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最早在我国公开放映的美国电影。
这一提法来自于1979年1月5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未来世界》是首部面向中国普通观众放映的美国电影。此前的美国电影只面向特权阶层,但在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正式承认中国大陆主权国家地位后的第二天,AIP高级副总裁朱尔斯・斯坦收到一份电报,请求将该片在中国广泛发行。”
《未来世界》起初也是作为“内部电影”被引进的,但刚好赶上中美建交这个重大历史节点,因而得以与广大中国观众见面。1979年4月号《大众电影》刊登了《未来世界》和另一部美国电影(实际是英国电影)《车队》的大幅剧照,虽然没有任何剧情和演职员介绍,但对于美国电影来说已然是最高礼遇。
《未来世界》是迈克尔·克莱顿编剧和导演的《血洗乐园》(又译《西部世界》)的续集。1974年,克莱顿将《血洗乐园》的剧本付诸出版,书中保留了被删除的有关“西部世界”的部分内容,包括在介绍达洛斯乐园时的一段台词——
“这是我们仍在建设中的第四个主题世界:未来世界。在这里,我们用技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未来的刺激。游客将住在这里的一个超现代的综合度假胜地。周边环境将是安全的。届时将会有适合男女的餐馆、赌场和妓院,当然,它们的技术都很先进。”
1973年,就在《血洗乐园》上映后不久,时任米高梅公司总裁詹姆斯·奥布里就宣布要拍摄《未来世界》,但这一计划随着奥布里被解雇而泡汤。
1976年,奥布里和《血洗乐园》制片人保罗・拉撒路三世一起加盟了美国国际影片公司(AIP),他们又提出拍摄《未来世界》。AIP是一家生产B级片的公司,当时正面临被猎户座影业公司收购。为了在并购中增加筹码,他们希望拍几部有份量的主流电影,而《未来世界》正是他们想要的电影。于是,AIP向米高梅和迈克尔・克莱顿各支付了10万美元,获得了创意开发权。
《未来世界》拍摄现场
《未来世界》由马约·西蒙和乔治·申克编剧,理查德·赫夫伦导演,主创人员大多来自电视界。值得一提的是,马约·西蒙在《未来世界》上映后不久就投入了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的创作,他为其中两集写了剧本。一集写伊丽莎白博士和其他科学家被囚禁在一座岛上,他们喝下一种特殊的矿泉水,感到快乐且被洗脑;另一集写麦克·哈里斯突然感到肩膀疼痛,本能地被带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滩,见到了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比利——两集中都能看到《未来世界》的影子。
《未来世界》的故事发生在达洛斯乐园被血洗的两年后,两名记者受邀采访即将重新开放的乐园,结果发现了企图用仿真机器人取代巨商政要以控制全世界的阴谋。
在《血洗乐园》中扮演彼得的理查德·本杰明曾强烈要求扮演报社记者查克,但遭到拒绝,理由很简单:《未来世界》需要一位在年轻观众中更具号召力的明星,他就是彼得•方达。
彼得·方达出身演艺世家,父亲亨利·方达,姐姐简·方达,他的人气来自于7年前在《逍遥骑士》中扮演的嬉皮士,但在那之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事实证明,他并不能给查克这个角色带来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正如《纽约时报》的影评人挖苦说:“彼得·方达饰演的角色,或许换作一个仿真机器人来演,都能表现出更多情感。”
布莱思·丹纳和她的女儿格温妮丝·帕特洛
同样,选择布莱思·丹纳扮演时尚电视主持人特蕾西也是一个失误。她和她的奥斯卡影后女儿格温妮丝·帕特洛一样,对镜头前的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当片中需要特蕾西去勾引挑逗一个机器人操作员时,丹纳的表演显然有些拘谨。
尤尔·布连纳是唯一一个出演过《血洗乐园》的演员。尽管他的名字在海报中处于醒目的位置,但他仅仅在一场梦境片段中再次客串了机器人枪手的角色,这也是全片的一大亮点之一。
不过,布连纳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的传记中这样写道:“《血洗乐园》是尤尔·布连纳13年来最卖座的电影,他本应见好就收,给自己的银幕生涯留下更好的回忆。然而,他却为了蝇头小利接演了《未来世界》。这是他在美国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一部与他光辉的名字不相称的电影。”
1985年,布连纳因长期吸烟而导致肺癌去世。
虽然当时的影评界对《未来世界》评价不高,《纽约时报》的影评甚至引用特蕾西的台词 “就像参观自来水厂一样无趣” 来形容整部电影,但《未来世界》却在电影史上创下了多项第一。
首先,它是第一部在休斯敦载人航天中心拍摄的电影,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开放了阿波罗登月任务的控制中心供剧组拍摄,这让影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壮观且逼真的画面。
其次,《未来世界》也是第一部使用了电脑生成图像特效(CGI)的电影。皮克斯的联合创始人埃德温·卡特穆尔当时是犹他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他为片中制造仿真机器人的段落创作了50秒的三维动画镜头,此举被认为是开创了电影特效的新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上译厂接手《未来世界》的译制任务,厂长陈叙一将查克一角交给了初出茅庐的童自荣,这是童自荣第一次为大男主配音,从此开启了他多姿多彩的配音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