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车可否借助固态电池抗衡中国车企?日企斥资50亿收购老字号中药品牌
财富
财经
2024-04-15 19:49
北京
2024年4月上半月,中文媒体较多涉及了日系固态电池研发企业以及三井物产、乐敦、高丝、伊势丹百货等日企。
2024年4月上半月,中文媒体报道和评论较多涉及的中日经济关系内容及日本企业主要如下。日系汽车可以借助固态电池抗衡中国车企吗?不容乐观!在与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中,固态电池被日本车企视为扭转局面的机会,丰田、日产、松下都宣布已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不过应该看到,中国车企在固态电池上也没闲着,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中国占比达36.7%;近5年中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据公开消息,中科院团队研发的新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目前最先进的锂电池30%。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固态电池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土壤与产业环境,面临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一系列艰巨挑战,要打造从原料到基材生产、电芯/电池包装配、电池生产应用到电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目前美日欧在产业生态培育上面存在很多空缺与短板,这也是日本固态电池已经研发出来,为何要等到2028年才能量产的原因。而这方面却是中国的强项,广汽集团已宣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这比丰田、日产此前宣称量产的时间还要早1—2年。另一方面,固态电池造价极高,生产成本预计将是锂电池的四倍之多,不降低成本难以达到商业化应用,而在降低成本方面又是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认为,固态电池不是日本车企反败为胜的利器,反而可能是中国电车撼动日本传统燃油车根基的利器。4月4日,三井物产和制药公司乐敦公开宣布,用46.4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香港百年中药品牌“余生仁”86%的股份,余下14%的股份,三井物产将会2024年6月之前完成收购。近年来日企收购中国传统中药品牌的事情时有发生。据分析,日企收购兴趣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看中老字号的品牌与药方价值。如余仁生在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经营着176间零售店及29间医馆,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余仁生经营140多年,积累了大量中医秘方。二是掌握中药原材料采购渠道。原材料是中药品质的关键要素,中国是日本汉方药主要原料进口地,余仁生掌握有中草药供应源头的采购渠道,这是日本中药企业所关注的重要资源。日本美妆品牌高丝已经运营了14年、累计粉丝88.5万的天猫旗舰店于2024年4月19日结束运营。此前高丝官方在线商城已于2023年8月31日关闭。高丝是最早涉足中国市场的外资美妆之一,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6年。高丝很早就放弃实体店转为电商平台销售,但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天猫旗舰店内目前除了一款MAKE KEEP MIST定妆喷雾销量较高外,其余产品销量最多仅在百余件。高丝集团对外表示此次渠道关闭为战略性调整,实际上是在中国市场的溃败。2023年财报显示,高丝集团在亚太市场销售同比下滑34.7%,中国大陆地区业绩下滑是主要因素。高丝解释主要原因是核废水排放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欢迎度下降。不仅仅是日资企业,美国、韩国美妆企业近年在中国市场也同样表现不佳。去年美国彩妆品牌贝玲妃关闭了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电商平台的品牌官方旗舰店;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美宝莲宣布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美国Top4彩妆品牌e.l.f宣布退出中国市场;韩妆品牌悦诗风吟、伊蒂之屋、思亲肤、菲诗小铺等品牌也陆续撤离中国市场。业内分析认为,中国美妆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现在已逐渐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中国国产美妆企业崛起,外资品牌已经很难应对。面对市场的变化,一些老牌美妆品牌未能及时进行变革,这才是高丝溃败的根本原因。进入2024年,中国三家伊势丹百货先后宣布关停。分别是上海市梅龙镇伊势丹、天津市南京路伊势丹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伊势丹。目前国内只余一家于2021年才开业的天津仁恒伊势丹。业绩数据表明,天津伊势丹2022财年亏损2.93亿日元,上海梅龙镇伊势丹在2023年3月—11月间,亏损3.76亿日元。伊势丹于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是日企百货开拓中国市场的代表。如今,它也成为日本百货企业败退中国市场的象征。事实上,这倒不是伊势丹本身的问题,而是时势使然,百货这种业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电商迅速发展,购物中心、奥莱等业态逐步取代了百货商场。无论是日企还是中国、欧美企业,百货商场闭店潮已经不可逆转。仅过去一年,就有天津和平路百货大楼、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广州天河城百货北京路店、北京当代商城等中国知名百货商场闭店。不过,在老牌日企百货撤离的同时,新兴的日企零售实体势力在中国市场开始逐步成长。如2021年日本三井不动产和金桥股份共同打造了啦啦宝都(LaLaport)上海金桥购物中心,成为网红的打卡地点。由阪急百货和杉杉集团共同打造的宁波阪急如今成为宁波本地的超级商业中心,人气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