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关注更多科普内容!
春节假期已过半,今年的春节档电影你看了哪几部?进入影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电影院座椅大多是红色的?
这是为什么?为了好看,还是为了营造节日氛围?都不是!
在探讨电影院座椅颜色之前,我们先聊聊视细胞。
人类眼睛里有两种视细胞,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协作,让我们能够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
视锥细胞:白天的“主力军”
视锥细胞分布在视网膜中央,是白天的“主力军”。它们通过三种不同的色素(红、绿、蓝)感知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带来丰富的色彩感知,帮助我们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微结构,让我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视杆细胞:夜晚的“守护者”
而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是夜晚的“守护者”。当光线昏暗时,它们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它们不能分辨颜色,但能感知物体的大致轮廓和环境亮度的差异。
那么当红色遇见视细胞时又会产生什么奇妙的视觉“反应”呢?
红色,作为可见光光谱中波长较长的一员,在不同光照环境下,与视细胞有着截然不同的“互动”方式。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里,视锥细胞处于“活跃期”,它们如同敏锐的色彩侦察兵,能精准捕捉颜色信号。红色这一非常醒目的颜色,在生活中常被用于警示标识,像交通信号灯的红灯、危险区域的警示牌等,就是利用了它在视锥细胞作用下易被察觉的特点。
当光线变暗,视锥细胞逐渐“休息”,视杆细胞“上岗”。视杆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度不同,它对波长大概505纳米的蓝绿色光最为敏感,而对波长大于640纳米的红光最不敏感。
当电影开场,灯光熄灭,影厅陷入黑暗时,红色座椅在视杆细胞的作用下,相较于其他颜色会显得更暗,座椅会迅速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观众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明亮的银幕上,能更快进入观影的最佳状态。
投稿啦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对您发出投稿邀请!
文章要与科学相关,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过,配图需三张以上,字数在1500~2500字,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