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交通线的机要密印

政务   2024-11-25 18:09   河北  



  六面密印,又称六面内章,是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即1934年秋至1937年冬,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在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游击战争)期间,浙西南游击区用于秘密联络的一种印信。六面密印的外观像个木质骰子,看似普通,却担负着传递绝密军情的重任,是在浙西南开展游击战的挺进师和党组织秘密联络的工具。顾名思义,“六面密印”有6个面,其中5个面都有星星的花纹和图案,还有一面四周有花纹,中部是空的。5面没有具体意义的区分,只是起到加密的作用,它的使用代表“自己人”。但是中空面印记用于敌情紧急时调动大部队,一旦使用则表示“军情十万火急”。



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中央机关设在上海,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机关设在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两地相隔数千里。在国民党对苏区日益加紧进攻和封锁的形势下,为加强上海党中央同苏区的交通和联系,毛泽东派时任中共闽西特委军委委员、红20军军长卢肇西前往上海,与先期抵达的地下交通工作人员李沛群一起协商,决定建立一条连接闽西、赣南苏区的秘密通道。

1930年秋冬,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央交通局开辟了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最后到瑞金的交通线,形成了一条可以让党中央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沟通联络的交通要道,即中央红色交通线。为便于衔接,中央苏区在永定设立了闽西工农通讯社,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在闽西的交通大站,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唯一的内地大站。

中央红色交通线长达3000多公里,穿越了沪、港、汕几大城市,沿途水陆并存,密布敌方关卡和封锁线。当时,国民党当局正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党中央通往苏区仅剩由上海至瑞金这条交通线路。国民党还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断绝了中央苏区内外的交通,导致中央苏区的物资供应异常艰难,药品、布匹等日常用品奇缺,苏区生产的粮食、木材、土纸也销不出去,给军民生活及反“围剿”斗争造成了极大困难。为疏通物资补给通道,一些交通站对外佯称做生意、开饭店或卖电器材料,除了建立活动站点外,还从同情革命的商人、商号,如永定的“源记号”“万丰布庄”“格祥水果店”等处购买物资。

中央红色交通线不仅传送着党中央与苏区的重要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经费和物资,还顺利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3次大范围的转移护送。在敌方“不给赤匪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封锁之下,这条交通线和线上的各交通站、交通员担负着艰难复杂的特殊任务,始终没有被敌人破坏,滋养着苏维埃共和国和红军革命队伍,促进了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的发展,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通信中断游击战艰苦卓绝

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设立苏区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继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邻近各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随着国民党部队的继续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被完全占领。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党政军高级干部何叔衡、贺昌、阮啸仙、毛泽覃、万永诚、李赐凡、李天柱等先后在战斗中牺牲,瞿秋白、刘伯坚被俘,不久英勇就义。

就在红军主力相继转移之时,1935年2月的某天,中央分局准备突围,决定和党中央进行最后一次无线电联系。但从这天下午1点开始,一直没有联系上,到了下午5点中央分局才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报告了准备突围的消息。最后虽然党中央回电了,但由于无法完全破译,快到6点时项英就下令把电报机销毁。项英和陈毅等随部队突围后,分别转移到赣粤边、闽西和闽赣边地区,会同当地地方武装转入游击战争。由于突围时没法带出电台,从此苏区中央分局与中央以及自己所领导的其他地区都失去了联系。

1935年1月,中央指示苏区中央分局,命闽浙赣省委立即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出来的部队为基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简称挺进师),进入浙江长期活动。2月,挺进师正式成立,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人数五百三十八,长枪四百四十五条,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八挺”。中共中央给挺进师的任务是:立即挺进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保卫闽浙赣基本地区,并从战略上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任务。

同年3月,挺进师穿越重重封锁线,转战入浙,因叛徒出卖,在途经江西铅山县石塘村时,遭遇国民党保安团的袭击,战斗中挺进师唯一的电台被毁。从此,挺进师同中央分局和闽浙赣省委失去联系,也处于独立斗争的状态。1935年4月下旬,挺进师击退闽、浙保安部队的联合进攻,打开了进入浙西南的通道。由于受到浙西南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支持,挺进师在松(阳)遂(昌)龙(泉)边界很快站住了脚跟。

中央分局交给挺进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入浙开辟游击根据地,由于挺进师是由红军正规兵团整编而成,集中活动和大兵团作战是其所长,要改变原来熟悉的斗争方式,采取分兵发动群众和从事开辟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指战员就开始感到难以适应。但是,挺进师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采取让干部、战士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熟悉群众等措施,提高了干部战士打仗和兼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推动了开辟根据地的工作。

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挺进师在松(阳)遂(昌)龙(泉)边界建立了中共浙西南特委和1个县委、6个区委、50多个党支部,发展了300多名党员;仿照中央苏区的做法,建立了一批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开展“四抗”(抗租、抗捐、抗债、抗税)斗争;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还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至8月底,挺进师已发展到1000多人,连同地方工作人员共2000余人,建立了5个纵队(原4个纵队),创建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方圆100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六面密印的使用

1935年到1937年,浙西南、浙南游击部队几乎与外界完全失联。那段时间,挺进师不仅要和国民党部队殊死搏斗,还要同内部动摇分子不懈斗争。有很多叛徒、奸细、不良地主甚至民团,都会渗透到部队里面传递各种错误的情报,甚至拉着队伍去投降。有时好不容易拿到的情报,还很可能是假消息。对于当时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来说,用“十面埋伏”来形容当时的艰难处境并不过分。在危机四伏的关头,如何确保情报安全,又保证互相的通信畅通,成为挺进师的一个难题。

粟裕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道:“把电台打掉了以后,完全靠自己摸索,在自己摸索过程中间,根本没有得到中央的联系,也找不到中央的线索,就是每到一个地方,给部队有一个任务要找报纸,在报纸上看红军到了什么地方,但总之呢,不管怎么样的困难,有共同的信心,就是革命一定要胜利的。”为了保持与地方武装、党组织的联系,挺进师决定在这里建立地下交通站,发展交通员,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转运物资。

在此情况下,六面密印诞生了。1935年,为了增强挺进师和地方武装通信联络的保密性,政委刘英将这枚六面密印和使用说明信一起送给泰南区,内容是:

泰南区党委、政府,二位同志:

本日我交本队伍手六面内章一颗,付尔区要急应用,内有空面填名字一个,不是大急不要用空面。用别面,即有苏干队到区;有空面印到,即有大队伍来,此印不可失落。如有白匪进功(攻),加盖空面印,切切为要。

从此,这枚毫不起眼的印章,就成为当年转战浙西南的红军挺进师保证情报安全的“护身符”。没有多久,它就派上了用场。

1935年9月21日,敌人进攻泰南区,泰南区使用六面密印发出了紧急调令:

闽东霞鼎泰中心县第三连第六队调到泰南区,希马上到达,紧急。

调令上盖了两方印记,第二方印记是中空面印记,表示军情紧急。信中的“闽东”即福建东部,“霞鼎泰”的“霞”指福建霞浦,“鼎”指福建的福鼎,“泰”就是指浙江的泰顺。

据军史记载,在南方坚持战斗的游击队,直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才逐渐恢复通讯。六面密印的使用,加强了浙南游击区的保密通信联系,为取得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见证了革命岁月红军浴血奋战的历史,体现了红军指战员高超的斗争策略和指挥艺术。






往期推荐


时间观里的大国外交2024-11-24

保定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共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2024-11-24

如何理解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2024-11-24

一周速览|全省政协这些大事小情,欢迎您关注!2024-11-24



文章来源:《文史精华》2024年第5期
作  者:张敏慧
责任编辑:李胜男  赵擎塬
欢迎投稿:hebeizx2024@126.com

点个「在看」

河北政协
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信息发布平台,政协就在您身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