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申请季,超30%精英学子录取哈耶普斯麻大藤,超65%学生录取藤校+TOP10大U,其中4名同学录取耶鲁大学。今天这篇分享来自新加坡UWC早申阶段录取耶鲁的精英学子,她从9年级开始加入精英,从规划到申请,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精
英
档
案
所在高中:新加坡UWC
标化成绩:SAT 1550+、TOEFL 115+
申请方向:环境研究、社会学
主要活动:雨林保护项目、YYGS、斯坦福夏校、科研若干、NGO实习等
荣誉奖项: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UKMT英国数学竞赛、HIR哈佛国际评论写作竞赛等
我的“卡皮巴拉”心态
我一向是个比较淡定的人。无论是查大考成绩,还是查夏校录取结果,甚至查大学录取结果,我的心态都很“卡皮巴拉”:不论结果如何,我的反应基本都是——“哦”。话虽然这么说,大学申请毕竟是我18年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期待通过“玄学”增加录取概率的事我也干了不少:戴小鹿图样的项链,把微信头像换成“Offer喷雾”表情包,放榜前夜全家人身着蓝色衣服入睡。
耶鲁的面试通知来得极其晚,我一度以为自己的早申请就此OVER了。直到早申放榜前一周多的时候,我梦见自己收到了耶鲁的面邀。两天后发现,邮箱里果然有封面邀的邮件!第一时间向精英的老师们报告了。Deedee老师说,这真是件大好事,面试给得越晚,希望越大,说明招生官非常想录取这个学生,发录取通知前需要通过面试再验证一下。当然,Jason老师说,就算得到面试机会,录取的几率也只有20%-30%。无论如何,面试邀请还是给我吃了一记定心丸。
放榜前一天晚上,我和一群为了享受“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的伙伴们在纸醉金迷的金沙购物中心豪吃了一顿海底捞 (真是放开吃了,我从来没为了一顿饭花过这么多钱…)。大家说说笑笑狂聊了5个多小时。直到半夜,回到小区,坐在秋千上,听着窸窸窣窣的虫鸣,看着昏黄的地灯照出婆娑的树影,我的世界才算安静下来,肾上腺素这才想起来要多分泌一点。
要说这顿饭除了情绪价值,我还收获了什么,应该是前一天被Wellesley录取的同学传授给大家的“心诚则灵”大法:开早申offer前要穿好学校对应颜色的衣服,微信头像手机壁纸什么的全换成梦校校徽之类的——据说用此方法之人都可以早申下车。我回家也全盘照做,甚至爸妈也都穿了一身蓝,全家在一整个Yale vibe中入睡。
第二天12月15号一大早我和雨林保护项目社团的小伙伴们要参加No Drive Day活动,在校门口给绿色出行的老师和同学们发香蕉以资鼓励,本来就计划早上5:45起床,摸黑去学校。那就…顺便开下Yale的decision好了!我抱着访校时买的Bulldog公仔,打开Yale portal,映入眼帘的是几只乱晃的bulldogs,随即而来的是“Bulldogs~ Bulldogs~ Bow~wow~wow~ ELI YALE!”的合唱曲。
可能是起太早没睡醒的缘故,我竟然没找到关掉这个视频的按键。我听着一遍遍循环的音乐想:这视频都叫“Congratulations Yale Class of 2028”了,这应该是录了吧?!与此同时,中方老师已经把飘着彩带的offer界面发到了群里,Jason老师也第一时间发了个“holy cow”。爸妈在我身边欢呼雀跃,我倒还挺冷静——秉承着“卡皮巴拉”心态,我的反应是:哦,好,发香蕉去了,然后就出发去学校了……
到了学校,我第一时间收到了雨林保护项目小伙伴们的祝贺。要不是我拦着,几个朋友差点边发香蕉,边抓幸运路人对他们说:“你怎么知道她录取Yale了?!”
Why Yale? 理性与感性的抉择
从十年级的暑假访校开始,耶鲁就成为了我的最爱和梦校,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积淀的方方面面,她都让我心生欢喜。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便认定,这是我大学四年最想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首先,我很注重眼缘。从观感上,耶鲁排列井井有条的哥特风建筑和Beinecke Plaza中纯白和古典的大理石建筑给我一种宏伟却不失细节、繁杂却不失条理、典雅却不觉冷峻的舒适感。欣赏每个楼宇的建筑风格之余,我更赞叹于她们隅居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共同构建出美丽和谐的氛围。访校时听Campus tour guide姐姐说,New Haven是美国第一个被规划的城市。因为我对城市发展和规划很感兴趣,这个小细节也为耶鲁加了不少分 (我怎么敢给她打分的)。
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喜欢Yalies的友善、谦逊和才华。耶鲁作为大藤之一,无疑汇集了一批最优秀的学生。但和其他院校百花齐放的个性相比,耶鲁学生显得尤为善良、内敛和脚踏实地。不论是我访校期间见到的学长学姐,还是YYGS夏校的导师和同学们,他们都会认真倾听我的想法、不遗余力地向我提供帮助。耶鲁解决环境问题的各项研究、发明也向我展现了耶鲁师生通过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而非纸上谈兵的决心。这些特质是我特别认同和重视的,也让我觉得自己和这所学校以及这所学校里的人们气场相似,相互吸引。
Yalies的纯善也反映在整个学校的风格上。耶鲁是为数不多有实体吉祥物的学校。Handsome Dan不仅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实体吉祥物之一,还是个传了十九代的legacy。Handsome Dan有一个自己的Instagram账号,每天以他自己的口吻发吃喝玩乐的照片视频,实在是可爱到我了。这个小细节让我看到了耶鲁俏皮、童真,同时脚踏实地的一面,因为在这里,吉祥物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看不见摸不着的皮囊,而是真正深入community与大家互动、共同生活的一份子。
总之,我和耶鲁之间更像双向奔赴的结果。我不敢说耶鲁看中了我什么,但我确实非常喜欢和认同她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特质在我身上或多或少有所体现。一个fun fact: 我有一次刷到一篇文章,里面有ChatGPT细目中的各大名校的MBTI,而耶鲁正好和我一样是INFP小蝴蝶。我们同样有从艺术、城市、环境看到灵魂的能力,看到那篇文章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早申耶鲁的选择。
或许从上述理由来看,我喜欢耶鲁更多出于一些感性的认知。然而,选校初期,我也有几个硬标准帮我快速缩小范围。首先,学校的location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city kid,我首先排除了特别“村”的学校。其次,学校是否有校园同样关乎读书的体验。我喜欢城市中的校园带来的闹中取静的感觉,所以也排除了一些完全没有校园或校园很小的学校。最后,一些学校特殊的课程设置也是我考虑它们是否适合我的一个因素。比如,哥大的游泳课 、MIT的core curriculum 都令我生畏。
我认为访校,尤其是参加学校的campus tour,对于选校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如今学校官网和info session展现的信息和价值偏好比较同质化,很难找到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差异。这时,访校时的一些小细节、在官网上找不到的学校fun fact、以及感性的体验往往会成为判定这个学校是否真的合适的重要依据。我在访校期间和之后几周完成了一份访校日记,除了记录每个学校的文化特色,还记录了我访校时对每个学校直观的感觉。当时成文之后我还把它和在每个学校收集到的明信片打包寄给了在北京的好朋友;现在回看还是觉得很有价值。除此之外,多看看YouTube上名校随机采访,直观感受到各个学校学生的vibe和他们就读的体验,对选校也很有帮助。大学毕竟是未来几年要学习生活的地方,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能让自己过得舒服快乐的地方呢?
在地理中找到归宿:
环境、社会与人文的交织
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感性、随心的人,但我非常感谢自己的这种随心所欲,让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回忆起这十八年的成长经历如何造就了我的兴趣和人格,我总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有两条明确的学术兴趣主线:环境研究和社会学。城市研究则是源于我在北京和新加坡成长的经历,成为了这两条主线的载体。
小时候,爷爷就带我接触了小区里的花草树木和猫猫鸟鸟。我小小年纪就知道玉兰、桃花、梨花、海棠等等植物在春天的开花结果顺序,也从来没错过每年新出生的流浪猫,还有幸见过黄鼠狼的窝。那时候,我经常观察小区里这个微缩的自然环境,一看就是好长时间。三年级,我又在机缘巧合下拾起了《博物》杂志,从此成为了这本杂志和其编辑及B站up主小亮老师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的忠实粉丝。四年级的时候,我在澳大利亚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英文课外书“5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Environment”,里面讲述的生态学知识以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都让我逐渐坚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的念头。
来到新加坡UWC后,我加入了学校唯一一个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生态的雨林保护项目。我们经常要在三十几度的高温和闷热的环境中,在室外的育苗基地育种、除草、浇水,也经常应新加坡国家公园 (NParks) 的要求去校外的一个生态走廊种植小树苗。高温和暴晒、蚊虫叮咬、新加坡劣质又泥泞的土壤、刨坑时飞扬的泥土和沾满了泥巴的衣服鞋子成为了我这四年的日常。有时我们也应邀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和NParks举办的培训活动,到各种自然公园的Community Nursery和Buffer Parks中学习更先进的育种技能。在这个99%面积都被城市覆盖、城区中有着极其密集的公交地铁线路的小岛上,有的时候从我们育种的地方出去甚至要走上20分钟才能见到一个公交站!但可能也就是因为这种艰苦,让我与小树苗产生了一些奇妙的联系:在我拂过它们娇嫩的枝叶、抱起种植它们的花盆、为它们浇水除草的时候,生命和自然的奇妙仿佛就流淌在我指间。在帮NParks种完树之际,我会在生态走廊中畅想,五十年后,我在哪里?它们又将长成什么样子?得益于新加坡极佳的城市规划,我在城市中也能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子。
很喜欢小亮老师的两句话 (他的科普视频更新地太多太快,我已经找不到原话和出处了):“人在社会中都在扮演一个个角色,只有到了自然中,才能真正属于自己”以及“我们不能要求大自然随时向我们展现她的美,我们只能奢求,她在展现美的时候,我们正好经过”。自然俨然成为了一个我从繁杂的世界抽身出来的庇护所。自然总有一种王维诗中的禅意 (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而这些年我观察、保护身边环境的经历,把我彻底变成了一个过程主义者。种树归来在公交车上偶然瞥见天边的落日和卷积云、压弯树枝的巨嘴鸟,亦或是雷雨交加的傍晚轰然倒塌把学校挡雨的棚子砸倒的老树等等,都是我在结束了与人的交往后,可以转而欣赏的场景。
我不仅在新加坡体会到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和社区建设对一个国家达成其环保目标的重要性,也在Daughters of Tomorrow (DOT) 项目中见识了每个社会光鲜的外表之下暗藏的不平等现象。DOT是我们学校和新加坡的女性组织DOT合作的一个社区服务项目,旨在为新加坡底层的女性提供语言能力、求职技巧、科技素养等方面的免费指导和课程。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后,为她们设计课程,并且每周定时线上教授我们的课程。在训练和教课的过程中,我也一遍遍地被这个经常为社会和政策忽略的群体所震撼和打动。
我也在Pioneer的项目中,研究并撰写了一篇关于新冠疫情对女性就业影响的论文。不论是宏观的数据,还是微观的、鲜活的事例,都展现了社会观念和体制如何剥夺了女性主导自己人生的选择权。除此之外,我还在One Sky的社区服务中,为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或贫困原因而被抛弃的孩子们筹款。联想到小学二年级时班级组织走访北京城郊的太阳村 (收养服刑人员子女的福利院) 的经历,我不愿但又必须承认,就算是表面光鲜的城市甚至是首都北京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教育、性别和经济不平等。因此,我也非常愿意在社会学这个领域中,继续研究各种不平等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到耶鲁后,我希望有机会成为志愿者,在New Haven的学校教课,也打算加入一些女性赋权的社团。
暑期规划:做有意义的事情
9年级暑假,我在斯坦福夏校上了Frontiers in Physics这门课,主要学习的是当代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领域的知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当时,我是班上年级最低的学生,对微积分和三角函数还都一知半解,所以有些证明和进阶的内容听着听着就听不懂了……但我们班里的积极阳光和充满求知欲的氛围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也想和班中的大佬一样可以自如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点。好在,那时候精力旺盛,做作业我遇到不会做的题就看答案倒推回去,死磕做题思路,用这种方式反向掌握知识点。我基本每天都要花五六个小时做题,成为班上唯一一个做完每堂课problem set的同学,并按时完成了两周中三个大的assignment(一两千字的paper)。虽然还是赶不上更高年级乃至保加利亚国家队的学长学姐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掌握,斯坦福夏校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美式的课堂,体会了与很多优秀又热情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这次夏校不仅让我认识和探索了物理之美,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远不是那么硬核的理科生,或许因为我不那么擅长抽象思维。
10年级暑假,我做了好几件比较重要的事。首先,是实地访校。两周时间里,爸妈带着我到了普林、耶鲁、布朗、哈佛、威尔斯利、哥大、斯坦福以及伯克利的校园参加了campus tour和info session。访校对我了解美国大学、招生标准以及每个学校的风格有很大帮助,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将耶鲁作为自己梦校的。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耶鲁大学的两个项目。先是在线参加了YYGS夏校中Solving Global Challenges的项目。不同于其他课程类的夏校,YYGS的侧重点并不在教授知识,而是搭建一个跨国界和文化的交流平台。每天固定的family time、seminar的group discussions、lecture后面大家的问答和讨论,都是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同龄人探讨人类共同的议题。YYGS的社交体验做的真的非常好,我的family到现在还活跃在group chat中,并且我还与family的负责老师建立了长期联系。总体感觉我在YYGS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愿意倾听和交流,耶鲁的community focus也让我再一次坚定了我的选择。美中不足的是,那年只有线上项目,所以社交体验就算再好也打了折扣。YYGS近两年已恢复了线下的项目,相信体验会更好!
我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一直十分上心,访校后对耶鲁格外关注。因此,当我看到耶鲁北京中心和财新国际联合开设的Smart Talks on Climate Change(全球气候变化青年领袖项目)的信息,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项目期间,我有幸在十几位耶鲁顶级教授以及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从环境、气象、可再生能源,公共卫生,法律和政策等多角度,和志同道合的同龄人针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热点问题,展开跨国界、跨学科的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项目,我也了解到,耶鲁大学不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非常领先,并且也是该领域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和创新者。这个项目帮助我进一步认清了自己的热爱和关注所在,最终确定了以环境研究作为自己的大学申请方向。
同一个暑假,我还参加了Pioneer的研究项目,在明德学院教授的带领下进行pandemic sociology的研究。我们先学习了一些社会学的概念和COVID-19疫情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接着自己选题写论文。教授给我们的阅读横跨经济、政府和社会活动等领域,非常有意思,我也很认同这种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助教人也非常好,在我遇到困难或压力大的时候,会现身说法给我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时间来到11年级的暑假,也就是从一个hell term到另一个hell term的过渡期。只能说,IB还是IB,人已经不是人了。我同样干了很多事——首先就是完成课内的EE (4000字大论文) 以及生物和地理IA (两份在Tioman岛的调查报告) 的修改。之后,根据Jason老师的建议,我参与了为期五周的Marine Conservation Costa Rica(MCCR)实习,主要帮这个NGO的负责人测算和统计珊瑚苗圃中小珊瑚的生长情况、研究sustainability的打分系统并且帮MCCR设计一份适用于当地的rubric,以及搜寻可以挂在官网educational portal的内容。
实习之外,我还参与了CIS平台的一个研究项目,跟随斯坦福教授研究不平等现象的成因和影响。相较于Pioneer来说,CIS对论文写作要求和格式的辅导要详细很多,所以这篇论文我写的更加得心应手,也如愿发表了。
回望10、11年级暑假,可以看出我真的在同时做很多事情。这么多任务对一个P人来说,很多时候所谓的时间管理基本等同于“ddl是第一生产力”。这话虽然难听了点,其实不无道理:按照ddl做事其实是一种分清轻重缓急的方式,我当然需要把眼下更紧急的事情处理完,才好处理后续或长线的事宜。我是一个挺容易拖延的人,但我明白拖延症的原理是大脑渴望瞬时而非延迟的满足,所以会在工作 (延迟满足) 之际给自己一些奖励机制 (瞬时满足),比如:“做完这个PPT就可以睡一大觉”,或“写完abstract和introduction就可以看一会闲书或想看的综艺”。其实任务再多,对一个上进的人来说不管怎么样都能做完,但重要的是如何在忙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最有效率地做完所有事情。
美本申请:玄学背后有迹可循
虽然都说美国大学申请是“玄学”,但在经历了之后,我觉得尽管其中有随机的成分,主体还是有迹可循的。
先从申请的基本面说起。我对此的经验是:尽早了解游戏规则,尽量按部就班、做对的事。妈妈给我分享过一个视频,讲的是招生官如何将申请人分成三六九等、筛选合适的学生。其中,招生官将学生的校内成绩、标化、活动、文书、推荐信这几方面 (有的学校还会加上面试或体育) 从1到5打分,1为最好、5为最差。一般评级为1的学生是稳录取,评级为2或3的会被考虑。实际上,这五个要素里有很多都是可掌控的:平时保持在校内优异的成绩和排名、考出尽量高的标化、与老师搞好关系、尽心尽力坚持参加活动、多思考和修改brag sheet和文书——其实不需要每一项都是顶尖,但如果努力把每项都做到自己的最好,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外加有几项拔尖,一个可观乃至优秀的评级还是可望也可及的。
因此,高中四年,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比如认真对待平时的作业和小测、少在对期末成绩重要的大考上栽跟头,不选和自己关系不好的老师写推荐信等。这样,保证基本面够格基本不算什么玄乎的事情。我比较幸运,是考试型选手,所以校内成绩和标化都比较不错,外加平时认真参与课堂讨论、高质量完成作业、在有问题或想法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所以和老师们的关系也都不错,也有两三位可以给予我很高评价的推荐信人选。再加上几个社团的leadership,与Jason老师来回探讨的文书,以及自我感觉比较顺利的面试,我判断自己的评级不会太差,所以申请最top的学校几率还是可观的。
在此之上,我观察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Passion。很多时候,申请不需要那么功利,不需要做什么都围绕着一个所谓的“结果” (专业方向、申请形象等)。有时候追随自己内心深处的兴趣,哪怕它与当时定下的申请主线无关,可能也会带来不同的收获和风景。我一直觉得我是个挺随心的人,在有些人早早定下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甚至职业规划时,我还在各种“尝鲜”,做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我的活动都是我自己选择坚持下去的,而它们也与我后续的学习和探索逐渐连点成线,很自然地形成了我对这些专业的理解以及我最终的申请形象。学校雨林保护项目的成员时常调侃:这个社团“风水”好,因为前几任社长乃至成员很多都摘得了藤校、牛剑、或顶尖艺术院校的录取,这一届两位社长的录取结果再一次坐实了这个规律。然而,学校的升学顾问老师听闻此事后却不觉得这单单是风水或社团名号的影响,而是因为我们长年累月干着又脏又累的环保工作,谁看不出我们心中的那份热爱和善心呢?所以,“热爱”这东西虽然听上去很虚无,但不得不说,招生官真是慧眼识珠,一下就能分清你的兴趣是真正的热爱还是为了申请强行规划和树立的人设。
除此之外,我认为有一颗善良和真诚的心也至关重要。这两个特质,不仅体现在我的活动 (非常多义工/筹款活动) 和文书中,也在不经意中助力了申请的成功。比如,时常与老师沟通交流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真实想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的性格以及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在同学有需要时愿意花时间帮助他们,同样提升了老师对我的印象分。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也拓宽了我的人脉,让我在需要帮助时有更多人可以reach out to,或在与他们闲聊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生物的field trip 的一次河流考察活动中,我是全班唯一一个随身带了雨具的同学,突然而至的大雨中,我把伞借给了辅导员和负责记录数据的组员,才让我们的数据收集得以正常进行。我们高中部的校长在场看到后主动与我交谈,我也很真诚地与她分享我对这门学科、我的专业领域、以及对身边事情的观察与思考。从此之后,我们在校园碰上,总会停下来聊好一阵,校长给了我很多的指点和帮助。我见过的录取大藤的同学,大家的评价基本都是很“好”的人,说明对人对事付诸真心和善意,换来的也是最好的结果。
与精英的合作体验
初次与Jason老师交谈时,我被他PPT上大量的数据和图表震撼了。Jason老师说他是个喜欢用数据说话的人,当时的我觉得他非常有逻辑、有条理,方法论好高大上。后来跟爸妈碰了一下想法,我们一致认为精英留学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九年级开始就签约啦。
平时主要与Jason老师通过zoom平台交流最近学业和活动的进度以及接下来的努力方向。Jason老师对美国大学申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论。从一开始他用统计数据向我们讲解做什么样的活动、拿什么样的荣誉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概率,到他对我安排假期活动的建议,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了解美国大学申请的门道和策略,也真正能根据我的申请形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规划意见。进入申请季之后,我被他对文书的认真劲所折服。我的早申过程稍有些匆忙,ddl临近还在改稿,而Jason老师在这紧要关头依然高标准、严要求,不会让我的文书马虎通关,而且每次都能以极快的速度反馈。我认为他对文书素材、结构和文字的把控对我的申请成功至关重要。
中方老师四年里一如既往地细致负责,而且非常熟悉美本申请的各个环节及时间线。她的温柔细心让我很愿意与她分享我的疑惑或者难处。同时,她在申请夏校、准备推荐信素材、填写Common App,甚至构思文书这些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为我提供了及时高效的帮助和许多有见解的建议、有意思的思路,她的督促让我这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得以按时完成申请任务。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1) Follow your heart! 允许自己野蛮生长一段时间,然后停下来将自己的足迹连点成线,这样就是最纯真的热爱。有了热爱后不要害怕在自己的申请材料中体现这份热爱,不管是对专业还是学校都一样。
2) 专业探索不要怕碰壁。排除法是最有效的筛选方法,可以利用暑假和夏校进行专业探索。比如,探索下来发现“物理不是给我这破脑子学的”,那么你不光可以否掉物理这个学科,以后也慎重考虑抽象、数学性强的其他学科。
3) 标化尽早出分。高中这几年只会越来越忙,所以在最后两年本来就繁忙的学业和活动上累加标化,只会全面拖累自己,建议尽量在9、10年级的假期中完成托福和SAT的准备并考出好成绩。这样,可以还平时学期一个清净,更加保证GPA和活动的质量。
4) 保证自己的情绪价值。虽然申请季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忙碌、痛苦的过程,但如果能将其看做是一个梳理自己过去十几年人生的机会,也许这段时间会有灵魂很多。焦头烂额的时候可以多出去走走、和朋友吃吃饭聊聊天、听听自己偶像的专辑,当你浸润在一种纯粹的情感中,灵感才会随之而来。
写在申请季后
申请季之后的春假,我去了趟台湾——放心,并没有得出什么惊天动地马后放炮的申请季感悟。
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坐在淡水河畔,在河堤上吹着风,看着街道上暖黄的灯光穿过古树的枝干倾泄在步行街上。树影婆娑、人影斑驳,步行街上的驻唱歌手在告别这个夜晚前唱了最后一首《遇见》。
第一次感到孙燕姿的歌如此直击人心。当这位艺人随便拨弄几个和弦哼唱几个音符,我就猜出他要唱这首歌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觉得和一位素未谋面的艺人达成如此的默契很难得,或许是惊异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相似的音乐审美。
这首歌很短。一曲唱毕,掌声过后,歌声不再。可歌声和歌词却好似回荡在空气中一般,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听众、甚至路过的猫猫狗狗,定在路旁,回味着这个夜晚。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
“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我不想用文学分析的手法来解构这篇歌词,也不想用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为何它能引起如此强大的共鸣,毕竟席慕蓉老师说过:“最伤害诗意的就是解释”。在如此诗意的环境中,我在料峭的江风和明黄的灯光的缠络下,思绪像走马灯一般闪过了我过去十八年的精彩瞬间。
是多么美丽的意外,我才能遇见这么多美好的人。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们相遇,与其中的一些别离,完成了上帝所做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拾起我们相处的碎片,继续走上自己的路。当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生命的狂喜与刺痛,都在顷刻,宛若烟火。
当然,上面这段,除了第一句,都出自席慕蓉的诗。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跨越时空的遇见。
感谢并期待每一次遇见,感恩与我同行的所有人,是你们给予了我快乐和继续前进的力量。
- 家长感言 -
初识精英
孩子八年级时,我们身边有朋友为即将申请大学的孩子找留学顾问,学校的中国家委会组织了线上大学申请分享会,我们便也开始留意这个事。通过朋友介绍,聊过5家机构,进入了几个留学家长群,关注了相关公众号,开始听各种讲座。
之前谈过的几家留学机构,都是有朋友用过感觉不错推荐给我们的,也都是业内口碑不错的大机构,在难以抉择之际,网上邂逅了精英。记得当时是Jason和Deedee老师搭档讲解美本申请的要素,如何提升录取概率,也做了一些案例分享。我们感觉精英的讲座非常清晰不含糊,用大量的数据图表支持自己的观点。Jason老师身上有着顶尖大学毕业生的精英气质和光环,他的英语发音和嗓音都好听,Deedee老师的中文翻译也很平实流畅,我们对精英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那时精英刚起步,但是我们却一拍即合,成功地谈了场自由恋爱。我们选择精英的主要理由:首先,顾问老师Jason自己毕业于哈佛大学,机构初创不久便有学生成功进入大藤的案例。我们签约时孩子刚上高中,前程一片未知,但是我们想先要设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努力,即使由于孩子的能力或其他因素无法达成,但只有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她的潜能,结果也不会太差。在追求高目标学校时,我们相信,一位毕业于哈佛的导师是真切地了解精英名校想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怎么才能被名校录取。因为他亲身经历了申请过程,他和同样优秀的同学们共处了若干年,他身处在一个精英的圈子里。并且,Jason老师在用心琢磨这个事,我们对他的方法论也很认可。其次,精英的另一位创始人Deedee老师是咱们的中国同胞,和她用中文沟通起来特别舒服,啥事都能说透。Deedee老师也很专业,同时又是一个特别质朴、真实的人,值得信赖。可以说,精英留学本身就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合作过程
以终为始,及早规划。合作初始,精英就给孩子详细讲解了美国大学的申请流程、筛选因素、核心参考因素,并且做了一份高中四年详细的时间线规划。明确了目标,进一步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以及期望值。这样,孩子和我们都心中有数,知道每一个时期该做些什么。高中阶段,除了认真学习,保证课内的成绩,我们没有浪费任何一个假期,每一个暑假,以及每一个短假,都提前安排了相应的任务。孩子的标化出分早,简历内容丰富。进入申请季时,我们的心态是比较从容笃定的。
及时专业,指点迷津。在合作期间,每一两个月,Jason老师会和孩子来一次线上会议,跟进孩子的近况,答疑解惑,并给出下一步的指导意见。从IB选课,课外社团的选择,夏校项目的选择,老师们都给予了及时且专业的指点。Jason老师经常说,有问题不要等到开会时再问,随时可以在微信中问。进入申请季,当孩子纠结于该请学校的哪位任课老师写推荐信,如何确定选校清单时,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和我们沟通。许多平台文章称,某些高含金量夏校是藤校录取的预热和风向标。当11年级暑假冲击高含金量夏校失利时,孩子很沮丧,我们很紧张,问老师们是否要调整早申学校的选择?老师们很有经验地回复,夏校失利不说明什么,夏校录取的学生少,而且希望录取的是某一类特定的学生,而大学录取是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学生池,孩子有实力冲击大藤的。如果早申失利,常规轮也还是会帮助孩子申请大藤,因为一所学校拒绝你并不说明你不优秀,可能只是不适合,还有许多偶发因素的影响,只要孩子的基本面优秀,他们就一定帮助申请到最好的学校。在早申请材料提交后,一直没有收到耶鲁的面试,我们很失望,老师们安慰说,耶鲁的面试一向来得晚,不像普林,所有申请者都面试,有些学生没有面试也被录取了,让我们耐心等待,同时做好UC和常规轮申请材料的准备。当耶鲁的面试通知在早申放榜前一周才收到时,Jason老师立即安排时间给孩子做了模拟面试,模拟面试结束的同时,Jason老师的书面评价就发了过来,是非常细节的两页A4纸,详细说明了模拟面试中孩子表现的优劣之处,可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预测面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准备的要点。我们再一次被Jason老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折服了!
实时跟进,落实到位。日常与我们沟通的是中方老师,老师说话柔声细语,情绪极其稳定。她是个有心人,在精英工作了几年,带的学生见过的案例多了,自然也成了专家。有些问题,在她这儿就能解决,不用再麻烦Jason。我们时常和她通话,她特别能安抚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情绪,和她聊后总感觉所有问题在精英这里都不在话下,我们便也安心不少。有时和Jason老师开会前,中方老师也会先和我们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和准备沟通的问题。开会时,她做好记录,会后及时将记录发给我们,并根据沟通记录整理出下一步的To do list,提示孩子一一落实。每年秋季,她总是早早地提示我们不要错过夏校早申请的时间。在夏校申请和大学申请过程中,她都是我们和Jason的沟通桥梁,因为申请季文书修改高峰期Jason老师需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陷于事务。中方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总想着自己写出一个比较完美的稿子再交给Jason,文书肯定要反复改的,要敢于献丑,及时得到Jason老师的反馈,多改几稿,才能越写越好。有她的帮助,我们和Jason老师磨合得越来越好。在孩子文书创作没有思路和进展时,在早申时限将近,文书仍改不到位时,她总是不急不愠,说还有时间呢,咱们不算慢,给了孩子极大的安慰和信心。
感谢精英
我们觉得,基于自己几十年生活的阅历和经验,在关键节点,作出合适的判断和选择,应该是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大学申请过程中发挥的比较重要的作用。选择精英留学,是我们送给孩子高中阶段最好的礼物了。
Jason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经常性地建议孩子多多思考,而且要think big。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自己的real life experience。他说,顶尖大学特别重视你是如何影响身边的人,如何发挥自身的价值,他们希望录取的,是一个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成功的年轻人,而不是需要依靠顶尖大学的名字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精英留学的引导和帮助下,孩子不仅如愿进入了自己的梦校,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她不断地进步和成熟,变成了更加自信和更好的自己。我们真心感恩,在孩子的这段人生旅程中,有精英留学的陪伴和引领。
我们为自己能在四年前,精英刚起步,尚不知名的情况下,看到两位创始人的闪光点和机构潜质的眼光和决策而骄傲。可以说,精英留学和孩子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每一年申请季,看到精英留学越来越优秀的申请成果,我们都十分欣喜,并祝愿他们能将这个趋势持续下去。
录取时刻
往期推荐
> 镜头下的人文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