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电视剧《唐朝诡事录》到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中国传统的“妖怪故事”总能激发起无数人的兴趣。
不知道大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不是也喜欢悄悄打开一个神秘灵异的故事贴,想要掀开百无禁忌的“不可思议世界”的一角?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剧照(图源:豆瓣)
在晚清时期,一个神秘的新闻媒体——《点石斋画报》,曾报道了多达300起的“妖魔鬼怪目击事件”。
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堪称中国最早的画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浮世百态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在其发行的十五年间,一共出版了4600余幅新闻图画作品,其内容既有饮食男女、世态人情、时事新闻,又有神仙鬼怪、神秘事件、转世还阳等奇闻异志。
一桩桩“妖怪目击事件”披着新闻外衣,倒映着世俗社会中贪婪与恐惧交织的复杂人性,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晚清时期浮世万象的斑斓与幽暗。
(图源:百度百科)
志怪研究者、作家盛文强从《点石斋画报》现存的近5000幅版画中找出了300张志怪图像,写成了《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一书,让一个个妖怪“活”了起来。
这些妖怪故事,是当时整个社会状态、人类心理、文明衍化的映射。
👆🏻👆🏻👆🏻戳图片即可进行购买👆🏻👆🏻👆🏻
妖怪故事里,藏着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想象。
东晋时期王嘉《拾遗记》中,便有了关于“飞头獠”的记载,飞头獠的故事传到日本,衍生出辘轳首等妖怪。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称:“要考证日本的妖怪起源,我相信很多的原形来自中国。”
《点石斋画报》中则讲述了一个关于飞头獠的浪漫爱情故事:一个飞头獠夜里把头颅飞出去,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和某氏之子的头颅飞在一处,两个头颅共吃一条鱼,难舍难离,回来之后,这个老飞头獠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某氏之子。
晚清时期的人们,借由虚构的妖怪故事,表达了先进的婚恋观。
飞来佳偶(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妖怪故事,让世间万物都有了一个精彩的解读。
超出人们正常认知的野兽、自然现象,都被编撰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妖怪故事,先民的广阔视野、对世界的最初探索,尽在其中。
《申报》登载新闻说江西九江某日清晨阴云密布,大雨倾盆,还伴随着雷电和大风,众人看到云中有一个像是蜘蛛的怪物,从东飞向西,后面有一条龙在追赶它。于是《点石斋画报》按照这则新闻绘了图,并戏拟了个题目叫“龙戏珠”。
《申报》的这则新闻也属道听途说,从当时天气来看,这似乎是一场龙卷风的事发现场,可以看出当时的新闻掺杂了许多古典志怪小说的因素。
龙戏珠(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点石斋画报》中还有中国最早的一幅“UFO肖像图”。
某天夜里人们看到窗棂之间有火光熊熊而起,还以为是有了火灾。出门去看,却看到空中有三个火球,像盘子一样大,在空中飞舞,像火鸦来回盘旋跳跃,又像火兽,光怪陆离。
赤焰腾空(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妖怪故事,记录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谱。
古人喜欢借鬼神之谈教化世人,这些小故事情节简单,趣味横生,发人深省。
有个私塾先生晚上正要睡觉,看到桌案旁有一只老猴坐在椅子上,戴上了眼镜,拿着笔蘸了墨,在学生们的文卷上圈圈点点。
《点石斋画报》借此故事讽刺当时的私塾先生,说当今好为人师之辈,将别人的文字随便涂抹,跟这只猴子一样,而批阅文卷的老猴,也不见得比那些糊涂先生差。
老猴阅文(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中国妖怪,是中式美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长久以来中国妖怪的故事虽然丰富,但关于妖怪的图像留存较少,《点石斋画报》则填补了这一空白,不仅内容上包罗万象,艺术技法上也是风格千秋,集各家所长于一身。
针对不同的题材,画家会灵活地采用西画或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来表现,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绘画构图,产生了“新闻风俗画”新体式,这种新体式对近现代中国写实主义美术,尤其是对年画、连环画、版画和现代文学插图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完美融合直到今天仍可为绘画创作提供一条思路。
(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图源:《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何方妖物 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收录了300个妖怪故事和300幅妖怪插画,分门别类将其划为精怪、鬼魅、狐仙、异物、怪胎、妖术六大类,大话魑魅魍魉,折射清末浮世百态。
👆🏻👆🏻👆🏻戳图片即可进行购买👆🏻👆🏻👆🏻
翻开书页精美图鉴旁边是原文和作者专业、系统的翻译点评,语言简洁流畅,可读性强。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对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有全新的认知。
凤〡凰〡空〡间
设计类出版机构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
让人人都能参与设计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凤凰空间
进图书交流群 请私信回复“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