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课
AMERICA
SAY HI
长
堂
打破教育执念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前言
在多年教学及生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太多太多的学生,优秀的很多,有大大小小问题的也不少。太多时候我们只看得到优秀的光环,而往往忽略了问题的背后。
一次谈话引发的思考
前些天一位老朋友找到了我,说是遇到一些煎熬的事情,不知向谁求助,想要说给我听听,希望我能给予一些建议。
朋友是个商人,这些年生意做的顺风顺水,他的爱人是一位从教多年的初中教师,17岁的儿子在区重点高中读书。起初考入高中时,孩子的成绩非常优秀,身边人都夸赞夫妻二人教子有方,孩子争气。
但孩子进入高中后,更多时间是在学校的,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后,完全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高一下学期开始成绩开始不断下滑。如今到了高二年级,已退步成班级的中等生。学校的规定是不让带手机,可是孩子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老师的追查,将手机带入学校玩。在家期间也总是以“对答案”“问同学作业”“查找解题思路”等各种理由,躲到厕所里、卧室里,钻窟窿打洞地玩游戏,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面对孩子这样的状态朋友夫妻二人非常的焦虑不安,就剩下一年半就要高考了,孩子基础并不差,难道就这样彻底堕落成“学渣”了吗?他们无法接受,接受不了原本聪明的小孩,一下子退步堕落成这个样子。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能是个例,我们的孩子可能沉迷于手机游戏,也可能存在其他的不良习惯,但这些只是表象,我们是否看到了表象背后的真相。
表象与真相
第一、你眼中的问题,恰是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你看到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不愿与你沟通的配偶、没苦硬吃的父母时,你看到的“网瘾”、“逃避”、“抠搜”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所以,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真相。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玩的不是游戏,而是希望借此找回掌控感。找回他在现实生活里,被剥夺或已丧失的掌控感和自信心。当一个孩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自尊及价值感,就势必跑到网络里,称王称霸。网络游戏成了孩子自我确认的手段,逃避自卑的工具,处理困境的方法。
具体到上文提到的孩子来说,他遭遇的问题可能是从初中的学霸,到人才济济的高中,无法接受自己的普通;可能是自幼就以“好小孩”的面具生活在父母可控的空间里,青春期忽然要挣脱他们的控制,来一场“当个坏小孩”叛逆;可能是在他成绩下滑后,给他贴上“学渣”“给父母丢人”的标签后,索性破罐子破摔,以证实你预判的方式惩罚你……
事实上,种种问题恰是一个个信号在提醒我们,他遇到了困境,需要我们看见他,理解他,帮助他。让我们不只看见表象,而是探查真相,学习的漏洞及时补上,心理的漏洞及时建设,思想的误解及时解开,一点点陪他在现实中找回自信和自尊,网瘾将不治而愈。
光环与诅咒
第二、父母的职业光环,可能是孩子的一种诅咒。
曾经读到过一篇报道,叫《我认识的教师子女,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该报道以教师子女的口吻,讲述了教师子女的种种心理负担。
这种负担包括:
①父母是教师,孩子难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过多的关注;
②考得好了,大家想当然认为是父母在家中给开了小灶;
③考得不好,大家又会认为“亏的你父母还是老师”;
这样的负担,使教师子女的学习,变得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学习,还承担着父母的脸面。因为教师父母见过足够好的学生,无形中就会把自家孩子和优秀孩子去比较。孩子考了单科第一,还想让孩子考班级第一,考了班级第一,还想考年级第一......
不限于作教师的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父母,孩子活在父母的职业光环之下,往往出现更多的高压力和低自信状况。作为父母我们还是应该更多的去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的特点及优势,引导他们不断成长,不断成为他们自己,而非成为我们。
破除执念,接受平凡
第三、父母矮下去,孩子才会高起来。
我家孩子上初中之前,一直是成绩平平,班级里的中等生,尤其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业经常出现各种计算问题。后来我感觉到,有可能问题出现在我们夫妻二人身上。我们在学生时代都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佼佼者,现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也相对优秀,在平日里教孩子功课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类似于“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我上学时候......”这样的语言,就算没有故意的炫耀,但无形中也给孩子带来了压力。从此后,我决定要帮孩子减压,减掉她的心理负担。孩子到初中后,我不再以教育者的姿态面对她,而是和她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也会表露自己曾经在学习种遇到的种种困难,甚至是现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也会和她分享。尽量不再孩子面前彰显自己的优越感,逐渐,她走出了“我妈妈很优秀”的压力,在“我妈妈也会遇到困难”的放松里,找到了自己的路径。
由此我感悟到,父母不神话自己,才会在真正的接纳中,不矮化孩子。
不神话自己,就不会高高在上地对孩子讲“想当年,我如何如何....”
不矮化孩子,就不会拿自己的专业贬损打击孩子“这么简单,这有什么难?”
老师的孩子不一定考第一名,科学家的孩子不一定天资聪颖,清华北大教授的孩子也不一定就学习好,当你盯着你家孩子只考了中等成绩而崩溃时,不要忘了,后进生学生的家长不会因为孩子考的不好而不要孩子,扔掉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破除执念的过程。破除对完美自己的执念,对自己面子的执念,对外在评价的执念,对炫耀攀比的执,对过度期待的执念,对风光无限的执念……
而后,接受平凡,接受无常,接受现实,接受真相。
~ THE END ~
来源 | 公众号 闲时花开
编辑 | 徐 文
校对 | 窦宗冉
审核 | 杨 光
咨询热线
022-59225333 59229333
时 间:上午 8 : 00 — 11 : 30
下午 13:30 — 17 : 30
地 址:天津市宝坻区南关大街20号
信访邮箱
bg@tjqnbf-school.cn
更多消息请扫码关注:官方订阅号及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