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八老:是人们对天津当代绘画界德艺双磬、名震津门、桃李满天下的八位老艺术家的尊称。他们是孙其峰、孙克纲、王学仲、王颂余、萧朗、溥佐、赵松涛、穆仲芹。孙其峰、王颂余、溥佐这“三老”,“国画赏析”往期已做过推送,感兴趣的朋友请搜索、欣赏,本周将推送其他“五老”。
王学仲 (1925-2013),原名王黾,字黾子,笔名夜泊,号滕固词人,晚号黾翁,室名泼墨斋,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宁家村人。曾师从邱石冥、吴镜汀、容庚,1945年毕业后由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同时也接受齐白石、黄宾虹、张伯英、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指导,书法功底深厚,诸体皆善,尤长于行草书,豪放雄健,跌宕多姿,绘画则以山水为主,精于书画理论,著述甚丰,他是一位宏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家,创立了“黾学”学派。
王学仲山水艺术的气质来源于他对汉文化充盈把握后流露出的那份从容和定性,也在于他东西技法融而合之的均衡柔和。对于七十多岁的王学仲先生来说,绘画状态较之中青年山水画人更具进步性和个性,格高,有强烈而不事雕饰的自我存在。相比之下,他的花鸟人物可画得也很好,但达不到高贵的程度。
王学仲,既是“黾学学派”的创始人,又是“黾学”最好的践行者。他提出的学术主张,形成了包含有哲学、美学、书学、文学、诗词学和绘画学的完整而又科学的黾学学术体系,为现代学术体系的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黾学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
“一画”就是文人画。文人画要以诗书画印为基础,倡导野逸美,表现其古朴自然、野趣雅谑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二合”是指意象合一。书法意象非常重要。书法是笔墨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线条的艺术,重要的是它渗透着书家哲性的思想。
“三怪”一词源出徐悲鸿先生。先生称我诗书画“三怪”。黾学的美学基础是诗书画三位一体。
“四我”是黾学的精神支柱。我提出“三自一超”主张,即: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轶出自我,超越时代。作为一个书家或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对自我的表现上,必须把“小我”与“超越时代”的“大我”联系在一起,与国家、时代、民族联系在一起。
“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五象”把佛、道、儒三家的哲学观融合为一体。
“六学”包括: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经学)、哲学、历史学等。六学的理论基础是国学。
“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