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9日,第十二届浦江妇科肿瘤和微创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妇科肿瘤领域的90余位专家带来最新的学术进展并展开交流。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邱丽华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丽华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狄文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浦江论坛已经成功举办至第十二届,并成为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的重要学术品牌,这一成就离不开国内外同行们的鼎力支持。论坛将继续秉承推动妇科肿瘤临床转化医学发展的使命,致力于为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宝贵的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共享与技术创新,推动妇科肿瘤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致欢迎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院士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浦江论坛在妇科肿瘤领域的重要学术影响力,指出论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关注。他还特别肯定了仁济医院妇产科团队在妇科肿瘤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尤其是在妇科肿瘤早期筛查、微创治疗、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患者康复等方面所做的创新与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教授致辞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教授在致辞中对妇产科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赞扬,特别是妇产科作为率先在临床应用先进诊疗技术的学科之一,不仅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也为其他医学领域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尽管妇科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教授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浦江论坛的深厚感情,回顾了论坛从初创至今的辉煌历程,并对其在推动妇科肿瘤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郎院士提到,浦江论坛作为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历年来为广大医学同仁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妇科肿瘤的临床研究与技术发展,推动了医学界对妇科肿瘤的多维度思考与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致辞
郎景和院士:妇科肿瘤诊治几个观念和关系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围绕“妇科肿瘤诊治几个观念和关系问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讲座。他指出,科技发展对妇科肿瘤诊治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宫颈癌的预防走在了妇科肿瘤前列,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也已见曙光,困难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预防。同时,郎院士强调医疗干预应以病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外科医生应带着敬畏精神,注重个体化,注重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符合诊治规范的方式。医学人文理念与科技哲学思想方面,他强调医学实践中应以人文关怀为本。
马丁院士:提升宫颈癌诊疗效能的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通过视频发表了题为“提升宫颈癌诊疗效能的策略”的重要演讲。他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宫颈癌诊治方面的创新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从宫颈癌筛查的精准分流,探索了HPV整合和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年轻宫颈癌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尝试,开展了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发明了宫体外举宫器、阴道残端套扎带等。他的团队从临床发现问题,结合基础研究并加以转化,最终解决临床难题,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
王育教授:前沿技术——在卵巢癌诊治难点中的应用与难点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教授带来了题为“前沿技术——在卵巢癌诊治难点中的应用与难点”的精彩讲座。王育教授紧跟当下科技发展热点,强调了AI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包括在辅助临床诊断、赋能新药研发、加速影像诊断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并介绍了光学影像、飞行时间质谱、多任务模型、高性能探针等新材料、新技术在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为未来攻克卵巢癌诊治难点提出了具体且可实行的设想。
Zuo-Feng Zhang教授:Perspectives of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from epidemiology, screening, and HPV vaccination(从流行病学、筛查和 HPV 疫苗接种的角度探讨宫颈癌消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Zuo-Feng Zhang教授首先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加速消除宫颈癌而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90-70-90”,即90%的女童在15岁之前完全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70%的妇女在3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的筛查,然后到45岁再次筛查;90%的宫颈疾病确诊妇女接受治疗。随后基于团队经验阐述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并介绍宫颈癌的筛查方式,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宫颈癌流行病学和宫颈癌负担,从疫苗、筛查、健康教育三方面介绍宫颈癌消除的措施,着重强调了宫颈癌消除的重要性。最后,Zuo-Feng Zhang总结到,中国宫颈癌的根除是有希望的,但是中国的宫颈癌的根除任重道远。
Yin-Sheng Wan教授:Cytotoxicity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cannabinoids and their synergistic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with cisplatin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普罗维登学院生物系终身正教授Yin-Sheng Wan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阳辐射和皮肤领域,他的团队揭示了太阳辐射和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损伤的多条通路,多年来发表了多篇国际著名期刊文章,某些研究成果被化妆品公司应用。从他的演讲和科学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实用的,随之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极大激发了参会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科学探索欲。
朱兰教授:梗阻性生殖道畸形诊治新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在论坛中以“梗阻性生殖道畸形诊治新进展”为题,深入探讨了此类罕见病的诊治策略。她强调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在发病机制上复杂多样,需综合评估患者肾脏、脊柱等系统发育异常。朱教授重点介绍了功能性子宫的保守治疗与阴道成形的非手术首选策略,倡导在诊治中谨慎施术并强化多学科合作,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张国楠教授:“川肿”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临床实践与解析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的讲座聚焦卵巢癌的全程管理,提出“六句箴言”。决策是方向,晚期卵巢癌患者初始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卵巢癌的诊断必须依据病理,手术路径的选择也应该高度重视。手术是基石,化疗是关键,PARP抑制剂是希望,多学科团队是护航,全程管理是保障。这六句箴言涵盖了卵巢癌诊治的全过程,从治疗前的决策、手术的彻底性、规范的化疗、维持治疗到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以及整个治疗周期的管理,强调了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为卵巢癌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价值。
狄文教授:妇科肿瘤生育问题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进行了题为“妇科肿瘤生育问题的思考”的精彩讲座。狄文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个妊娠合并卵巢透明细胞癌的病例,进而引出了“为何需要重视妇科肿瘤患者的保留肾功能与功能”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狄文教授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指南,介绍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保育治疗的适宜人群,并着重讲解了宫颈癌行保育手术治疗患者行环扎的时机,妇科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能否促排卵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孕期化疗和再生育等大家关注的问题,回答了大家关于这一妇科恶性肿瘤难点问题的诸多疑问。
陈晓军教授: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进展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陈晓军教授在论坛中围绕“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进展”进行深度探讨。她回顾了前哨淋巴结技术从国际应用到国内推广的历程,强调其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与诊断中的重要作用。陈教授指出,目前宫颈部位注射是最佳选择,并介绍了技术其显影效果、操作便利性及过敏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同时呼吁规范前哨淋巴结的操作与病理分析,进一步优化患者预后,为子宫内膜癌精准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晓欣教授: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晓欣教授分享了对“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见解。以临床病例入手,介绍其团队对该例患者诊疗过程,引出卵巢类固醇细胞瘤这一罕见病。随后详细讲述该病的组织学分类、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案,马晓欣教授结合现有文献对该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指出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必要时可加用GnRH-a辅助治疗,化疗目前缺乏证据。术后应密切随访,对异常检查结果的复查尤为重要。
薛翔教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实现现代妇外科手术同质化及可预测性的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薛翔教授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实现现代妇外科手术同质化及可预测性的基础”为主题,探讨了机器人技术对现代手术的深远影响。他阐述了第五代机器人在影像清晰度、智能化分析和手术数据量化方面的突破,强调其在复杂手术中提升精确性和安全性的优势。薛教授指出,通过数据化和智能化,机器人手术不仅优化了手术流程,还实现了医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妇外科手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清教授: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结局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清教授发表了题为“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结局分析”的精彩发言。近年来女性的生育年龄在逐渐延迟,然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其生育功能的保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杨教授对这类患者从是否可保、如何保、妊娠结局、生育后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育问题做出了指引。
程文俊教授: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IDS手术中的应用
江苏省人民医院程文俊教授在论坛中以“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IDS手术中的应用”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微创技术在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减瘤手术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程教授指出,尽管传统开腹手术仍是主流,经过严格筛选的患者可通过腹腔镜实现满意的减瘤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时间。她强调,未来应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优化患者选择标准,推动腹腔镜技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
王登凤教授:重视卵巢肿瘤术中破裂对预后的不利影响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登凤教授的讲座带来了题为“重视卵巢肿瘤术中破裂对预后的不利影响”的讲座。从因肿瘤破裂引起不良预后的临床病例入手,引出卵巢肿瘤术中破裂对预后的不良影响。她从术中肿瘤破裂的影响因素、肿瘤破裂的危害和影响、术后辅助化疗的补救性措施是否有意义方面强调卵巢肿瘤术中破裂对预后的不利影响。随后,介绍避免医源性分期上升的防范措施,包括充分的术前评估;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规范的无瘤手术操作。最后,王教授倡导不管良性、恶性卵巢肿瘤,都应该尽力避免术中破裂,这对外科医生的临床处理有很大指导意义。
王薇教授:CIN2+/CIN3+:评估终点指标在宫颈病变精准分流中的指导意义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王薇教授发表了题为“CIN2+/CIN3+:评估终点指标在宫颈病变精准分流中的指导意义”的精彩演讲,她指出高危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强调了CIN治疗的副作用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目前宫颈癌同时存在过度治疗与筛查不足的情况,根据权威文献报道,CIN3进展为癌的概率较高,仅有1.6%的CIN2在10年内发展为癌症,因此关于CIN2的治疗策略期待新的专家共识。
沈杨教授:卵巢癌早筛策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沈杨教授带来了题为“卵巢癌早筛策略”的讲座。由于卵巢解剖位置深,难以发现早期病变,沈教授基于这一难题及其团队的临床经验,提出对患者的分层筛查。他强调,卵巢癌的筛查应首先采集家族史,以识别潜在的高风险与普通风险者。高风险患者:每四月进行ROCA算法联合阴超序贯检测高风险人群可降低卵巢癌分期,但缺乏生存获益的数据。这些患者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考虑基因检测,且可能获益于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普通风险患者:每年进行ROCA联合阴超序贯检测普通风险人群PPV较高,可降低卵巢癌分期。然而,所有随机试验均未证明卵巢癌相关死亡率获益。因此,不建议处于普通风险人群进行卵巢癌筛查。基于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为卵巢癌筛查提供了新思路。
邱丽华教授:年轻女性宫颈病变的管理和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丽华教授发表了题为“年轻女性宫颈病变的管理和思考”的精彩演讲。她介绍了年轻女性的发病现状和宫颈病变特点,指出18-24岁是最容易感染HPV的年龄段,且常与性传播病原体协同感染,讲解了年轻女性CIN1-3的处理原则。她指出应关注宫颈病变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充分考虑对妊娠的影响。她探索的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宫颈HSIL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
王颖梅教授:年轻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生育力的保存及保护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颖梅教授围绕“年轻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及保护”展开深入探讨。如何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当今妇科肿瘤诊疗中的重要课题。王教授重点介绍了年轻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保育手术的适应症与安全性,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分析手术范围、入路选择及注意事项,同时探讨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策略,为实际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专业指导。
米鑫教授:腹腔镜在卵巢癌诊治的临床应用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的米鑫教授在讲座中围绕“腹腔镜在卵巢癌诊治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卵巢癌应选择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这一争议性话题,米教授首先回顾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结合手术视频,他展示了腹腔镜在探查、诊断和评估中的独特优势,并着重强调无瘤原则在手术中的关键作用。此外,米教授分享了降低穿刺孔种植风险的实践经验,为从业者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指导。
王延洲教授: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延洲教授带来了题为“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与应用”的精彩讲座。外阴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其他三大肿瘤较低,其手术治疗也是妇科领域的一项难点,王延洲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指南,就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安全性、适应性、示踪剂、后续处理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大家分享了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相关的宝贵经验与指导。
卢淮武教授:宫颈癌保育手术的探索之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卢淮武教授分享了题为“宫颈癌保育手术的探索之路”的精彩讲座。卢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结合医院的病历资料和手术视频,为大家细致地讲解了宫颈癌保育手术中的创新技术。他特别介绍了两种手术方法:袖套式缝合技术和免举宫方法,并展示了这些技术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还充分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体现了现代医学对微创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卢教授的讲座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陈小军教授:复发宫颈癌盆腔廓清术策略及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小军教授分享了题为“复发宫颈癌盆腔廓清术策略及经验分享”的精彩讲座。陈教授首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盆腔廓清术的基本概念,随后,他结合肿瘤医院宫颈癌病例,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为听众详细解读了手术中的细节。他特别强调了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出血控制、空盆综合征的预防、并发症的管理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的降低,姑息性手术的价值以及尿流改道,并分享了相应的处理策略。陈教授的讲座不仅传递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也为在场的医学同仁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展现了他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深厚造诣。
张春花教授:经阴道VNOTES手术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春花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经阴道VNOTES手术应用的现状与进展”。张教授先是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妇科手术入路的发展历程,紧接着讲述了V-NOTES和传统的经脐手术方式相比不仅创伤极小,患者疼痛感大大降低而且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无疤无痕,但缺点也是存在的,例如视野暴露的问题等。张春花教授团队试行在V-NOTES手术中使用单孔机器人系统辅助(RSP-V-NOTES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手术难度而且扩展了手术适应症。我们有理由相信RSP-V-NOTES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发光发热。
钱昆教授:基于固相质谱系统的疾病代谢诊疗策略研究与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的钱昆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基于固相质谱系统的疾病代谢诊疗策略研究与转化”的讲座。传统的质谱代谢平台主要是做气相和液相分析,而钱昆教授所研究的固相质谱技术利用创新的界面设计,系统搭建和机器学习,不仅可以完成极微量的细胞和组织的高通量代谢测量,其技术甚至可以与病理结合,在未来或许有望推向“二代病理”。钱昆教授希望能够将学术上的成就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将世界上最先进的质谱技术推广到实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宫婷婷教授:基于卵巢癌前瞻性随访队列(OOPS)的患者生活方式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宫婷婷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卵巢癌前瞻性随访队列(OOPS)的患者生活方式与预后关系的研究”的讲座。宫教授指出我国卵巢癌防控压力巨大,复发耐药问题难以解决,并强调目前缺乏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指导建议。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宫教授在盛京医院建立了卵巢癌专病队列并进行高效随访。她分享了团队关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预后的高质量研究证据,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对改善患者生存的重要性,为妇科肿瘤医师提供了宝贵的患者管理经验。
李长忠教授:宫颈锥切与宫颈机能不全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李长忠教授进行了关于“宫颈锥切与宫颈机能不全”的深入探讨。李教授指出,宫颈锥切与宫颈机能不全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介绍了锥切后宫颈机能的预测方式。李教授详细解释了锥切类型、长度与范围,以及锥切至妊娠的时间间隔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此外,他还探讨了对CIN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诊疗流程,提出了优化的诊疗流程,以提高CIN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妊娠成功率,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会议媒体合作
本平台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妇产科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妇产科网】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妇产科网】”。
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平台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责编:马野
审核: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