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昕 大同市审计局
【导读】作为为决策服务的审计报告,领导们读起来往往感叹:问题很多很实很具体,但是对制定大政方针和决策来说,往往总缺少些“骨感”。要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应把握好七个度:高度(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看待问题)、力度(对实质性问题要一查到底)、广度(由点及面把握全局)、深度(由表象及根源)、准度(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态度(严格执法不妥协不和稀泥)、温度(以民为本:做一个有情怀的审计人)。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巡察工作,他的对巡察问题的解析和把握思路和方法,对做好审计工作具有非常强的可借鉴性和指导性。
﹌﹌﹌﹌﹌﹌﹌﹌﹌﹌﹌﹌﹌﹌﹌﹌﹌
首先要重温下2021年4月28日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动员部署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指示,研究部署今年巡视工作。中央巡视办副主任罗礼平解读了全国巡视工作会议如何进一步从政治上理解把握新时代巡视工作?他说“怎么从政治上理解新时代的巡视工作呢?我觉得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政治定位”。就是巡视工作的职能定位,因为这个职能定位,就解决巡视是干什么的?政治巡视是什么?也就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自我革命的制度安排,是重要的政治工作,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工作方针是解决我们怎么干的问题。巡视十六字字方针:“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它分前后两篇,就是把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所以巡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问题。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价值取向”。那我们讲的巡视价值取向,是讲根本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我们的直接价值追求就是要盯住权力和责任,因为把权力和责任盯住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了,它就一定能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
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以下解析所谓“问题”。
要发现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问题。巡察报告是“政治画像”,而“问题”是这幅画像的各个点,由点成线,最终成画。“问题”一词是近几年巡视巡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如常见的“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等。
问题基本定义是什么?查阅相关的资料,“问题,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广义上说,问题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五种情形。
第一,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也就是必答题。如每次巡察的方案,里面涵盖很多“是否”,如“紧盯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是否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是否真正担好主责、首责和全责,是否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案件亲自督办...”还有巡视巡察谈话提纲及调查问卷列举的题目,从广义上来说这就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二,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如某单位形成欠缴职工养老保险,但实际是单位资金无力缴纳。在类似这样的矛盾中,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客观的分析矛盾,研判结果。(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指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如我们常说的“三重一大”,不光要看到结果,还要关注制度的形成、部署、实施、等情况,环节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指事故或意外。如巡察期间,被巡察单位主要领导不得外出公干等,特殊情况需外出者,必须报备,但有些干部对此置若罔闻,未进行报备,私自出行等。
第五,指差距或反差,即事物之间的差异程度或与某个标准的差异程度。相对巡视巡察工作而言,是指巡视发现的问题就是被巡视巡察的党组织的行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差距或反差。如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党组织及领导干部违反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政策规定和党内规矩,与党的基本要求有差距或反差,存在乱作为或者不作为等行为,根据其情节及危害程度将受到纠正、问责或者党纪、政纪处置或法律追究的事实。
二、问题差距的基本表现形式
巡视巡察中发现被巡视巡察的党组织或者党员干部的行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差距或反差,可以概括为“偏差、温差和落差”。
(一)执行方向改变产生偏差。偏差指运动的物体离开确定方向的角度。如战士射击训练时,没有击中目标靶产生偏差,也可以引申为工作上产生的过分或不及的差错。巡视巡察中发现的偏差问题关键词主要表现为:
一是乱作为,如脱贫攻坚工作中乱作为,违规实施扶贫项目套取扶贫专项资金等。
二是不规范,如不按规定执行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存在未执行公务卡报销差旅费,依然使用现金结算等。
三是不严格,如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实施不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存在“宽松软”现象,行政执法效果不佳。如应该是党内警告处分,却改成约谈的形式予以警告。
四是规矩意识薄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搞变通,如违反有关资金管理的规定,虚构会议费套取公务接待资金等。
五是标准不严,如选人用人上对道德和能力的标准把握不够严格,忽略党性考察等。
其他“偏差”还表现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对政治学习不重视,重业务轻理论学习,重痕迹、轻实效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不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屡禁不止;对违规违纪的追究和问责不到位,“四种形态”运用不精准等。
(二)执行力度不温不火产生温差。温差本义是指物体温度的高低差别值温差在不同的学科范围,有不同的解释。在巡视巡察问题上,主要指少数地方、行业或单位党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过程中力度不够,落实不坚决或主观上懒政怠政、敷衍塞责,致使在落实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是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如部分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个人剖析不严肃,相互批评“辣味”不足,“红脸出汗”的效果不明显。要以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为契机,继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和战斗性。
二是抵制错误观点和言论不够坚决,如少数单位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不够到位,负面舆情层出不穷。如,在检查某单位这方面工作时,官网上出现已经接受纪律处分同志的图片或报道。
三是作风建设不深不实,存在“多、推、虚、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现在的一句流行词“躺平”思想严重,工作浮于表面不精准,推卸责任、不敢担当,与其他相关部门依然推诿扯皮等。
四是工作无激情,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到矛盾绕道走、消极等待换届、改非、退休等。
五是抓落实缺乏韧性,创业热情不高,问题难以纠正等。如对于查出问题,整改材料写的很漂亮,但未实际落实。
(三)执行效果不到位产生落差。落差指的是由于河床高度的变化所产生的水位的差数,也用来比喻对比中的差距或差异,如《人民日报》1982.9.13:"生活有时候像落差很大的河流、瀑布,急转直下,容不得人们细想。"巡视巡察中发现问题的主要“落差”问题,表现为理想效果与实际效果的差异:
一是不深入。例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够深入,脱贫攻坚理论武装有差距等。
二是不充分。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文化自信有欠缺、文化引领不充分等。
三是不到位。如防范重大风险责任落实不到位、着力解决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对落实整改责任不到位。
四是不扎实。如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不够扎实;贫困户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不扎实等。
五是不彻底。如肃清腐败领导干部的余毒不彻底。其他“落差”问题表现为责任压得不实;打折扣,存在短板;执行力不强、不力;问题整改横不到边、纵未见底等。
三、问题的基本属性特征分析
问题的基本属性,可以使我们在巡视巡察工作中,抓住矛盾的关键,突出问题的重点,更好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一)问题对象的特定性。巡视巡察的对象主要是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以及下一级机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如自己管的人或事出现问题,承担责任时除了自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要承担责任外,同时也要承担直接主管的工作或者应管的工作中出现问题而承担的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了解这一属性,首先认真学习202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可以使我们在巡视巡察工作中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着力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现一些典型突出问题。
(二)问题内容的多元性。党的领导力弱化、党的建设不足、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松散、纪律松懈, 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领域、各单位和各部门。
一是问题范围广。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存在一些问题;既存在于国家机关,也存在于工作部门;既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农村;既存在于国家机关,也存在于企事业单位。
二是问题种类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巡视组对巡视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遵守党的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简单地表述就是弱、缺、不、淡、散、驰、宽、松、软九个字。在党的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可能涉及七个方面: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方面,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及一岗双责不落实等内容。
三是问题违规违纪的性质多。巡视巡察是要发现问题的,除了发现面上的问题外,还要着力发现违规违纪的问题线索。每种违反纪律的行为都涉及一个问题的性质。党的纪律条例规定了六个主要纪律,并且在每种违纪行为中都涉及多种行为和性质。了解这一属性,可以使我们在巡视巡察工作中,具有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认定问题。要求我们巡察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问题的行为具有违规(违法)性。这是构成“问题”的核心要件。能否认定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或人员存在问题,关键看其行为是否违反党内规矩、政策规定、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这里强调下要熟悉政策法规,制度文件,才能做到了然于胸。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矩规定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就构成了“问题”。如刑法规定,酒后不得驾驶机动车,若有人酒后开车就违反了刑法这个规定,就是问题。
二是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矩规定必须按相关程序做的,不按相关程序操作就构成“问题”。如招投标相关法规规定,达到一定数额的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项目必须进行招标,若被巡视巡察地区的政府或者部门在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时违反规定,指定的承包商或供应商构成问题。
三是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矩规定应当认真做的,如不认真做也构成“问题”。如领导干部在填写个人事项报告时不认真,不如实填报,造成漏报或瞒报,也构成问题。又如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不认真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或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不良影响的,也构成问题。了解这一属性,可以使我们在巡视巡察工作中抓住违规(违法)性这个“问题”的牛鼻子,精准认定问题,精准定性问题。
陈云同志讲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在巡察工作中同样适用。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
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一个问题,财务这边有花钱的情况但是不知道怎么来的,他那边有会议记录和纪要说要做什么事但是不知道怎么花的钱,两个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
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更加需要思想的力量、理论的指引。理论是行动的先行者。掌握问题的基本定义、问题差距的基本表现形式及问题的基本属性特征,是巡视巡察工作必须了解的基本功。理论上掌握了基本概念,思想上就有了基本思路,工作上就会有更好的基本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