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柿如是,好事发生

文摘   2025-01-07 22:00   广西  





「赏物阅己,鉴器悦心」

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一棵苍劲的老树枝头,簇拥着数颗宛如小灯笼般熟透的柿子。它们个个圆润丰腴,色泽鲜艳,有的红彤彤如烈火燃烧,有的橙黄似落日余晖,有的仿佛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朱红宝石,阳光洒下,柿子表面泛着细腻而温润的光泽,散发着成熟与甜蜜的气息。

它们有的独自傲立枝头,有的三两紧挨,似在低语。柿子的表皮光滑而富有弹性,清晰可见细微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故事。微风拂过,树枝轻轻颤动,柿子随之摇曳,宛如一串舞动的音符,为这宁静的秋日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

柿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即是药用之果,也是吉祥之果,还是艺文之果。

柿子还象征着长寿,因为柿子树的寿命较长,有的甚至能存活数百年。民间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老柿树一枝丫”的说法。

红红的柿子挂满树梢,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其又与“事” 谐音,因此在传统文化中,柿子被赋予了 “事事如意”、“事事平安”、“事事如意” 的美好寓意。

首先,柿子与 “事”人们常常将柿子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此外,柿和市谐音,很多商人喜欢柿子图,有利市之意。

柿子自古还是文人笔下的创作元素。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木篇载,柿有七绝:树多寿,叶多荫,无鸟巢,无虫蠹,霜叶可玩,嘉实可餐,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子成熟正值秋末冬初之际,在《尔雅》中春之发生,夏之长嬴,秋之收成,冬之安宁为四时之祥。

明代赵善政《宾退录》卷一中有记载说:“ 太祖 微时,至一村,人烟寥落,而行粮已絶。正徘徊间,见缺垣有柿树,红熟异常,因取食之。后拔 采石 ,取 太平 ,道经此村,而柿树犹在,随下马,解赤袍以被之,曰:‘封尔为凌霜侯。’”自此,柿子便有了一个高贵的雅称:凌霜候。此可谓“名之美”。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咏红柿子》中写道:“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这首诗生动生动地描绘了柿子如星般闪耀、似日般高悬的美丽姿态。这一支支红红的灯笼,就像暗夜深处的明灯,燃起生活的希望。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唐代诗人李益的这首《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通过描写柿叶翻红的秋景,衬托出诗人寻找友人不遇时的惆怅心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柿子在秋天里所带来的独特韵味。

在国画中,柿子图也常常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如与菊花、螃蟹等一起组成画面,寓意着 “事事如意,菊黄蟹肥”,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文化的底蕴。

《六柿图》 牧溪 南宋

宋末元初禅僧牧溪法常所绘的《六柿图》作为最早的柿图禅画现藏于日本龙光寺,被尊为国宝。

齐白石也酷爱柿子,自喻为柿园先生。他画柿子,还总要题上一句“世世平安”,借物送福。

齐白石 《六柿图》

齐白石《新喜》

老舍写他理想的居所时说,院子里一定要有几株果树,于是他就在小院就种了柿子树,还给院子取名“丹柿小院”。

古今工匠将柿子元素定格在器物上,留下永恒,即使如今看来仍然垂涎三尺。

有关柿子的纹样,在汉唐时期的铜镜、明清时期的瓷器中,柿子纹可以说十分常见。

除了柿子纹,还有一种与之息息相关的纹饰——柿蒂纹。顾名思义,柿蒂纹如同柿子分作四瓣的蒂一样,每瓣指向不同的方向,也有变形为五瓣、三瓣或两瓣的。《酉阳杂俎》中有:“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古人认为柿蒂纹这个纹样非常结实稳固,且有天圆地方,宇宙五行之意,所以柿蒂纹成了很流行的纹样。

柿子壶,是紫砂壶仿生器中的经典款式,造型创意源于常见的柿树果实,既有写实的花器之作,又有写意的光素之作,不管何种形式,在紫砂大师手中皆成华章。

陈鸣远《柿形鼠钮壶》

冯桂林制·任淦庭、吴汉文刻《柿子壶》

范大生《柿子壶》


以下几款有关柿子题材的茶器,供大家选购:

编辑整理:聚器
文字/图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聚器
室留虚白,心有余闲。茶席集美,识雅得趣。润物不饰,鉴器悦己。拙微见喜,自在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