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早申录取分享 | 寻找宇宙奥秘的哲思旅人

文摘   2024-06-20 12:01   黑龙江  


2023-2024申请季精英共有9名学生录取斯坦福(9名学生全部是中国籍,仅1名美高学生有绿卡),其中6名来自中国大陆:北京十一学校(3人)、北师大实验深圳贝赛思、重庆南开中学。


精英学子连续多年在斯坦福录取中表现优异:2024届9名,2023届7名,2022届6名


今天这篇分享来自早申阶段录取斯坦福的重庆南开中学的精英学子,这也是我们第一届在该校有生源,一起来看看她的申请经历吧!


所在高中:重庆南开中学

标化成绩:SAT 1550+、TOEFL 115+、10门AP

主要活动:斯坦福人文营、爱荷华线下写作营、Pioneer、校内社团、社区服务等

荣誉奖项:写作竞赛、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




录取时刻:

如释重负,终获认可


从开始了解美国大学起,我的梦校,兜兜转转,换了好多个。从哈佛、哥大、斯坦福、普林、达茅、再到MIT,从没有专一的爱过哪个学校。最后选定斯坦福,原因很多。首先,对于我这样一个爱玩的人来说,大学最重要的当然是周边的户外资源。斯坦福周边有太浩湖滑雪场,各种山可以徒步、骑行,校园大、天气好,也适合跑步骑车等等。除了可以开心的玩耍,斯坦福丰富的学术资源也吸引着我。我热爱物理和哲学,但也同时想尝试其他学科比如戏剧,斯坦福的自由包容让我可以学习几乎任何我想学的领域。之前看到一个笑谈说斯坦福全是lazy but smart person,尽管我不一定smart,也not necessarily lazy,这种自由奔放中却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和活力的vibe深深吸引着我。我的MBTI是ENTP,民间认为斯坦福也是ENTP,一拍即合。


放榜前,我其实没有花特别多注意力去紧张。在提交申请后,我就一直保持着一种压根没提交过的心态,而到了十二月,整个人又在为丝毫未动的RD文书焦头烂额。直到十五号早申陆续放榜,我才开始感受到阵阵焦虑和期待。尽管我对自己是万般怀疑,我的父母、老师、顾问,还有我的同学们,对我都很相信。十五号放学回家前,学弟学妹们还围着我高唱《好运来》和《Let it go》,令人哭笑不得却也万分温暖。


第二天放榜,我本来还跟同学约上去学校听施一公的讲座,结果粉丝太多挤不进去,便找了个麦当劳吃早餐,晃眼一看,已经七点五十九了。我赶紧打开电脑,八点,犹豫片刻,点开了屏幕上的update。红色的彩带从页面顶上飘下来,“Congratulations!” 我轻轻惊叫了一声,“我进了!” 与其说是极度喜悦,不如说是如释重负了。自己所热爱的、相信的、践行的,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认可。



专业探索:

我想要去寻找宇宙最本源的秘密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找寻热爱这件事上非常幸运,从初二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热爱数学,喜欢这种纯粹而追求本质的学科。这种思维方式也将我自然而然的引向哲学问题的思考。高一的一次物理课,将一个崭新的世界再一次展现在我面前。牛顿力学的确定性与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相碰撞,以康德为代表的绝对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碰撞,矛盾之中,我看到了那个属于我的spark,自此坚定:我想要去寻找宇宙最本源的秘密。后来又读了很多书,也动摇过自己的喜好,但怀疑中不变的是我对确定的真理与不确定的未知的热情,看似矛盾的两者,却都成为了我回答why physics,why science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以后我还会改变自己的热爱,但物理数学和哲学给予我的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它已然成为我的一部分,无法割舍。未来可能我会继续在这三个学术领域发展成一名学者或者老师,也可能走进实验与应用的世界,为真实的生活做贡献,这是我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需要寻找的答案。




活动规划:

随心所欲,追寻自我,前提是打好基础


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是我组织的哲学峰会和夏令营。高二一整年,我都在哲学社组织各种活动,这两个活动是最大型也是令我反思最多的活动,也是人生第一次,我感受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冲突。


怀着一腔博雅教育的热血,我在我的家乡发起了中学生哲学峰会。满心以为可以与大量哲学友人交流思想,却不曾想到整个筹备过程,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都与哲学无关:吸引人力资源、处理组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不同的组织沟通、定计划、做海报、写文案、开会、设计活动等等。在夏令营,八天线下,有着更多繁杂的营地工作,团队更多元,使得合作也更需要管理和默契。这些都是课本中学不到的,第一次碰上这些难题,也难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当然,解决问题之后,自己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坦白来说,我觉得从进入国际部到现在,我都很不善于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随心所欲的选择让我过得很快乐,也很惊险。但这种拥抱无限可能性的态度让我在许多关键时刻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疫情期间,每天刷b站、看剧,看多了便产生了自己写戏剧音乐剧剧本的热情。纯粹抱着试试的心态,我把人生写的第一个完整戏剧剧本提交给了爱荷华写作夏校。在剧本里,我受流浪地球2的启发,写了一个关于元宇宙和虚拟生命的故事,里面融合了许多我对物理与哲学的辩证思考。五天写完剧本后,在ddl前一天,我泡在西西弗书店花了三小时,完成了文书和剧评写作。就这样阴阳差错、凭着一腔热血,申请到了顶尖夏校。


这种故事特别多,我在申请季回看时,常常自嘲:那些所有渴望并提前规划的大饼,我都没得到,那些想都不敢想,或者根本没刻意想的事,却都以神奇的方式成为了我申请中亮眼的一笔。如果告诉那个初二对数学痴迷的我,我会以物理、哲学、和戏剧申请上世界顶尖学府,她一定会很惊讶吧。


不过,这些剑走偏锋追寻自我的选择,也因在前期大量输入过程中,我打好了基础。无论是高一上一个月三本单词书、每天两套托福的“自虐”,或是高一四个月学完的高中物理和大学普物,这些才让我有底气勇气和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暑期安排:

深入探索学术、阅读、运动


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术,但假期基本上是在探索自己热爱的知识领域和玩耍中度过,尽情的看书以及去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和乐趣。深入探索学术、阅读、运动,是我认为假期最重要的。


高一暑假我参加了斯坦福人文营、爱荷华线上的创意写作,还学习了线性代数和近代物理。斯坦福人文营我上的是The Greeks and Beyond课程。因为疫情,夏校是在线上,确实缺少了很多一个哲学夏校本应有的大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即便如此,我们在线上的辩论也足以满足我对哲学讨论的所有想象。每天一个半小时天马行空的辩论,数个小时的原著阅读,以及每天的小essay和每周的大essay,忙碌而充实。从柏拉图到Parfit,我第一次大量阅读这么多哲学著作,逼迫着自己去写专业的学术文章,在课堂中和同学们辩论。尽管还有些社恐的我每次发言还得鼓足勇气,仍然收获良多。


高二暑假参与了两周线下爱荷华线下的戏剧写作,以及Pioneer量子力学科研。线下的爱荷华写作营体验会有趣很多,也更有挑战性。在我们那个班里其他七位同学都是学了几年戏剧,我却连基本的剧本格式都不知道。最开始在班里workshop自己的剧本还非常紧张,害怕自己满是关于宇宙大问题的脑子不能被几个文科大佬接受,后来才发现,他们非常包容多元的风格和爱好,也很喜欢我把物理和哲学的各种问题和答案揉进荒诞喜剧中的尝试。我也渐渐开始尝试我曾经不擅长的写作形式,并且去阅读更多的戏剧作品。和斯坦福人文营一样,我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过这么多作品,成就感很足。另外,爱荷华的读书写作氛围真的很浓,书店咖啡馆很多,也有许多青年作家在这里聚集讨论作品,非常有趣。


上述这些是我在热爱领域的持续探索。此外,我在假期开始突破原版阅读的瓶颈,前后两年四十本原版书籍,对我的思想和英语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最少不了的是运动,我去搭建了树屋、跑越野赛、徒步、骑行、学习滑雪,文明精神、野蛮体魄。



压力管理:

情绪常在,但更多的是体验,爱与快乐


或许是因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我从来不满足于一个泛泛而谈的答案。在过去三年里,我总是期待某种关于我和世界的答案——某种确定性让我拥有信仰和活力。然而在大量阅读中我发现,无论从科学还是人文角度,答案带来的都是更多的不确定。这些关于底层逻辑的思考伴随着我,给我带来最大的快感和痛苦。这种复杂情绪从抽象的思考中蔓延到考试、活动、学习生活中来,使得我的整个高中生活不乏眼泪和崩溃时刻。幸运的是,阅读、运动、和我身边的人,让我一次又一次在我与世界的交互中稳定住自己的内心:几十本跨学科书籍中看到的从物理学基本规律涌现出的庞大科学世界;我们一起搭建的树屋,爬过的山、骑过的滨江路、爬过的斯巴达泥潭、夜色里暴雨中一圈又一圈奔过的操场跑道、飞驰而下的雪坡…;和老师们的一次次促膝长谈、改出的几厘米厚的作文、每一次presentation后的赞许。压力和情绪常在,然而更多的是过程中的体验、更多的是爱与快乐。




与精英的合作体验


我是高二上结束了解到的精英留学,在高二下正式签约。前期还是在继续活动方面的提升,申请工作主要是暑假开始的。去年暑假,我一个人在滇池骑行了110公里。孤独的旅途中,我思考了非常多关于我、我热爱的纯粹科学、真实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一圈环湖好似一个轮回,我的思绪也从我到社会到宇宙,又回归到自我。骑行完后第二天,从下午到深夜,我写完了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感想,删删减减,便成为了我的主文书。可能正是文书的真实真切、深入思考,毫无扭捏虚假之处,才打动了招生官。


我觉得我的美方顾问对我最大的帮助一个是在对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逻辑,另一个是对文书的修改。我是一个喜欢画大饼的人,许多成就从大饼中来,但更多时候,我画不到点子上。也许从十七岁的我的角度来看,我的计划天衣无缝,但在成年人的角度,可能这个活动显得很不成熟。美方顾问在我设计和构思想做的事时,就提了非常多有用的建议。在写文书的时候也是一样,我对自己的写作往往有一种盲目自信,非常需要第三方的批判。美方顾问总能把我的文书的主题精髓提炼出来,并在微小的改动中写出点睛之笔。也因为我过于不擅长文学修饰,美方顾问和我对用词的探讨也使得我的文书更加生动有趣


美方顾问对于美本申请的见解在我看来是独特和切中要害的他给我提的意见也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对传统中介的认知。还记得三四月份的时候,美方顾问提出我每天上学可以尝试多坐坐公交车,去观察大街小巷上真实的人和事儿,跳出书本的框架去看看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暑假,美方顾问也鼓励我去徒步与骑行,在我最喜欢的运动中寻找自然和人文交汇处的奇妙。美方顾问没有帮我刻意设计活动,而是鼓励我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观察与体会,并联系自己的热爱来进一步思考“我”与“世界”的关系。而这些领悟都是后来写文书时的宝贵素材。在规划上,美方顾问让我明白一个有影响力的活动不能止步于社团他鼓励我不断搜集新的资源和机会,并去思考怎么样去做出改变、影响身边的人。于是在最后,小小的哲学社团通过多元的多角度的活动策划,得到了非常多荣誉和赞许美方顾问在申请规划上对我的帮助,是宏观的,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自己的进一步体悟,我能够在实际做事时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更好的帮助他人与社会。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在初高中不用过分的思考美本申请的评价体系是什么样的。既然一个评价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不如说那些所谓属于这个评价方式的条款就是莫须有的。大概清楚美国大学的逻辑:多元的人设、有趣的灵魂、独特的智识。剩下的,便应该是自由的探索了。常常问自己,我喜欢什么,我为什么喜欢它,我该怎么把自己所想变成所做。回答好这些问题,并在三年时间里付诸行动,就已经拿捏了美本申请的逻辑。大量的输入转化为独特的输出,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你与世界的交互方式,这就是美国大学希望看到的。




- 家长感言 - 

自己以前对留学机构只是有很粗略的认知,当时有朋友推荐了精英,她的孩子也是精英的学生。她给我介绍了精英的情况,并谈了感受。基于对朋友的认可和信任,以及精英创始人及其他主要指导老师的突出背景,最后我们选择了合作。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精英的专业和高效


美方顾问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会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他不仅给予中肯的建议和反馈,更重要的是以引导式的提问促使孩子主动思考和发现自我。在文书创作时,他不会直接替孩子下定论,而是不断引导孩子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思考,”prove and show, not explain”,让孩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证据来验证和展示自己。这种交流方式给孩子很大启发。而中方老师则在整个申请季给予了孩子细致入微的服务和支持。从准备工作、进度把控,到细节检查,老师都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的信息和资源,既帮助孩子节省了时间,也缓减了申请季的压力。 


录取时刻




往期推荐

> 普高女孩逆袭,文书首次公开

> 了解自己、挑战自我,并持续成长

否定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借着阳光与勇气渐行渐明

藤校申请高手芸芸,文书更需另辟蹊径

全校近十年唯一录取男生是如何敲开梦校大门

与时光为友,和自己作伴,用热爱铸就梦想

让招生官看到一个独特且有潜能的申请者

抛开对未知的恐惧,活在当下,无问西东

> 用化学的魔法创造奇妙的世界

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潜能

从物理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北实验追梦女孩一路勇往直前

不给人生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把时间花在所爱的人和事上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以根本之美震撼群星,以独特方式回归人类

大学申请需要战略思维和高效策略

当热爱遇上坚持,就是她才华的闪光

只有真正喜欢,才会充满热情

用主文书写下人生的里程碑

深耕细作,厚积薄发,所有光芒都需要时间沉淀

全力以赴,遇见最好的自己

多元探索,秉持热爱,笃定前行

探索个人热爱与社区需求的共鸣

热爱与坚持,见证梦想成真之路

镜头下的人文纪实

谦虚为怀,拼搏为乐,实现与梦校的双向奔赴

> 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到极致

> 梦想的种子开花结果



美国精英留学
美国精英留学由Jason Wong(哈佛本科毕业)创立,顾问均为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本科毕业。连续三年超30%学生录取“哈耶普斯麻”大藤,2024届超65%学生录取藤校+TOP 10大U。近五年共帮助55名学生斩获67枚大藤录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