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健康   2025-01-06 14:20   云南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概述

基本原理:MRA技术基于流动的血液磁共振信号与周围静止组织的磁共振信号之间的差异,形成图像对比。其基本原理涵盖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及流动去相位效应,通过捕捉血液流动信号,并将其转化为MRI信号,进而实现成像。
然而,该技术仅能有效捕获并转化相对规则的血流为稳定的MRI信号。对于血管不规则狭窄或扩张处的血流,易产生涡流或湍流,导致局部血流不规则,可能造成信号丢失。此外,在颅内动脉瘤伴血栓形成的情况下,亦易造成成像缺失。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包括时间飞越法(TOF)、相位对比法(PC)和对比增强MRA(CE-MRA)。TOF MRA依赖流入增强效应,但易受血流状态影响,可能高估血管狭窄。PC MRA通过流速编码梯度检测质子相位变化,测量血流速度,对诊断流速减慢和血流量减少的疾病很重要。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通过标记血管内氢质子获取血管图像,避免了血流速度问题,广泛应用于肿瘤性和缺血性病变诊断。CE-MRA技术使用对比剂增强血管成像,但需穿刺操作。黑血成像技术利用血液流空效应,采用SE类序列,如西门子的SPACE序列,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 VWI)观察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用于鉴别诊断动脉夹层、血管炎、动脉瘤等疾病。

脑动脉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

脑部动脉血供主要源自四个动脉系统:左侧和右侧的颈内动脉系统以及左侧和右侧的椎动脉系统。双侧颈内动脉分别发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两大分支。双侧椎动脉则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进一步发出双侧大脑后动脉。
根据小脑幕的解剖位置,幕上大脑结构主要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大脑后动脉提供血液供应,而幕下结构,包括小脑和脑干等,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血液灌注。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图像解读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图像的解析相对直观,主要涵盖两个方面:横断面MRA原始图像以及重建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在MRA原始图像中,血管呈现为高信号强度区域。随后,通过应用重建算法,将原始图像转换为MIP图像,该过程涉及图像的剪辑和处理。最终,MIP图像将根据不同的视角进行旋转展示。
鉴于脑血管分支的复杂性和走行的曲折性,单一视角无法全面展现其结构,因此必须选择恰当的视角和方位进行图像旋转,以确保血管结构的完整显示。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局限性分析

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各种成像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亦不例外。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MRA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理解至关重要,以便在必要时与其他血管成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本文旨在总结MRA技术的局限性,具体如下:
1.目前,MRA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是三维时间飞越(3D TOF)序列,该技术在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敏感性介于60%至85%之间,特异性则在80%至90%之间。与CTA相比,MRA在诊断闭塞血管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在末梢血管评估方面,其准确性不及CTA和DSA。
2.MRA技术有时可能会高估血管狭窄的程度。然而,对比增强MRA(CE-MRA)在显示血管腔狭窄方面较常规MRA更为可靠,减少了血管狭窄假象的出现,使得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更为真实。CE-MRA的可靠性与CTA相当,且与DSA的接近度较高。
3.在动脉瘤的评估方面,CTA技术优于MRA。MRA容易漏诊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动脉瘤,尽管CTA成像可能受到邻近骨质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微小动脉瘤的显示。此外,MRA在检测大脑中动脉及颅底动脉瘤时,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4.颅内动脉夹层相较于主动脉夹层较为罕见,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是其好发部位。对于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MRA与CTA的诊断效果相似;而对于椎动脉夹层,MRA的诊断效果不如CTA和DSA。
综上所述,MRA在颅内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MRA图像包括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临床实践中应将两者结合使用。在MIP图像发现病变后,必须仔细观察原始图像,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供稿单位:云南省中医医院

编辑|李艳曦

审核|李云涛

终审|段   婧

邮箱|yn12320@126.com

电话|(0871)12320


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云南卫生12320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公益服务平台,用于发布权威卫生政策、卫生资讯,传播权威医学知识、健康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