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江苏画派崭新风貌的“董欣宾”

美体   2024-10-25 08:25   北京  

        董欣宾 (1939—2002),江苏省无锡张泾人。6岁拜张云耕学习书法,14岁师从秦古柳,17岁入南艺附中学习西画。79年考入南艺,成为刘海粟院长唯一山水画研究生。82年至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创作,并任理论工作室主任。1994年被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主攻山水,兼工人物、花鸟。擅理论研究,兼及书法、篆刻、诗歌、散文、武术、医学、哲学等。1985年起,完成《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等具有开拓性、体系性的理论著作。他集中西古今之成,有严格的中国画本体学研究深度,理法兼备,笔墨恣肆,狂放中表现出至高的精神境界与艺术技巧,继傅抱石之后开创了江苏画派崭新风貌,成为具有流派性影响的一代大家。


        董欣宾其人其画的产生,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尤其是对声名赫赫而又日渐式微的江苏金陵画派,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以其敏锐的绘画艺术直觉,丰富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和在个人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中所提升出来的,对民族、对文化的一往深情,在现代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如吐丝的春蚕,如啼血的子规。他所创造、营建的一系列学术架构,在西学东渐的氛围里,在商品经济对文化强烈撞击的环境中,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标准的前提下,对于在官僚、行政制度对文化曲解、干预之下苟延残喘的中国画坛,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董欣宾反对评论家把他定为新文人画南方画派的领衔人物。他认为他的画是综合了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以及中西许多学科之精神的审美一元性即本体性绘画。他主张冷抽象、热表现。八十年代他以独步天下的潇洒放达的中锋长线大写意手法建立起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名震中国画坛。九十年代上半叶他致力于用墨之创新,用线更为厚重坚实,辅之以泼墨、积墨,画风厚重浑朴。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他致力于色彩之创新,以色为墨,以写代泼,于张大千、刘海粟之后又创一格,画风更臻灿烂辉煌。代表作有《乐山大佛寺公》、《太湖夜月》、《四高士》、《牛》、《三棵树》、《老干新枝》、《衡阳归雁》等。

国画赏析
古代及近代书画作品分享、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