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用文本
张国勋,唐利姣,冯云.肺部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12):88-92.
2
摘要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支持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3月期间某院6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呼吸支持模式分为对照组(n=19,黄疸等无需呼吸支持干预新生儿)、常规氧疗组(n=11,行常规氧疗新生儿)、无创组(n=22,行无创正压通气新生儿)及有创组(n=13,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比较4组接受不同呼吸支持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支持模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新生儿接受常规氧疗、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效能。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在0~2分,有创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高于无创组和常规氧疗组(P<0.01)。新生儿接受不同呼吸支持模式与肺部超声评分呈线性增加关系。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常规氧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的检验效能显著(P<0.001)。结论: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支持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3
关键词
肺部超声评分;新生儿;常规氧疗;无创呼吸模式;有创呼吸模式;呼吸支持
新生儿娩出后肺脏、胸廓等组织器官处于发育关键时期,此时新生儿呼吸能力及免疫功能薄弱,易受到羊水胎粪污染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1-2]。常规氧疗、无创呼吸及有创呼吸为临床针对新生儿常见的呼吸支持模式,但不同模式适用范围及效果均存在差异[3-4]。因此需要重视科学呼吸支持方案的应用,此外还需要通过早期诊断对新生儿肺部损伤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以此为后续呼吸支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持[5-6],也便于临床医生能对部分严重新生儿早期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氨溴索针剂等治疗。早期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主要依赖放射性检查,但其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弊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部超声评分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新生儿肺脏疾病诊断的现实困境[7-8]。肺部超声评分可对新生儿双肺不同区域进行多维诊断,通过分析胸膜线、A线及B线等方式了解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9-10]。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究肺部超声评分与新生儿呼吸支持模式选择的相关性,旨在满足新生儿群体个性化呼吸支持需求。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3月期间某院6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呼吸支持模式分为对照组(n=19,黄疸等无需呼吸支持干预新生儿)、常规氧疗组(n=11,行常规氧疗新生儿)、无创组(n=22,行无创正压通气新生儿)及有创组(n=13,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0例;胎龄34+4~40+1周,平均胎龄(37.97±1.67)周;体重2.10~4.35kg,平均体重(3.12±0.58)kg。常规氧疗组:男性3例,女性8例;胎龄35+3~40+4周,平均胎龄(39.28±1.92)周;体重2.45~4.50kg,平均体重(3.27±0.71)kg。无创组:男性15例,女性7例;胎龄28+4~41+1周,平均胎龄(36.27±2.78)周;体重1.20~5.05kg,平均体重(2.69±0.84)kg。有创组:男性7例,女性6例;胎龄30~40+3周,平均胎龄(37.14±2.93)周;体重1.49~3.40kg,平均体重(2.74±0.64)kg。上述4组新生儿出生均为7天内,4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新生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纳入标准:①于该院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②出生后因呼吸功能障碍接受呼吸支持者。③临床资料缺失<5%者。
排除标准:①重度窒息者。②肺出血者。③先天性呼吸道畸形者。④气漏综合征者。⑤开放性损伤者。⑥多脏器功能衰竭者。⑦脓毒血症者。⑧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者。⑨中枢性呼吸暂停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新生儿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诊断适当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安徽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69,规格2.0g(按C16H17N5O7S2 计)]抗感染;猪肺磷脂注射液(Chiesi Farmaceutici S.p.A.,国药准字HJ20181201,规格1.5ml∶0.12g)促进肺膨胀;盐酸氨溴索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Espana S.A, 国药准字HJ20150469,规格2ml∶15mg)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呼吸支持[Sophie-transport 小儿呼吸机(F.Stephan GmbH Medizintechnik);AD-II小儿CPAP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系统(广东鸽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常规治疗。
超声检查:①检查设备及参数:采用迈瑞M7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选择高频线阵探头10~14MHz。②检查时间及地点:新生儿入院后48h 内进行检查,检查地点为新生儿暖箱旁。由管床护士协助调整新生儿体位为仰卧位或侧卧位,安抚情绪至安静状态时由1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③检查分区:以新生儿腋前线及腋后线作为分界,将双侧肺脏分为前、中、后3 区。以新生儿乳头间连线线段为分界,将双侧肺脏分为上、下2个肺野,共计12个区域。超声科医师将探头置于新生儿第2肋间,采用自上而下、从左至右顺序依次进行横向扫查。随后旋转探头至肋骨,沿纵向逐区扫描。扫描期间始终确保动作轻柔,重点观察是否存在胸膜病变或实变影。
1.3 观察指标
超声检查结束后,由至少1名不知新生儿呼吸模式的超声科医师联合1名新生儿科医师根据超声影像共同评估肺部超声评分。12个区域分别按照0~3分进行评分。①0分:A线清晰或孤立B线≤2条,提示正常肺通气区。②1分:存在典型多发且分界清晰的B1线,提示中度肺通气减少区。③2分:典型多发且存在相互融合的B2线,提示重度肺通气减少区。④ 3分:肺组织呈现肝样变且存在支气管充气征,并伴有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提示肺实变区。总分36分,分值与肺部超声改变程度/呼吸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 9.5.1软件构建肺部超声评分与不同呼吸模式相关性分析图。采用ROC曲线评价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新生儿接受常规氧疗、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效能。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2.1 4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为0~2分,与其他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创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高于无创组和常规氧疗组(P<0.01)(表1)。
2.2 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支持模式相关性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 9.5.1软件构建箱型图后发现,新生儿接受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常规氧疗、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与肺部超声评分呈线性增加关系(图1)。
2.3 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接受常规氧疗预测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接受常规氧疗呼吸支持方式的敏感度为90.90%、特异性为65.70%,有显著预测价值(AUC=0.843,P<0.001)(表2、图2)。
2.4 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接受无创正压通气预测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方式的敏感度为81.80%、特异性为41.70%(AUC=0.580,P=0.353)(表3、图3)。
2.5 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预测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支持方式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性为69.70%,有显著预测价值(AUC=0.907,P<0.001)(表4、图4)。
讨论
新生儿脏器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功能薄弱,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发生肺部疾病[11]。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群体,不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及呼吸支持方式,还需要通过科学检查手段分析新生儿疾病的严重程度,以此选择针对性的呼吸支持[12-13]。肺部超声评分为一种量化新生儿肺部病变程度的影像学分析方式,现已应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严重程度的动态评估领域中,通过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支持模式间的相关性,可为后续呼吸支持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在0~2分,有创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高于无创组和常规氧疗组(P <0.01);新生儿常规氧疗、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与肺部超声评分呈线性增加关系,这与王卫卫等[14]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当新生儿受病原体感染或理化因素所致肺实质炎症时,肺泡存在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并出现一系列超声影像学改变。肺部超声评分以新生儿腋前线、腋后线为界限,将肺部划分为12个区域,通过纵横向扫描评估新生儿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超声科医师通过超声探头反馈胸膜与肺表面声阻抗差异所形成的强回声反射,判断肺组织是否病变。新生儿正常肺组织呈低回声,胸膜线与A线呈清晰光滑线性高回声。若受疾病影响出现胸腔积液、肺脏实质性改变,则会反馈胸膜线异常与A线消失。肺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反馈出不同的超声表现,医师根据超声反馈判定评分,以此评价新生儿的疾病程度。本研究中发现,对照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基本正常,常规氧疗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较低,而接受无创呼吸支持及有创呼吸支持的新生儿肺部超声评分较高。一方面可证明肺部超声评分与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另一方面也揭示肺部超声评分与新生儿所需要的呼吸支持模式间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部超声评分在常规氧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均具有显著效能(P<0.001),与肖燕等[15]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肺部超声评分基于新生儿肺脏超声影像学改变,根据超声反馈信息对新生儿肺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数据分析。该检查方式实现了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转变,可为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支持。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广泛,适用性较强,受本研究样本量限制并未得出显著预测价值。常规氧疗或有创呼吸支持模式通常在新生儿症状轻微或症状危急状态下使用,因评分差异较为显著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尤其在有创组中有9例新生儿(69.23%)使用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提示在肺部超声评分较高的新生儿中早期积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支持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究肺部超声评分对各型呼吸支持模式的预测价值。通过增加研究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研究,最终达到通过入院时肺部超声评分来选择新生儿的呼吸治疗模式,使新生儿得到更适合的呼吸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基金项目
湖南省湘潭市科技局2021年度科研立项项目(SF-ZDJH202106)
作者简介
张国勋,主任医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专业方向:儿科、新生儿科
收稿日期
2024-09-29
参考文献
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