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非法测绘案”折射出中美渐行渐远
汽车
汽车
2024-10-18 08:25
北京
对于“非法测绘案”,虽然中国处理得非常克制,但仍然将继续加速中美脱离。所有跨国车企在中国境内的智驾资质申请,审核必然收紧。
10月16日夜,汽车圈上演空前的“今夜无人入睡”。当天下午,国家安全部公号发布《隐秘的测绘 秘密的泄露》一文,表示“部分境外组织”以和国内企业开展所谓项目合作逃避监管,非法采集我国原始测绘数据,威胁国家安全。某境外企业A公司,通过与我国具有测绘资质的B公司合作,以开展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在我国内非法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经鉴定,A公司采集的多项数据属于国家秘密。国安部继续写到:“在此事件中,B公司开展测绘活动时忽视了测绘行业相关规定要求,任由境外企业把控数据流向,导致原始测绘数据失控外传。针对以上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活动。涉事企业和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了法律追究。”为何不公布违法公司
“非法”、“逃避监管”、“数据外传“、“危害国家安全”、“追究法律责任”,碰到任何一条,对从业企业来说,都是足以彻底摧毁商誉的灾难。国安部对A公司的定性为“主观恶意”,而B公司则是“提线木偶”、“放任和忽视”,两者性质不同。此案貌似已经走完了法律流程,画上句号。不过,偏偏都未点名。既然此事与汽车智能驾驶业务有关,汽车圈脱不了干系。这种暗示的手法,导致迅速在汽车圈内形成“猜疑链”。能够确定的是,A公司是“某国重点敏感领域项目承包商”,而B公司具备测绘资质。这么点信息,不足以锁定具体名字。媒体上业内人士疯狂猜测,而被猜次数比较多的企业,包括特斯拉、Mobileye、极氪、阿里云、四维图新,纷纷辟谣,申明自己的清白。该案最大的吊诡之处,就是未宣布A公司和B公司到底是谁。最大的可能是,问题性质更严重的“A公司”,仍然没有吊销境内营业资质,公司和当事人受罚,没有改变这一点。既然允许继续经营,假设公布名单,那必定令其声名狼藉,无法继续经营了。不但公众舆论将山呼海啸,上下游合作伙伴也将忙不迭地与之明确切割。这样一来,不死也得死了。这种局面,可能不符合监管和国安部门的期待。既然A公司都不予公布,那么责任稍轻的B公司,更没有理由公布了。一种可能是,该公司是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上下游合作伙伴众多,或者处于长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令其“社死”,那么众多无辜的伙伴和客户,将蒙受巨额损失,所以隐匿其罪。另一种是较小的可能,该企业是“标志性”企业,涉及到与特定国家政府的关系,如果直接驱逐,会引发一些不可控的其他后果。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A公司”这把算是软着陆了。不仅是在华业务,在全球的商誉都保住了。仅凭现有信息,我们也无法确认到底是哪两家公司。重点怀疑对象
当然,多数舆论怀疑,“B公司”是阿里云计算公司,因为10月15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同意注销其甲级测绘资质。而阿里云辩称,其4月份就已经提交注销申请,只不过刚刚批复而已。但是,国安部门也未提到此案具体的时间。因此,阿里云无法通过时间自证清白。这份同意书,令其成为舆论的主要怀疑对象。至于大家更感兴趣的A公司,主要怀疑对象集中于Mobileye。特斯拉未在中国进行测绘(实际上通过“影子驾驶”来进行,而非专门的测绘车)。而Mobileye作为以色列公司,2017年被英特尔收购,确实和国内多家企业签署合作,提供智驾芯片只是业务之一,Mobileye还和多家中企合作测绘生产高精地图。作为芯片供应商,2024年上半年Mobileye在智驾芯片上的市占率为23.3%,比业内声量更大的英伟达(12.3%)和华为海思(7.18%)都高。后两者主要用于中高端车,装车率可能不如Mobileye。而且海思的产能可能存在问题,从整车合作伙伴高管偶尔的只言片语当中,略有所闻。Mobileye比较大的整车合作伙伴,包括吉利、比亚迪、长城、奇瑞、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等,符合我们刚提到的不披露理由中的第一条。但是,光这么一点信息,理由严重不足,只是吃瓜群众结合当前国际时事推测而已。业内影响持续发酵
能够确定的是,2022年到2023年,出于我们尚未知晓但可以猜测的原因,国家对甲级测绘资质和测绘活动审批,都开始收紧。华为余承东曾经抱怨过,花了几亿元去“扫街”。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根本扫不完。一个月之后数据还未处理彻底,街景、道路标线等又有变化。而重新测绘的审批速度,远远追不上高精图更新的需求。因此,华为、蔚来、小鹏、理想、地平线等企业不谋而合地弃用了高精图的做法,开始推动城区NOA无图方案。说是“无图”,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轻图”,因为主要标线、关键点信息还是要标。如果未经脱敏处理,就授权给跨国厂商,也是不合法的。这也是跨国厂商在国内的城区NOA上无所作为的一个因素。如果只是出于商业利益,曲线操控,并运作数据出境(大模型训练体系部署在海外),客观上危害了国家安全,但可能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这一点不确定,因为无法知晓国安部门对此的评估)。现在,此事的责任方虽然隐身,但事情经纬已经清楚。再想用类似的方式取巧,已经不可能。而再有同类事件,可能就不会是眼下这种“轻轻放下”的处罚方式了。可以预见的是,所有跨国车企在中国境内的智驾资质申请,审核必然收紧,不仅是变得更严格,甚至导致事实上无法通过。当然,特斯拉FSD赶在此事之前已经审核,目前接近落地。如果推及这一点,特斯拉很可能是最后一个智驾能在中国落地的外国企业了(不仅是车企)。中美事实上走向脱钩
TikTok、华为等在美国经营,都被美国认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美国驱逐华为这件事,至少在其国内的立法和行政层面,取得高度共识。美国政府对华为展开全球围追堵截的制裁,已经远远超过了确保国家安全的范围。而中国对认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外企,则采用当前这种相对柔和的措施。表面上,凸显了两种国内治理模式的截然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两国对特定外企及其背后的政治势力的思路不同。激烈与和缓,不是重点。关键区别在于,一个谋求彻底脱钩,另一个则投鼠忌器,极力避免与对方全面脱钩和对抗。不管中国是否愿意,中国继续待在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之内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在此之前的两届美国政府(特朗普和奥巴马),为了防止中国获得比自己更大的利益,不惜阻挠、削弱,甚至彻底摧毁自己亲手建立的国际治理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世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自身、亚太经合组织,甚至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倒霉的TPP。中美双边一系列固定的多层双边磋商机制,也基本名存实亡。美国公开定义中国为“前所未有的战略竞争对手”(距离“敌国”只差一步),而中国则拒绝给中美关系重新下定义,不过“经贸是中美关系压舱石”这句话,许久都未提了。原因则明摆着:美国极力削弱中美贸易的规模。中国也做了有限的反制,并公开追求自己建立一些秩序,比如拉起金砖组织、上合组织、“一带一路”愿景、亚投行、RCEP等。但总体而言,中国仍认为与美国主导体系尚未到决裂的时候。而且很多国际体系,虽然是美国牵头建立,但美国现在控盘能力下降,不应视为美国主导的体系了。拜登政府花了很大心思和金钱的IRA,因为迟迟未能建立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美国本身并未摆脱中国相关产业的依赖,只是让一堆“友岸”和“近岸”国家在其中充当二道贩子吃差价。就这样美国也不愿意与中国直接交易。虽然貌似滑稽,但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现在看,不管中国是否愿意,两者渐行渐远,已经不再是趋势,而日益成为现实。眼下的这件“非法测绘案”,虽然中国处理得非常克制,但仍然将继续加速两者脱离。中企的任何出海投资和贸易行动,都绕不开这一点。
【版权声明】
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邮箱:qcr007@126.com
电话:010-63135250
【汽车人】上汽,急了!
【汽车人】靠政策拉动,车市增长能否持续?
【汽车人】丰田在华60年,变革之中勇立潮头
【汽车人】跨国车企:中国投资新趋势
【汽车人】西方对华电动车加税,核心市场风险升高
【汽车人】欧盟执意对华电动车加税,中企损失无法避免
【汽车人】大众中国:裁员的背后
【汽车人】出口遇堵,中国车企何去何从
【汽车人】全球车业裁员潮来了
【汽车人◆葳漪专栏】变的和没变的——行驶在美国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