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U16和U18组火爆争夺的场面
昨晚睡得晚了点,早上起来一看,已经七点一刻,匆匆洗漱和清君厕,提上相机包出发。天气有些阴沉,看起来要下雨的样子。心说,如果下雨也好,雨天的磁湖能见度高,而且雨滴打在湖面上,星星点点,满是涟漪,倒也蛮好看。运动员的头发湿漉漉的,可以增加反光,如果有风起来,划桨的难度更大,需要更卖力,动作的幅度也会加强。在艰苦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员当然很吃亏,但于观赏者和拍摄者而言,它又能够带来非同寻常的欣赏感受。所以我说,人的处境不一样,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所谓的共情,也只是就大方向而言。
坐在车上,七想八想,最闹心的是,不知道6000米桨板技巧走的是那条路。堪堪到了桂花塆,八点到了,那边的公开组已经发枪。好在黄石媒体正在直播,于是打开手机,查看地理位置。我是个很没方位感的人,看了半晌,也没搞清楚东南西北。只晓得不是横渡,而是直行。到青湖下车之后,正好遇到有轨电车,于是上去搭乘了一站到了楠竹林,看能不能抢到男子公开组桨板的返程。
磁湖北岸是当年为了迎接首届矿业文化节而建设的一条沿湖景观带。本来做了很多亭台楼阁,后来为了增值,都租赁给商家做了酒店或者茶楼。好好的亭阁,市民却没有享用的福利。所以我一直认为黄石这块地方发展不起来,便是因为各级领导带有太多的北方思维观念,思想还停留在1970年代末期。你说,杭州西湖能够这样做,把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柳浪闻莺变成茶楼酒楼甚至青楼吗?
好在后来老板们经营不善,一座位于卫材药业与楠竹林之间的酒楼,将一间亭子给割让了出来,还利于民。而这间亭子的前面正是一个绕标点,6号标。这时候公开组男子组还没回来,而女子组业已发抢。可能为了凑足6000米,1号到3号绕标点分别在磁湖南岸和北岸折返,瞻焉在南,忽焉又北,蛇皮走位,堪称乾坤大挪移,让你没法完整地拍摄到近景。
楠竹林的那个破旧的亭子聚集了一帮老同志,也是来围观这次比赛的,边看边闲聊,说些不靠谱的段子。有位操了武汉口音的老人指着远远而来的选手问我,那么远拍不拍得到。我说,200米以内当然可以,200米以外就不行了。他说,你的设备不行,你看电视上播出来的片子,几公里之外都可以拍到很清楚。我也不想和他争,他以为我手中是一台哈勃望远镜啊,至少我没见过几公里之外能够拍到人体毛发或者鸟的羽毛的镜头。
我到的时候,公开组女子组发枪之后到了我们对面,不久男子组返程绕过6号标开始冲刺。拍了一阵子之后,有老同志说,女子组赶上来了,女人一看就看出来了。另一位问,怎么看?那人答曰,屁股不一样,女人都是大屁股。我听了呵呵一笑说,不可能,哪有那么快,男子组都没过完呢。6号标这个地方好在距离岸边特别近,可以拍到特写。但缺点也有,剩下不到1000米,所有选手气力耗费巨大,渐成强弩之末,有的甚至累得不停地大吼,用这种方式来刺激自己,缺少了刚出发时候的那股子冲劲。我很想拍到选手们如狼似虎的场面,而这个拍摄点正在我的对面,桂林北路的1号绕标点。
桂林北路的每一寸土地我都是熟悉的,因为后面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下午放学后,和老陈教授,朱教授结伴徒步回家,平时也常在这一带拍照,过来过去怕不有几百千次。看到男子组落后的队伍势头比较疲软,于是收机到对面去。那些老同志纷纷和我开玩笑说,大屁股女人不拍了?我说,就留给你们看吧,我要去对面拍了。当然,拍一组女子组的特写也挺好的,但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拍到女子特写,U18和U16组的那帮猛虎下山,饿狼出行的状态就拍不上了,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赶到对面去,公交车顺利的话,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左右。6000米技巧决赛最后冲刺会拦住出发的赛道,所以,只能等到上一个等级组完成项目,才能发枪下一等级组,时间来得及。到了对面,遇到摄友老陈,他本来听人说,应该在理工前面的一座亭子里拍,赶过去之后,发现角度不对,于是到了1号绕标点。但我觉得他选择的位置不好。前面有一个突出部,将视线给挡住,拍不到迎面扑来的划桨手人潮的场面,于是我到了这个半岛的鱼嘴部架起脚架来拍。
起跑位果然不同,百十个少年如潮水般,汹涌奔腾而来,发枪不到500米,拼抢之中便有纷纷落水者,看得人血脉偾张。想见我没拍到的男子公开组,其争夺应该更为激烈。U16,U18男子组过后是女子组。此前说过,因为分组最低只到16岁以下,所以更低龄的选手报名参赛,也只能参加高年龄组。我看到的U16女子组中的几个孩子,看模样,恐怕只是学龄前儿童,居然有胆量参加这种长距离的比赛,估摸着不像中国孩子。其中的3250、3279、3280这几个孩子,看起来身高连一米都够不上。
1号绕标点的缺点便是,等到选手绕过标,基本上便无所事事,因为距离太远而拍不上了。这就等着选手返程,再拍大师组和卡胡纳组,即45岁到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比赛。一起拍的摄友有点不想再拍,我说,不过是绕了第一个标就没事了,还是拍完吧,于是等着大师组和卡胡纳组发枪。桨板比赛发令不是使用我们熟悉的发令枪,而是吹喇叭,有点像蒙古人吹的那种巨大的号角(筒钦)发出的呜呜之声。不过奇怪的是,大师组和卡胡纳组居然没有发枪,不经意之中,直接就放马过来了,搞了我们一个猝不及防。
老同志们到了绕标点,并没有蜂拥而上,看起来并不怀有太多的争胜之心,但他们的技术却是不错,很多男选手似乎不是在比赛,而是在表演。到达绕标点的时候,把个桨板踩得老高,倏忽飘来,眨眼之间便绕了过去,姿势好帅。拍了大部分老同志的绕标,我想赶紧到6号标去,也许能够赶上老同志的冲刺,结果等车晚了,走到楠竹林,看见已经有桨板过来,想着等我下去把机器架好,恐怕也拍不了多少张,这就去忙其他的事情。
到家后,家里人已经把饭做好。两人在门栋口遇上,她去搞传统文化,我回家吃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