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文摘 | 37例碘克沙醇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文摘   2025-01-18 20:02   北京  



1

引用文本

张英芬,赵光纯,史姚平*.37例碘克沙醇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12):93-97.

2

摘要

目的:分析碘克沙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此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4年2月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碘克沙醇注射液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方式、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处理与转归等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碘克沙醇注射液ADR 37例,女性ADR发生率(0.30%)高于男性(0.23%);患者年龄11~91岁,其中61~70岁患者ADR最多,共11例;静脉给药1h内发生的急性ADR率(13.51%)高于动脉给药(5.41%);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77.78%);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应重点关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女性患者、静脉给药1h内和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所有年龄段患者均需进行必要的临床观察和防护,做好防范应对,提高用药安全性。

3

关键词

碘克沙醇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处理与转归;防范措施


碘克沙醇注射液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离子型X线对比剂,在临床诊断尤其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其广泛应用,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碘克沙醇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发生特点、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使用此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9年1月~2024年2月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碘克沙醇注射液ADR报告,共计37份,涉及患者病例37例。


纳入标准:①碘克沙醇注射液为ADR的怀疑药品的报告。②根据《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1]和KarchLasagna评价法[2] ,判定收集的ADR与碘克沙醇注射液的因果关系为可能、很可能、肯定的报告。


排除标准:①重复报告。②缺失重要信息的报告。③关联性评价为待评价、无法评价、可能无关的报告。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37例碘克沙醇注射液ADR患者性别、年龄、给药方式、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处理与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的严重ADR判断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WPS Office软件进行筛选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及ADR发生率

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4年2月某院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14 555例患者(男性9250例,女性5305例,男女比例1.74∶1)进行筛选。筛选到ADR患者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1.31∶1。患者年龄11~91岁,其中61~70岁患者ADR最多,共11例。


碘克沙醇注射液ADR整体发生率为0.25%(37/14 555)。男性ADR发生率为0.23%(21/9250),女性ADR发生率为0.30%(16/53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ADR发生率不同。30岁以下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22%);70岁以上患者ADR 发生率最低(0.14%)(表1)。



2.2 给药方式和ADR发生时间

37例ADR中,20例动脉给药,17例静脉给药。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1h~7天,8天后未观察到ADR的发生。静脉给药1h 内发生的急性ADR(13.51%)高于动脉给药(5.41%)(表2)。



2.3 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

参考《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使用指南》[4]对收集的37例ADR 所累及系统/器官进行分类统计,ADR共累及5个系统/器官,发生54例次。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多(77.78%),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性皮疹和瘙痒;累及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次之(均为9.26%)(表3)。



2.4 ADR处理与转归

37例ADR中,除了1例患者因治疗需要必须再次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外,其他均只用药1次。处理方案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ivqd;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poqd等( 表4)。停药或经对症治疗后36例患者痊愈或好转;1例患者因出院结果不详。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ADR。



3

讨论


3.1 ADR一般情况分析

陈韵岱等[5]指出使用碘对比剂之前,建议将碘对比剂加热到37℃,并放置在恒温箱中。因为在37℃时,碘对比剂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样不仅便于碘对比剂注射,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局部耐受性。本研究中碘克沙醇注射液ADR整体发生率为0.25%,低于其他报道[6],可能与该院碘克沙醇注射液使用前常规加热有关。


3.2 ADR与性别分析

37例ADR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1.31∶1。虽然男性ADR病例数大于女性,但女性ADR发生率(0.30%)高于男性(0.23%),这与其他报道一致[6-8]。李海燕等[9]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的感觉更敏感、观察更仔细,更愿意表达自身的不适。王利云[10]研究指出,女性体重一般轻于男性,在使用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时为维持相同效应,女性可能用药剂量更小。此外,女性比男性有较高比例的脂肪和较低比例的水,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作用。这些均可能与女性碘克沙醇注射液ADR发生率高有关。


3.3 ADR与年龄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年龄段越高发生ADR患者数量越多,但通过统计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整体人群来看,年龄段越高ADR发生率越低。明强等[8]对20 185例使用碘克沙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年龄<65岁和体重≥80kg是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5岁的患者组中ADR发生率较高的可能原因为年轻成人免疫能力强,涉及免疫介导的过程导致过敏增加所致。但是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也易发生ADR。然而,由于本研究低年龄段患者数量有限,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即便是本研究发现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患者的年龄段越低ADR发生率越高,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验证。提示对于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所有年龄段患者均需进行必要的临床观察和防护。


3.4 给药方式与ADR发生时间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ADR发生时间参照《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5]分为:①急性ADR:发生在碘对比剂注射后1h内。②迟发性ADR:发生在碘对比剂注射后1h~1周内。③晚发性ADR:发生在碘对比剂注射1周后。本研究37例ADR 中,7例为急性ADR,30例为迟发性ADR,迟发性ADR的发生率高于急性,未观察到晚发性ADR。张强等[11]研究发现,迟发性ADR高于急性ADR(55例 vs 20例),同样也未观察到晚发性ADR。徐志祥[12]曾报道,迟发性ADR 高于急性ADR(51例 vs 22例)。本研究中,静脉给药1h内发生的急性ADR(13.51%)高于动脉给药(5.41%),这与Kopp等[13]报道相符。推测可能是由于动脉压高于静脉压,受碘对比剂黏度的影响较小有关。


3.5 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42例次,77.78%),临床表现大多为皮疹、瘙痒性皮疹、瘙痒等,这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12,14]。36例ADR患者经对症治疗,均痊愈或好转,这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7-10]。本研究未发现严重ADR,也未观察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但张强等[11]曾报道有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最终导致死亡。有研究认为[15],临床报道的过敏样反应中仅有少数严重病例是IgE抗体介导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大多数可能是炎症细胞通过直接膜效应或缓激肽效应等非IgE途径,直接释放炎症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类过敏反应。因此,虽然本研究观察到碘克沙醇注射液引起的ADR预后均良好,但仍要提高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3.6 ADR的预防

为减少碘克沙醇注射液ADR的发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建议在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前详细地询问患者病史,特别是过敏史和基础疾病情况。②建议碘克沙醇注射液预处理时,在使用碘对比剂之前,将对比剂加热到37℃,并放置在恒温箱中。③Marenzi等[16]发现,非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碘对比剂的用量相关。因此,建议控制碘克沙醇注射液用量,在满足成像/诊断的前提下,使用最小剂量的碘克沙醇注射液。


本研究发现,静脉给药碘克沙醇注射液1h内的女性患者发生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最大,因此应重点关注静脉给药1h内的女性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相关的不良反应。此外还发现,低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病例数低于高年龄段,但低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却高于高年龄段。虽然,数据有限,但也提醒临床不可忽视低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关于年龄和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可以进一步进行更大规模的统计分析,明确其相关性。本研究的数据仅来自一家医院,未来仍需要更大规模的数据来验证。




作者简介


张英芬,副主任药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药剂科,专业方向:合理用药和药物警戒


通讯作者


史姚平,主管药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临床药学科,专业方向:临床药学和药物警戒


收稿日期


2024-10-23


参考文献






相关链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Chinahlyy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