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产生,耐热性极强,一般烹调方法,如蒸、煮、炸、煎都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对热稳定,经100℃煮沸及高压烹饪也不能被破坏,但经紫外线、日光照射后,其化学结构被破坏,可降低或失去活性。
一是谷类发酵制品:
发酵的玉米面、酸汤子、玉米淀粉、糍粑、湿河粉等。
二是薯类制品:
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山芋淀粉等。
三是变质的木耳、银耳:
这类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浸泡的过程,而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特别容易在食物表面生长。生长的要求是26度以及中性偏酸的环境中,这是环境中常具备的条件,所以这类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毒素——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可损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休克等肝脑肾实质性器官损害症状,甚至可导致死亡。
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较高,其症状表现及预后与摄入染毒食物的量有关,摄入越多者预后越差。
一是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的米面制品,在自制发酵米面制品的过程中,由于日常场所下微生物环境不好控制,食物很容易被杂菌污染,发酵过程中又会让有毒的菌类大量增殖。
二是当在泡发木耳或者银耳时,应及时食用,每次短时间浸泡当日所需要的木耳或银耳,不食用过夜的木耳,木耳或银耳浸泡后如果有异味或者用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
三是米粉、米线和河粉不应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泡发后及时加工食用,发现有发黏或有异味时,坚决不食用。
四是不囤积食物,制作的食品不要长期保存,尤其不能室温长期放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一定要注意,不买变质霉变的食物,尽量不吃过夜的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一旦发生疑似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减少毒素吸收量,同时及时送医院救治,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