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佩兰是中国古代传统香草,因叶似马兰而得名兰草,古称“蕳(jiān)”,别名水香、都梁香,今称佩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北方和江苏通称“佩兰”,江西、湖北、湖南、贵州通称“兰草”,北方亦称“香草”。
佩兰紫茎绿叶,花蕾淡紫红色,花开白色或微红丝状;植株高40-100 厘米,亭亭玉立,葳蕤可爱。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可知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折取佩兰的花枝佩戴。东汉末年有一首《古乐府》诗曰:“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腰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在汉代,人们会把佩兰磨碎后装入香囊,或随身佩戴,或放置于衣服、书籍内,以此预防虫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佩兰瘦果及碎叶残片保存完好,这也证实了佩兰在汉代贵族中的使用情况。
宋代朱熹《离骚辨证》言:“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宋代时已经有人把佩兰和兰花混淆了,所以朱熹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了以上的结论。兰花并不是古人刈佩的兰草。
兰花是观赏植物,被人们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而佩兰是香草植物,被用来沐浴洁身、护发除虫、祓禊(fú xì)祭天等。
(小知识补充:“祓禊”是汉族古老的民俗活动,一般在三月初三举行,这一天人们在水边用香草沐浴洗濯去垢,举行驱除邪气祭礼,用来达到除灾祛病、祈求福祉的目的。)
屈原《楚辞·少司命》:“秋兰兮麇(通“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资水》载,汉武帝年间,都梁县有座小山,山中的浅水处长满了佩兰,“绿叶紫茎,芳风藻川,兰馨远馥”兰草的香味随着山风飘散,整个山谷充满沁人的芳香,因而兰草以县为名,叫都梁香。在佛教祭祀中,佩兰常被用来制作浴佛香水,在四月初八浴佛节时用于浇灌佛像。
《楚辞·招魂》中提到“兰膏明烛”,即用兰草熬制油脂,以兰香炼膏,灌为蜡烛“。蜡烛点燃之后,兰草的芳香就挥发出来,这大概就是“香烛”一名的由来吧。
《本草纲目》记载:“兰可佩、可浴、可纫。”这里就是指植物佩兰的药用方法,在生活中也很常用。中医认为,佩兰可化湿、解暑,主要用于治疗湿阻中焦、暑湿、湿温初起等。
佩兰分布于我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日本、朝鲜也有。
佩兰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挥发油,气味芳香,香气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佩兰全草含挥发油1.5%~2.0%,其主要成分有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百里香酚甲醚等;佩兰花及叶中含蒲公英甾醇等;佩兰茎叶含苞欲放时含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有效药理成分。因此,佩兰具有祛痰、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毒蛇咬伤、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及各种结石病。
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可防蚊虫叮咬;也可做成药枕,故有“醒头草”一名。
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佩兰煎水沐浴,因其含有挥发油,可抑菌杀菌,能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发生,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医疗保健作用。
11月的无锡,公园里的佩兰开得正好。它们植株挺拔秀丽,紫茎绿叶,淡紫红色的花蕾如米粟般聚集在枝头顶端,开出洁白的花丝,散发着淡雅的清香,引得蝴蝶在花间飞舞,构成一幅既生机勃勃又梦幻浪漫的秋日美景图。
我摘下一片叶子,揉搓后闻到淡雅的清香,捡拾几条干枝带回家插在空瓶里,阵阵幽香不时送入鼻腔。佩兰的香气内敛柔和,清幽而持久恰似君子“含而不露,为而不争”的品格。
·END·
编辑:安清欢,图片:安清欢(标注除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植物世界Plant World)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不构成用药及食用建议。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你若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