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眼
●没有羽绒的羽绒服,会让消费者身寒心也寒
●快递不能“不告而投”
●贫困生出国旅游?助学金不该“游”出公平底线
●“银手镯”里不含银?景区坑人不能总靠“网曝”
●看真人秀,要这么较真吗
没有羽绒的羽绒服
会让消费者身寒心也寒
时值冬季,羽绒服作为御寒衣物是很多人的必需品,但如何买到质量达标的羽绒产品似乎已成为很多人的困惑。网上也有不少教人分辨真假羽绒的攻略,如看新旧国标、看绒子含量、看充绒量等。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些吊牌、水洗标、质检信息都可以造假,消费者还如何分辨个中真假?
微评
近日,多地生产掺假羽绒服的乱象频发,要追问的是,作为聚集了百余家羽绒企业的电商创业园,大规模的制假售假,使用不达标的填充物,甚至出具假检测报告,当地的监管部门究竟知不知情,有没有作为?质检部门有没有对产品进行抽检?
大规模地制假售假,不但涉嫌违法,还涉嫌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制假羽绒厂商建议“分仓”发货来躲避监管,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的。在羽绒服这类关乎消费者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产品上,各地监管理应一视同仁,坚持严格标准,对问题产品零容忍,断不能允许问题产品“钻监管空子”。
低价不是放任假冒伪劣的理由,对关涉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产品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对于制作假吊牌、假检测报告更要依法惩治,否则伤害的可能就是整个羽绒服产业的信誉,寒的将不只是消费者的身体,还有消费者的信心。
(红星评论微信公众号)
快递不能“不告而投”
近年来,伴随着快递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快递“不告而投”等问题愈发凸显。近日,山东省济南市邮政管理局针对快递公司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等行为进行密集处罚,涉及多家快递公司,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微评
如今,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快递。对消费者来说,快递能否按照指定地点送达是最重要也是最为关心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明明家中有人,可快递员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将包裹放在代收点的情况可谓十分普遍。快递被擅自投放到快递柜或服务点,容易导致消费者所购商品出现毁损甚至丢失,是违法违规行为。
“不告而投”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在于“利”字作祟。一方面,一些快递公司为节省成本,采取降低快递末端配送费的策略,导致部分快递员被迫简化服务。另一方面,面对持续增加的快递派送量,一些快递员投机取巧,或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所有遭遇“不告而投”的用户都会投诉,且监管部门也难以覆盖到所有用户和快递,因此想当然地投送到快递柜等处。
快递配送末端服务好,快递才能走得快、跑得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畅通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渠道,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动真格,引导快递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自我约束,把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用规范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寄递需求,助力快递业健康稳健发展。
(法治日报)
贫困生出国旅游?
助学金不该
“游”出公平底线
足迹遍布昆明、丽江、西藏、三亚、苏州、重庆、四川、厦门、泉州、新疆、上海、青岛、烟台、大连,甚至还去过韩国、日本的同学,竟然是贫困生?近日,有网友反映,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名拿学校资助金的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到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11月23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发布通报称,方某有两个学年和一个学年的秋冬学期被认定为资助对象,资助的认定流程和申请材料符合规定;因该生存在不合理消费行为,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微评
网友争议助学金用在什么地方,不是说贫困生领了助学金就没了消费自由,也不是说只有“衣衫褴褛”“箪食瓢饮”“深居简出”才契合贫困生的形象,有的学生家庭贫困,平时节衣缩食,就是为了假期出去看看世界、开阔眼界,旅游本身无可指摘。
但浙大这名学生,今年以来已打卡多地,不仅毫无“贫困”感,甚至看上去还有点“小富”,显然已超出贫困生该有的消费尺度。助学金疑似变为“助游金”,是网友愤愤不平最根本的原因。助学金的内涵,从来都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如果贫困生领资助金时“哭穷”,生活支出却“富”过其他学生,那么他还是否需要资助,就值得商榷。浙大认定方某存在“不合理消费”,也证实了这一点。
助学金申领的公平正义,应建立在真实、有效的信息之上。高校可以要求受资助学生定期汇报生活状况、收入情况,也可以借助食堂消费等数据,精准找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送去温暖。助学金解开学生一时之困、解决掉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后,应有相应地退出机制,确保助学金的公平与公正。
(北京晚报)
“银手镯”里不含银?
景区坑人不能总靠“网曝”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客户的夸奖。”然而,在“碎银几两”的诱惑下,总有商家突破诚信经营的底线。近日,一段反映“大理双廊古镇商家涉嫌售卖假银器欺诈游客”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博主称,他在同一条街道上从三家不同店铺购买了银器,经过专业检测后发现,“有两家的材质检测出来不含一丁点儿银”。
微评
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已被当地市监局封存,涉事商家被立案调查。围观者不禁追问,景区售假坑人,为啥总要靠“网曝”?问题事件一经曝光,涉事地方总是反应迅速,涉事主管部门回应总是表示要“举一反三”,可如同复制粘贴一般的处理机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还是常态化监管机制缺位。
景区乱象,离不开“一锤子买卖”思维作祟。商家短视,只顾眼前利益,将游客当韭菜收割。反观游客方,即使事后发觉被骗,碍于维权成本,多数人也只能吃哑巴亏、自认倒霉。如果没有这一批较真的消费者,更多的问题商家仍能靠着宰客,赚得盆满钵满。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摆脱治理景区坑人总靠“网曝”的路径依赖?
不妨从探索智慧化管理机制入手,创新执法模式,提升监督效率,告别“打地鼠式”治理。以往,景区经营秩序管理,让地方工商管理等部门,如同“猫鼠游戏”一样,曝光一起打击一起,上热搜就立刻灭火,时间一长,问题却又死灰复燃。想让游客玩得舒心,必须让管理者真正用心。彻底杜绝相关部门互相推诿、逃避责任,任何一个部门,接到投诉就要即查即办。与此同时,推进科技赋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抓手,让行政执法监督更高效。
(光明网)
看真人秀
要这么较真吗
最近,有好几档综艺在社交平台上话题度极高。为这些综艺贡献“泼天流量”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在节目中,个别嘉宾的表现点燃了很多网友的愤怒之火,大家看得“血压升高”了。其中,播到第四季的婚姻纪实观察节目《再见爱人》,就取得了空前的讨论度。开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嘉宾杨子、留几手(本名刘爽)、麦琳等依次成为网友密集吐槽的对象。尤其到最近几期,素人嘉宾麦琳成为网络舆论炮轰的焦点。对于一档真人秀,观众要过分“较真”吗?
微评
真人秀镜头能“精准”捕捉每个人任何细微的表现,而节目后期剪辑制作则能进一步归纳和“放大”细节。从弹幕和评论这些观众反馈来看,无论是麦琳与丈夫李行亮的相处状态,还是个人在旅途中的一举一动,她似乎时时刻刻踩在观众“雷点”上,“浑身是缺点”,没有一件事能让观众认可和满意。一些网友对麦琳的评论甚至出现了侮辱性很强的字眼,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嘉宾被摄像机镜头24小时包围的真人秀,具有“真实记录”的特质,但这也只是被选择性呈现的真实,并不能等同于一部具有高可信度的纪录片。真人秀和“完全的真实”之间,尚有不小的差别。观众所看到的真人秀,不是现实的“1:1复原”,很多时候是节目组想要让观众“看到”的人和画面。
真人秀节目具有娱乐性质,我们没有必要“逐帧分析”微表情和语言,然后给出一个主观色彩强烈的标签。针对个体言行细节进行过度审视和放大,往往会使讨论偏离客观事实。那些无关原则问题且缺乏依据的批判和指责,是对当事人的恶意伤害,同时不利于互联网多元、清朗讨论空间的形成。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许向竞子(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