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关注更多科普内容!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两者完全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区分:
流行病学特征
流感冬春季高发,传染性强,常呈聚集性传播;若近期接触流感患者后出现症状,需高度警惕。
普通感冒全年散发,多由鼻病毒等引起,一般没有明确的传染源。
症状不同
流感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通常数小时内突发高热(≥38.5℃),伴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如“全身拆解感”)、头痛、乏力。此外,还可伴有眼球转动痛、胸痛、呼吸急促,甚至口唇发绀。
普通感冒起病缓慢,以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并逐步加重。但发热轻微,体温多低于38℃,寒战罕见。
传播程度
流感患者1个喷嚏可喷射8米内的含病毒飞沫,1名感染者平均传染2-3人。
普通感冒传染性相对较弱,患者传播范围通常不超过1米。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持续高热(>3天)、咳嗽加重伴脓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血氧下降。
临床上把5岁以下儿童、≥65岁老人、孕妇、产后2周内女性、慢性病患者(如心肺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的人群列为发生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
来源:科普中国
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病情进展迅速。对于有基础疾病患者,发生肺炎及其他并发症风险高,需积极干预治疗。
继发细菌性肺炎:通常出现在流感发作后7到14天内,是流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重症流感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发生继发细菌性肺炎。
混合感染性肺炎:病毒与细菌协同致病,症状反复或加重。
除了肺炎,流感还有许多其他并发症,也不能掉以轻心。
心脏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成人发病率约12%)。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罕见但危重,与继发细菌感染相关。
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膜炎、脑炎等(需关注持续发热或意识障碍患者)。
流感发病48小时,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在确诊后的48小时内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玛巴洛沙韦(12岁以上)为首选,需在48小时内服用。
退热对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发热及疼痛(二者择一,避免联用)。
家庭备药
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做好个人防护
在流感流行季,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去公共场所或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时要养成戴口罩的习惯。
增强免疫力
坚持健康生活饮食规律,营养到位;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心态平和,乐观积极。
投稿啦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对您发出投稿邀请!
文章要与科学相关,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过,配图需三张以上,字数在1500~2500字,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