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第一名女院士,一位爱人如己的基督徒,终生未嫁,却成为了“万婴之母”。悠悠八十载,60个春秋都在产房。皇天不负有心人,她一次次的一往直前终究换得世代传颂。她就是现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
图 | 林巧稚
生下来 活下去
1901年,林巧稚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她就被亲生母亲丢弃在一旁,只因为她是女孩,没能满足母亲生一个儿子的愿望。直到黄昏,父亲回到家中发现浑身冰凉的林巧稚,她才得以活下来。
如果不是这位在新加坡接受过现代思想教育的父亲林良英,想必林巧稚会丧生于襁褓之中。那个旧年代便又多了一个悲剧,无端端的一条生命牺牲在残忍的重男轻女的现实里。
但是林巧稚的母亲放弃女儿的做法也是无可奈何。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林巧稚能够活下来,便是幸运。
在林巧稚5岁的那年,她的母亲因患子宫癌病逝,母亲被病痛折磨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林巧稚的脑海里。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她立志要为天下人减轻病痛。
林巧稚从小就刻苦学习,跟着父亲学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七岁上了女子学校。1913年进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且留校任教。之所以留校,是因为她想要继续深造,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医生,以一己之力解除病人的疼痛。
因为是女孩,她从一出生就被世俗放弃,幸运的是她拥有一个开明的父亲。因为是女性,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要为女性发声,让女性能够得到多一些尊重。
图 | 青年时期的林巧稚
孤勇战天下
1921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林巧稚与同伴余琼英一同来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院的考试。因为天气炎热,在英语考试中,余琼英中暑晕倒在考场上,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笔,顾不上试卷还没有答完的题目,直接中断了考试,与另外一位女生将余琼英抬到阴凉处。一系列的动作,林巧稚仅仅用了10多分钟。然而,当她重返考场,却错过了考试时间,无法继续答题了。
当时,协和医院录取学生是极其严格的,在150名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中,只录取25名。再加上林巧稚的试卷没有作答完,她便放弃了被协和医院录取的念想。
此时的她一定想不到,在一个月之后她能收到协和医院的录取通知书。原本没有作答完的试卷必定是不够分数的,但是林巧稚在考场中果断救人的举动恰恰成为了她的加分项。
考官看中了她独具优秀医生必备的品质,她小小年纪便能如此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可见她日后定有一番作为。况且,林巧稚还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再加上她各科的成绩也不错。于是医院破格录取了林巧稚。
图 | 林巧稚在做实验
厉害的人往往更加努力,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了解到学校宿舍每天晚上10点半拉闸断电,等到12点又会重新合上电闸,林巧稚总是10点半先上床休息,过了12点再起床学习。
面对新接触的物理和化学,她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弥补知识的空缺,过程虽艰难,但是她一旦认准目标,就没打算过回头。凭着勤奋和天赋,林巧稚在长达8年的学习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协和医院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她是获得此奖的第一位女学生。
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林巧稚很快就收到了协和医院的聘书。聘书中写道:“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老协和的管理者坚持认为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好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只能二选一。林巧稚深知医生的工作需求,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张光荣的聘书。为了完成医生的使命,她下决心独守一生,终身不嫁,要把生命都奉献给这伟大的事业。
图 | 北京协和医院
一次意外,因为她独当一面的勇气,林巧稚再次赢得机会。在1929年的圣诞前夜,医院的医生都去放松狂欢了。怎料一位中国妇女突然大出血,生命岌岌可危,此时的林巧稚还是一名住院助理医生,没有做手术的权力。可是看着病床上躺着的病人在痛苦挣扎着,她心里不是滋味。情急之下,她决定亲自操刀做手术,全然不顾医院的规定,连自己的前途也来不及多加考虑。
幸运的是,林巧稚成功将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了实践,这是她的第一场手术。她挽救了那位妇女的生命,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一腔孤勇。手术成功之后,更多人开始关注起这位年轻有为的女医师。后来,她被提前三个月破格聘用为总住院医生。常人需要至少5年才能达到的位置,她靠着精湛的医术,爱人如己的医德,短短半年就走上了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路。
不负生命,不负盛名
当然,从一开始,林巧稚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无论前方艰难与否,她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庆幸黑暗里总有些光亮,对于林巧稚而言,她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即使是生日那天,她也坚持守候在产房一线,生怕错过哪个宝贝来到这世界上的惊喜。
每一个由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会有她的英文签名“Lin Qiaozhi’s Baby”。每接生一个孩子,就如同她自己生孩子一样,将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安全地带到人世间来。
林巧稚一生中接生过五万多的新生儿,其中就包括作家冰心的三个孩子,诗人林徽因的子女,还有将军傅作义的小儿子。若不是因为高超的医术,在那个婴儿夭折率高的年代里,产婆的接生率都比医生高,她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实属不易。而林巧稚的职业生涯中,总有络绎不绝的病人坚持挂她的号,即使是排长队,也要去她那里看病。
林巧稚的一片赤诚之心,世人皆知。能够得到病人的尊重与信任,离不开她持之以恒的信念,她一心只为救助病人,其他的一切,她都可以置之不理。
1941年,因为战争,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所有医生一夜之间没了工作。许多医生都离开北京另讨生活了,可是林巧稚拒绝回乡避难,她要留下来替病人看病。
于是,林巧稚便在北平东堂子胡同10号开了一个诊所,专门为患病的妇女看诊。无论是在协和医院,还是在那小小的诊所,她始终坚持一视同仁,只看病,不看人。
如果病人付不起医药费,林巧稚便自掏腰包替他们垫付医药费。要是遇到不方便下床,无法亲自到诊所就诊的病人,她甚至骑着毛驴到病人家中去,为他们登门诊治。一张张工整详尽的病例单,记录了林巧稚这难能可贵的医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直到1948年协和医院恢复工作,整整六年时间,林巧稚在那个小诊所里,亲手书写了8887份病历,一笔一划,从未敷衍了事,而且是中英对照,让病人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病情。
图 | 林巧稚手写病历
图 | 林巧稚手写病历
重回医院任职的林巧稚依然尽心做着医生的事。为了让病人不用多花钱,她告诉病人只需挂她的普通号,不用挂专家号。她还时不时地资助病人几十块钱,要知道她那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块钱。就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建也赞叹说:“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在她身上太常见了。”功名利禄对林巧稚来说不过就是尘与土,最重要的莫过于病人的安危。
1949年,战争再次危及北平,在兵临城下的危机时刻,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了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有了这张机票,便可以去往世界各地。多少逃亡的人用金条也换不来的机票,却被林巧稚谢绝了,她只想守着病人,完成她的使命。
战争胜利了,慌乱的世间终于能够平静地喘息了。在那举国欢庆的日子,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观礼邀请函,在当时算得上是无上的荣耀,可林巧稚却选择留在医院。当时她只解释了一句话:“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需要守护在他们身旁。”在她心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
数十年如一日,林巧稚当初被看重的优良品质没有被名誉的光芒淹没,她依然意气风发。1962年,林巧稚收到了一封求救信,这封信来自一位名叫焦海棠的孕妇。这位孕妇已经怀过四个孩子,却都不幸早死了,如今,她怀上了第五个孩子。林巧稚深知她渴望做母亲的心情,当即接收了这个孕妇。
林巧稚从信中的描述判断出焦海棠的孩子患的是新生儿黄疸,这在当时国内尚无存活的先例。这一次,她再次选择了迎难而上,就算是最后失败告终,从此名声受损,她也义无反顾地救人。
之后她便着手准备手术,期间组织多次会诊,汇集专家意见,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再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她做到了,孩子获得了重生。焦海棠为了感谢林巧稚的“救命之恩”,给孩子,取名“协和”。
图 | 1981年,林巧稚80岁生日聚会
历史从来都是脚踏实地去创造的。1959年,林巧稚名副其实地当选首届中科院唯一的女院士,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不过,地位与权势并非是她最终的追求,这不过是对她行医救人的激励罢了。
一心为民,却还是躲不过残酷现实的扼杀。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将协和医院“收归国有”,林巧稚被革除职务,被发配到病房做护工。即便如此,林巧稚对病人的爱依旧如初。
转眼间,林巧稚在产房里已经度过了60多个春秋,从上帝手中接过五万多个婴儿。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耗尽了她的生命。
1983年,林巧稚走了,终年82岁。
林巧稚的一生都在与死神交手,从鬼门关救下了上万条生命。直到去世前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婴儿。虽然她终生未有婚恋,却成为了“万婴之母”,每一个由她接生的孩子,都是“林巧稚的孩子”。
有些生命永远沉默,有些生命万古流芳。“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这是林巧稚的墓志铭。如此医技达炼,医德纯正之人,想必是前无古人,但也总希望后有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