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公众号“声乐往事”发了1984年盒带中温可铮老师演唱的三首英文歌曲:圣诞之夜、快乐的家庭、忆往昔。【可点击下图前往原文页面试听录音 ↓】
这三首歌均选自1984年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的一盒外国名曲专辑(主要是器乐作品),温老师八十年代中后期曾经跟施鸿鄂老师、陈晓群女士在上海联袂开过一场"平安夜"烛光音乐会,所演唱的曲目主要也都是一些英文歌曲。
从"美歌"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英文歌很不好唱,这种语言的发音位置天然地偏低,音节又多,其中的闭音节和连音都不太容易出符合"美歌"审美的声音。好在温老师平时说话都带着很好的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集中、宽润,呼吸贯通富于弹性,因而演唱时能很自然地将不同语言调整到合适的声音位置,唱出不亚于意大利语和汉语的声音美感。
温老师少年时就读的"育英学校"是北京乃至全国都很知名的一所教会中学,在各个领域都出了不少大家。我所知道的体育和文艺界的名人就有:年维泗、邵燕祥、孙道临、夏淳、刁光覃、刘焕章,以及扮演开国总理周公恩来最传神的演员王铁成先生等。教会学校出来的学生无论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后来从事的是哪一个行业,普遍外语和西学的底子都很扎实。比如:曹禺、英若诚、沈湘、周小燕、张骏祥、李维勃、茅爱丽、蒋英等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五、六种外语。温老师出国讲学、演出,从来不用翻译,遇到电视台采访、做节目,都能用纯正、地道的外语予以回复和解答。
有一年温老师从国外回来参加母校"育英学校"的校庆,校方送了他一枚印有他个人头像的瓷盘作为杰出校友的留念。老师在国外时,他的海外校友常在周末和节假日开车带他去兜风、吃大餐,使得他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故土的温情和热烈,消却了不少冷清和寂寞,这样他在海外又继续演艺事业十多年,人缘好的。
我们当年跟温老师学声乐时,温老师对我们的外语发音要求比较严,意、法、德、俄四种语言,他规定我们至少专门学习半年以上再唱这四种语言的作品,不允许我们用别的字母注在原文底下模仿着唱。好在学校给我们配设了很强的外语师资,英语是由当年在铺仁大学教英美文学的老先生教的,另外四门外语都是由在驻外使馆工作多年的专家教授,可惜每门课只有一个学期的课时,学了点皮毛,接下来只能靠自己通过校外的途经再补了。
现在有翻译软件,日常沟通、交流似乎便捷了许多。不过多掌一门语言也就顺带着了解、知道一些异域的文明、文化和习俗,对从事艺术还是有好处的。汉语现在在国外很热,国内的许多高校在海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弘扬华夏文明,这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能因此而在未来涌现出大批的汉学家那就更好了。温老师在海外演出时,每场音乐会都要唱十首左右的中国歌曲,这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传播,意义重大。国外跟温老师同级别的歌唱家如果让他们唱中国歌曲,差距应该会很大。这不光因为我们有语言优势,唱好中国歌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都得好好学,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