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二十三年之际,玲子传媒出版社为尤今出版了第三十二本书——《杏坛岁月——我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二十三,三十二,不论如何颠倒,冥冥之中总是注定了这一段深深羁绊的缘分,从当初双方稍显拘谨的合作,到如今是充满默契的老伙伴。从小说、传记、游记、小品文,再到散文,尤今出版的题材形式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
▲尤今(右)为热心的读者签书留念
2023年出版的《杏坛岁月》原是在《源》杂志的专栏连载,六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十六篇文章,如今结集成书,呈现不同主题的五辑内容:教学的理念、学生的故事、创意写作的概念、教师的领土、家长的保护伞,记录了尤今漫长教学生涯里林林总总说之不尽的故事。
犹记得2023年秋天,尤今在国家图书馆为《杏坛岁月》新书发布进行专题演讲,现场座无虚席,场面既温馨又热烈,读者中不乏各个年龄层的“学生”。这是因为尤今除了是作家,也是老师。她在教学与写作生涯中,为不同年龄的“学生”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课,从创意写作课程,到人生与生命之课,到旅游与世界风气课,每一堂“课”都能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
▲2023年秋天,《杏坛岁月》新书发布专题演讲,现场座无虚席,场面既温馨又热烈
尤今老师在书中与在讲台上,都分享了她如何在写作中透过心眼将在生活的观察所得,化成笔下的亮光。她说“穿着制服”的样板作文毫无新意,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细细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将鲜活的他们跃然纸上。
通过尤今的文字阐述,读者可了解尤今如何让学生在作品中输入思想亮光,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或物,以更辽阔的胸襟面对人生。她分享的实例“生而为一只桃子,父母却毫无转圜余地要她做一个椰子”,尤其发人深省。此外,尤今也在《杏坛岁月》里分享了自己管理课室纪律的小妙招。从她于台上演讲时,台下数百人安静聆听的氛围,就能够体现出其“妙招”的精彩!
尤今不但在文学的领域有着骄人的成就,在教学的领域里也深获校长的嘉许和学生的爱戴。其中一位学生当年在接受电视台访问时,曾提到尤今老师不仅仅是教华文,而是将对华文的热心和爱心传递给学生,让他真正勾起了对华文的兴趣。
《联合早报》言论组评论员李躍漢和音乐制作人、弹唱人制作室节目总监蔡忆仁在尤今的新书发布会上分享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在不同领域熠熠生辉的他们都不约而同感谢尤今老师的教导之情。多年师生情缘,亦师亦友的情怀,让尤今成为学生眼中永远的老师。
李躍漢说:“我们那个时候上尤今老师的课,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绰号的。但是老师给我们取的绰号证实了她有在认真观察学生和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每一个人的特色都带出来,非常有趣……今天我是带着感恩的心来此发言的,老师让我觉得自己原来对语文是有一把刷子的,也才让我走到今天。”
蔡忆仁说:“接受谭老师的教导是受益良多的。《杏坛岁月》这本书中有许多她对于教学故事的描写记录,是一位对华文教育充满热忱与爱心的老师,如何对学生循循善诱、亲切关怀的教学回忆录。我觉得这也是现在当华文老师的人可以拿来当教学宝典的一本必读书籍吧。”
相遇《杏坛岁月》,作为编辑来来回回细致翻阅过很多遍,书中那些不落言筌的文字总能勾起内心深处的一根弦。似乎依旧是那个坐在课室伏案提笔的你,思绪不由得落到了窗外荫绿的枝丫,骄阳炽烈,明媚的光斜照进来洒在黑板上。任课老师此刻也停下脚步将书卷起放在身后,轻轻敲了敲桌子示意:作文写好了吗?
尤今老师执教二十七年的时间里,这些真实的场景如同电影画面一帧帧穿梭,发生的都是迥然不同的故事,有惊喜也有遗憾。站在课室教课时,她会用自己的诙谐幽默和学生们互动逗趣;面对教学上的错误时,她会设法“拨乱反正”向学生们真诚道歉;看到迷茫和困惑的学子时,她总是推心置腹、诲人不倦。或许可以说尤今老师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其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宝贵教学经验,不论借鉴还是学习之用,对于老师、学生、家长来说都不可多得。
(作者为《杏坛岁月》单行本执行编辑)
(本文首发于《源》168期,文章版权归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欲阅读更多《源》杂志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注册成为《源》杂志会员,即可阅读更多精彩文章。为感谢读者支持,即日起只要注册账号,便可享有一年的免费电子版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