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早日退休,我翻烂了这本书!

文化   文化   2024-11-01 17:56   广东  

点击下方👇“阿猫读书”关注公众号

和28万读者一起读书、写作、思考、觉醒...

让成长不再孤独!

之前看到Up主未明子提出一个观点挺有意思,996对我们不是剥削,而是有统治的作用。

因为晚上6-9点的社交时间非常重要,人和人之间可以在这段饭局促成一些合作。

这个观点的确有点阴谋论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些道理了。

特别适合互联网公司,还有在职场地位本身就比较高的人,有资源,甚至老板非常依赖于这个人的技术和能力。

例如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并不是老板开发的,而是底下招聘的码农们。

理论上开发软件的码农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离开对公司打击是巨大的,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下,张小龙如果离开腾讯... 腾讯股价估计要暴跌。(长远来看,人才是影响公司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他限制码农6-9点的社交时间,能够减少他离开公司的可能性。


因为万一在饭局上,刚好遇到一个管理强一点或有其他互补特征的人,把公司的核心挖走,那对公司的打击非常大。

就好比网红朱一旦,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出镜的“朱一旦”是公司的核心,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内容的策划。

后面他们团队的小策离开后,朱一旦就再也没有什么好内容了,因为小策才是发展的关键,小策现在自己B站都有200万粉丝,混得特别好。

资本家其实有很多隐藏手段,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们普通人是不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也没办法改变,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律。

例如限制996,或者最近的反垄断,都是为了让整个体系更开放,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忽略了整体的发展。

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的薪资高低,也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手段,我之前也猜测过特别多,可以看看这篇:资本是如何一步步让你变穷的?


1/ 如何赚钱

这让我想起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年幼的作者向富爸爸请教如何赚钱。

富爸爸叫作者为他打工,每小时0.2美元。

在当时的年代,这个工资水平极低,连最低工资都达不到。

作者还是决定每周六为富爸爸打工,工作就是搬搬抬抬,一点都学不到东西。

最后作者受不了,向富爸爸讨公道,他觉得自己被压榨了,要求加薪。

富爸爸告诉作者,你向我讨公道仅仅是想加工资的话,那你永远都只能为钱工作,你现在的模样和我的其他员工一模一样。

说了一连串不要为钱而工作的道理,作者似懂非懂。

接着富爸爸反其道而行之,开始试探作者,开1美元每小时的薪资。

这算是非常高的工资,但作者拒绝了。

富爸爸接着再开5美元每小时,条件更加诱人,但是作者还是拒绝了。

富爸爸很高兴,作者再也没有因为眼前短暂的高回报去接受这份工作,起码先学会不要仅仅为了钱而工作。

在我看来,要不要接受这个高薪的工作还是看情况而定。

富爸爸给予5美元每小时的条件,作者内心的贪婪马上出现,想到的是买好多玩具,向同学炫耀。

如果为了满足高消费而做高薪的工作,就会掉入“老鼠困境”,你永远都逃不出这个迷宫,因为薪水越高,消费就越高,而欲望是无止境的。

最后只会成为满足物质欲望的奴隶,用更辛苦的工作来支撑你的欲望,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像富爸爸的高薪条件,有一种情况是可以接受的,就是把赚来的高薪都存下来投资。

具体可以参考《小狗钱钱》这本书中,作者就把赚来的钱,分别放到梦想储蓄罐、投资储蓄、日常消费,严格控制自己的消费。

这样往往能够快速积累自己的初始资本,让钱再赚更多的钱。

我在生活中看到一个现象,很多人不仅没有投资的意识,其实也没有足够的本金。

如果你没有较高的初始资本,就算你花再多的精力投资,投资收益率再高,实际赚取的金额并不多,因为你这只“鹅”太小了,生不出很多蛋。

暂时接受高薪的工作也是一种策略,先快速积累本金,日后利用这笔钱创造更大的收益。


2/ 把赚来的钱用来投资

5美元每小时的高薪工作,如果不是用来消费,而是用来投资,的确是可以接受富爸爸的条件。

因为这远远高于一般人的工资水平,这就为作者打下赚到第一桶金的基础。

最难的地方在于克服人性的弱点,因为当你拿到高薪,就会想花更多。

一般的心理都是:我工作这么辛苦,就应该要买更多奖励自己。

结果就算高薪实际能留下来的钱也并不多。

你有1万的薪资,每个月消费是5000元,存下来5000元。

如果你工资涨到了15000元,结果每个月的消费竟然变成1万元,也只能存下来5000元。

留不住钱的高薪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赚了上千万的运动员最后都破产了,就是这个原因。

况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持续拿着高薪,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的发展,随时面临淘汰,从而失去高薪的工作。

如果想要加快实现财务自由,都应该保持5000元的生活水平,把额外的钱存起来投资,尽快把“鹅”养大。

如今必需品越来越便宜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不需要花很多钱,但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围绕着。

潜移默化灌输我们理想的生活就应该拥有某些产品,把非必需品包装成了必需品。

心智不断被占领,例如苹果手机,价格在手机中算贵的,有些人工资可能只有5000元,也愿意花两个月的工资去买1万元的手机。

换个角度想想,你可是用2个月生命去购买一部手机,并不一定划算,除非你本身可以轻松负担一万元的手机。


而且很多牌子手机功能也差不多,更多的人选择是追寻潮流而购买。(我个人很喜欢Iphone哈哈,好久没接触Iphone以外的产品,所以也无法对比)

如果你无法判断自己的真实需求,一辈子也不可能富起来。


因为日后的广告商会越来越厉害,利用大数据,预测你喜欢什么,直接推送到你面前,让你购买更多非必需品。


3/ 到手工资的10%马上存起来

防止被广告商收割,可以把一到手工资的10%马上存起来,坚决不用这笔钱,这个方法在很多理财书籍都有提及。

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很多书籍都只建议10%,不是20%或者更多。

我原本以为:钱不够花呀,能存下来10%就不错了。 

但我忽略一点,理财书籍还有另一点,存下20%的钱专门学习,这才是重点! 

学习的钱需要20%,储蓄只要10%,那很明显,学习的意义要大于存钱的! 

其实我们早就听过“要先学会花钱,才能赚钱”。“学会花钱”其实就是指“20%学习的钱”。 

很多人误解了“学会花钱”, 甚至把消费当作是“学会花钱”的方式。

我有一个朋友,消费欲极强,月光。我和他说:你应该要存点钱呀。结果被他怼回来:要先花钱,才会赚钱!

很多人只是在花钱,并不一定是“会花钱”。 

要想看看自己会不会花钱,你可以问问自己。

花的这笔钱对1年后的自己有没有帮助?  

为什么我说一定是“1年后”呢?因为所有“会花钱”的事情,一般都只能在1年后才有效果。


包括学习、投资、创业,周期越长才能获得回报的事情,往往获益越大,像是刷抖音这种,马上就能满足你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

你辛辛苦苦报一个班,上了一年,学习的过程并不能给你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学好之后,还需要实践,开始慢慢熟练,之后才有回报。 

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但后期回报很理想,你花1年学一个技能,可以给你之后50年的人生都带来好处,所以说,学习越早就越划算。 

除了学习、投资、创业是属于“会花钱”,还有什么呢?

买书、有效社交、健身、加入阿猫的知识星球…  

用好20%学习的钱才是“会花钱”。


这必定会在1-3年后让你副业或主业赚到更多,赚的多了,自然存下来10%的钱也会变多。

5000元薪资,10%就是500元,涨到了1万元薪资,10%就是1000元。

你学习的钱就更多了,你学的越多,能力越强,薪资涨幅就会更快,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可惜有些人脑中的“学会花钱”是指:

买衣服、奢侈品、吃大餐、看电影... 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在花钱”。


除非你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这并不是“20%学习的钱”,应该归类于“10%娱乐的钱”。  

说到这里,还真的很多人“娱乐的钱”占了40%,然后告诉别人,我省不下钱,也没钱买书。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算算自己一个月存钱、学习、娱乐的开支比例,当下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3年之后一定见分晓。 

 学会花钱比存钱更重要。

PS:也再说下11月4日,阿猫和堂主的新书《一人公司》正式发售,同时会有线上新书发布会。

想做自媒体IP、想做「一人公司」的小伙伴,可以下方扫码进新书发布会群,这几天还会有系列一人公司干货分享。

目前已经开到107群,满200人即封群!

阿猫读书
点我关注,送你《我第一个100万的心路历程》,和100万读者一起慢慢变富;我是阿猫,一个爱谈钱的读书人,带你提升认知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