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样腺癌病例分享第3期】

文摘   2024-11-26 19:44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胃肝样腺癌是胃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诊断率低,漏诊率高,其组织学表现为肝细胞肝癌特征,容易发生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癌,恶性程度较高,缺乏足够标准治疗,胃癌治疗手段效果欠佳。

病史


37岁男性,发现黑便2周。
现病史:患者2024-03-25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无伴随症状,就诊于我院行胃镜提示距门齿36-44cm食管胃结合部环周溃疡隆起型肿物,阻塞管腔。病 理:中-低分化腺癌,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肝样腺癌,Lauren分型:肠型。
既往史:7年前因左臂骨折手术治疗。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4.02 AFP 285.25ng/ml,CEA 5.57ng/ml
2024.4.8我院腹盆增强CT:食管胃结合部至胃体后 壁不规则增厚,局部形成不规则肿块,大小约59×40mm,病变表面可见溃疡,肿块内见不规则坏死区,并与胃腔相通。胃周脂肪密度增高,并见不规则片絮影。No.1、2、3、7组见多发淋巴结,较大约13×7mm,cT4aN2M0。
新辅助治疗(第1-2周期)
考虑患者年轻,肿瘤负荷较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整体预后不佳,家属治疗积极性高,经全科讨论,并同患者家属充分反复沟通交流后决定给予SOX+Sintilimab+维迪西妥单抗方案的探索性治疗。2024-04-18、2024-05-09行抗肿瘤药物治疗2周期。第1周期出现Ⅱ度骨髓抑制。第2周期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全身皮疹,专科就诊考虑免疫性皮炎,予口服泼尼松治疗,并逐渐减量。
2024.5.23腹盆增强评效CT    
对比2024-04-08腹盆CT:食管胃结合部至胃体后壁不规则增厚较前明显缩小,原局部形成不规则肿块59x40mm,现肿块消失,胃壁厚约11mm。胃周脂肪密度增高并不规则片絮影现显示不清。No.1、2、3、7组见多发淋巴结部分大致同前,如较大约13x7mm,部分较前缩小,如原约12x9mm者,现约9x5mm。
新辅助治疗(第3周期)
考虑患者免疫不良反应,2024-06-24调整方案,改行维迪西妥单抗+替吉奥治疗,治疗耐受好。
2024.7.11腹盆增强评效CT
 对比2024-05-23腹盆CT:食管胃结合部至胃体后壁不规则增厚较前相仿,原局部形成不规则肿块仍未见显示,胃壁厚原约11mm,现约12mm,外膜欠光滑。No.1、2、3、7组见多发淋巴结部分大致同前,如约13x7mm,如仍约9x5mm。
肿瘤标记物AFP变化    
         

 

手术及病理
        

 

术后随访
考虑患者术前分期晚,术前治疗效果满意,患者体弱,营养状态不佳,术后给予辅助治疗2周期,目前复查AFP、CEA正常,无明显异常。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xhsx2021),回复“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步召德胃肠团队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同步传真国内外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术进展,为临床、教研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