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那么,怎么在课堂上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近日,紫阳中学地理教研组和曾先武地理工作坊成员一起聆听了“组团式”帮扶教师孙建荣的公开课。
NO.01
新颖别致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上《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时,很多老师用“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等诗歌,还有些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故事片段,最后聚焦到天气,开始本节的新课。但是孙老师以航拍秦岭云墙图引入思考:1.给图片补充完整主题。2.哪侧是南?哪侧是北?对我们的天气带来什么影响?这种时鲜且来源生活图片导入,新颖别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干净利索,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显示老师的教学智慧。
导课有千万种,怎么导入最恰当?孙老师的课告诉我们:导入要短小精湛,时间不宜过长;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与课堂内容相关,能够推动课程进程,促进目标的达成;要站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NO.02
紧扣课眼,建构有序课堂
“课眼”即主题,是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扩散点和聚焦点。孙老师以“天气”为课眼,围绕着“气团性质——锋的特点——锋与天气——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为课脉,成功地实现课堂的整体性教学,一气呵成。
从孙老师的课中会发现,找到课眼,教师就可以依次引发开去,纵向或横向地建构整个课堂,让课堂教学张弛有度,清晰明朗又不失趣味。
因此,我们拿到教材不要急于参考教师用书,搜集课外资料或“研读”名师教案,一定要“研”课标,“啃”教材,钻进去,找到课眼,然后在进行创意和设计。
NO.03
巧设核心问题,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华东师大教师叶澜认为,一节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一些基本的要素,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意义,即扎实;有效率,即充实;生成性,即丰实;常态性,即平实;有待完善,即真实。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遗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课堂就是“点亮”,用教师的智慧点亮孩子们的智慧,点亮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点亮孩子们对生命充满希望。教育就是“点燃”,用教师的真情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点燃孩子们学习的执着追求,点燃孩子们的无限创造。
来源:紫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