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研活动聚焦于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活动旨在探讨和实施更全面、多维度的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陈晶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和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备课组的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创新评价实践。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反馈的可行性。
12月,化学组全体教师在希文图书馆多功能会议室进行了关于新教材学案修订的研讨以及确定了未来的复习方向。在讨论中,教师们积极分享了各自在使用新学案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和对新教材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将重点放在实验教学的深化与拓展上,强调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也计划增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化学组教师们还商讨确定了未来的复习方向,包括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梳理、历年真题的分析以及模拟试题的编制。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这些复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新课标是教育改革的号角,也是时代对教育者的呼唤,要求我们从“教”转向“学”,从“知识”转向“能力”,从“单一”走向“多元”。而新教材正是这一教育观念转变的载体,连接着知识与能力。对于如何在课堂上高效赋能,让新教材真正活起来,历史组在教研中通过课例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成为课堂设计者,而不是简单的传递者。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如通过选填序号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通过句子仿写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仅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艺术交往道路。在课堂中做一名“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通过材料、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质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地形地势图、《汉书》《山海经》等,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了解张骞在通西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其精神品质,把学史崇德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做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教育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定能实现自我成长,创造美好教育未来。
冬日暖阳、乐融融,数学教研组汇聚一堂开展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组的核心议题是学生兴趣激发与教师课堂教学优化改善,初一备课组结合艺术与数字密码探索的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了交流研讨,初一备课组的老师认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数学学习实践中融入跨学科的项目化元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到数字背后的魅力,更整合了多学科知识,用多学科思维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会上,教研组全体教师还认真听取了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分报告的解读,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着实引发了全组每个教师的反思,深刻感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轮齿相合,只有合适尺度,合拍的节奏才能运转自如。
一学期一次的喜阅会,总是让人期待。每次交流读书感悟都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着书中那些触动心灵的点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且有深度。
曹蕴琦老师推荐的是《长安的荔枝 》。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的改编,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徐耀宗老师读的《教育的目的》,这本书带给他的思考,一个是人文关怀,一个是活跃思维。刘行老师推荐这本《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是知名育儿专家心血之作,它打破常规说教,将理论融于丰富实例。张璐老师推荐的《体商》倡导一种现代人健身康体的全新行为生活方式,使读者在这一新概念和新的行为生活方式体验中把握人生应该如何以身体为本,以及如何获得真正的健康人生。王军老师读的《乾隆盛世》,虽然还没有读完,但仍旧强烈推荐,能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几个代表性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会觉得枯燥.丁超老师推荐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让我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思维方式。
12月,艺术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由周艳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新教材亚洲弦乐单元的课例分析。本单元选取亚洲东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四个音乐文化区中六个国家六首具有代表性、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通过演唱、赏析、节奏练习等教学手段和形式感受东亚朝鲜族、西亚传统音乐独特鲜明的风格韵味,南亚地区印度的旋律体系和节奏体系,了解感受东南亚音乐的“锣群文化”;亚洲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但又相互影响、发展,本单元的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洞察力、分析力和理解力。
供稿丨教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