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期《源》出版了!

文摘   2025-01-07 18:01   新加坡  



编辑语


2023年底,本刊特别推出“新华文化”专栏,探讨何为新加坡华族文化?如何建构新加坡华族文化?至今,我们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他们从自己的研究方向、专业范畴、学术领域、工作及生活环境等视角来谈这个话题;文章凝结了他们对该课题的专业观点和认知,以及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本刊篇幅有限,不可能要求作者建立严谨的理论框架,从纯学术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述。比如:要科学地定义“新加坡华族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其上位概念——新加坡文化乃至中华文化。还会涉及到其“同位”概念:新加坡马来族文化、印度族文化、欧亚裔文化,以及若干下位概念:新加坡华族语言、民俗、艺术、文学……


我们深知,对这些课题的对比分析和科学考据,不是区区几千字就能容纳的;塑造新加坡华族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在“新华文化”专题推出一年之际,我们就以“七彩”的最后一抹紫色:《新加坡华族文化的耕耘与赓续——“新华文化”专题完结篇》,画下一个“分号”。希望这七篇文章能引发思想的火花,持续照亮“新华文化”的形塑之路。


而今,新加坡华乐,已成为“新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您可知道其发端于早年的酒楼华乐文化?新加坡现代画会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画家团体,您可知道担起会长重任的是一个90后?廖建裕是研究国际政治的知名学者,您可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擅长诗歌的作家?


新加坡是一个培育双语人才的国度,您想一睹本地15所中学的培育成果吗?在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创建25年之际,您想了解该学府在华文教育方面的建树吗?您知道邱菽园家族与槟城新江邱氏的渊源吗?


如果说“新华文化”是一个庞杂而宏大的体系,那么以上的一连串追问,所观照的,其实就如同这一体系中的无数“剖面”。要了解一个巨系统,我们也要像《切片报告》一样,从微小处、从其剖面来认知。本期的各栏目,就像“新华文化”的一个个切片。



通知

感谢每一位读者一直以来对宗乡总会的支持。从1月13日起,我们将把推送时间调整为每周三发布一次。敬请留意,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本文首发于《源》172期,文章版权归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欲阅读更多《源》杂志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注册成为《源》杂志会员,即可阅读更多精彩文章。为感谢读者支持,即日起只要注册账号,便可享有一年的免费电子版杂志订阅。)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融入真正新加坡的第一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