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其他门派的人事复杂,我们师门就简单很多,绝大多数人不以做道为生,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人与人之间都很好相处,所以在我们这里很容易找到同气相求的朋友。比如我有一个医术很好的师兄,陈和禛,他除了治疑难杂症只用三副药,被人雅称陈三副之外,还特别愿意求真,与我探讨的问题都相对深入,比如什么是道士?
对于道士,我愿意谈一下《太霄琅书经》的看法,这部书对道士讲的最透。
《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士之名并非由来已久,且看历史记载。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并无道士之称,《老子想尔注》中有“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初期流行的道士和道人,其义同于方士。魏晋时期,道士、道人取代了方士,以称呼道教徒、佛教徒。南北朝时期起,道士之称专用于道教中人。
时间来到以道教为国教的大唐。唐《道典论》有“道士”条,引用《太上太真科经》称:“凡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炁,立法相传,同宗太上,俱称学士,以道为事,故曰道士。道事有功,故号道士。道士者,以道为事。”
按照以上道书里的定义,满足“从道为事”的前提,就是一名道士。问题在于,这个“从道为事”落到具体的实践上,便有了诸多分别。
道士的道事传授,核心离不开师宝、经宝。
道士的传授,历史上有两种传承方法,顺序传承和顺应传承。顺序传承指的是师徒相传,顺应传承指的是夫妻相传,夫妻相传也是妻以夫为师,夫以妻为师。总之,无论是顺应传承还是顺序传承,都离不开师宝。道经记载,“不受道于师,道则不降”,所以学道之人要成为道士,必须接受经戒或符箓。入道以后,则以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诵经,烧香燃灯,奉经为要。
处在信息社会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网上搜集到各种道书,是否就可以自研自学呢?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有句话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在“从道为事”的实践中,如果没有师,就不能解决我们在接触道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千奇百怪的困惑,更难以得到安慰和鼓励。
例如我个人,在初学阶段对经义就容易理解混乱,个人行为也会偏激,这个时候是恩师不断地予以纠正。实际上,大多数初入道门的人是不能分辨何为欲妄、何为真常的,相信大家一样,此阶段需要明师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提供指导。
更重要的,是由浅入深的修学顺序,和与“经”对应的“法”或者“诀”。
总之,要成为一名道士,“师”和“经”是必备条件。此“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仙神;此“经”可以是书,也可以是法诀。这样,就构成了道教“道经师”三宝中有形有言的两个。
理论已经讲过了,怎么操作呢?
第一步,寻访明师皈依道门
要成为一名道士,首先要找到靠谱的师父皈依道门。皈依道门,就可以在拜师之后,接触道教的思想和教义。
第二步,学习道教知识
拜师入道后,开始学习道教知识。道教知识包括道教经典、道教修炼方法、道教礼仪等。
第三步,修炼道法
道教修炼包括内炼和外炼两部分。内炼是修炼自己的心性,外炼是修炼自己的身体。
内炼的方法包括打坐、诵经、静坐等。外炼的方法包括服食丹药、修炼气功等。
第四步,奏授法职获得法权
以我们正一古灵宝道士为例,具备道士的初阶修为以后,经过奏授法职可以成为一名法官,如此便可以行法度人了。道士是道法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我们入道,就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道教的发展做出贡献,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行法有职。根据道教经义,无职不得为他人斋醮。
道教,曾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共同信仰,修道之路漫漫,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