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大特务杨登瀛在南京被抓,判刑前:陈赓可以证明我的身份

百科   2024-11-06 23:49   浙江  

1969年12月红色特工鲍君甫(杨登瀛)临死前,在病床上反复念叨:“我不是叛徒,我没有叛变,我到现在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人,但周恩来是知道我的功劳的……”

1975年12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临终之际,将罗青长(时任中央调查部部长)叫到跟前。周恩来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红色特工杨登瀛。

弥留之际的周恩来感慨万千,郑重嘱咐:“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在我们党最危险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

这个杨登瀛是谁呢?他就是我党第一个“双面间谍”。实际上,他是中共第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是一位深度隐藏在敌营心脏的情报能人。

杨登瀛


杨登瀛,本名鲍君甫,1893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白石村。他从小就在日本生活和学习,毕业于著名大学早稻田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接触过马列主义书籍,因此受到许多共产主义思想的触动。

1919年,杨登瀛从日本回国来到上海后,到日本人办的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投身于五四运动。

杨登瀛交友广泛,还经常和一些日本商人有着经济来往,与上海租界区的巡捕房很熟,甚至还结识了很多上海的国民党人。

同时,因为自己精通日语,经常为日本通讯社投稿,声名鹊起,开始在上海留下些许名声。

1924年杨登瀛加入国民党。

不久,他结识了中共工人运动的负责人顾顺章(1931年叛变)。通过顾顺章的人脉,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

顾顺章


1925年以前,杨登瀛经常到上海一家叫做“伊文思”的书店买书,结识了在书店工作的杨剑虹。杨剑虹也是广东人,两人渐渐成为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后来杨剑虹去广东投靠了国民党陈立夫,逐渐成为陈立夫的心腹。

当然,杨登瀛这人特别擅长结识各界朋友,通过杨剑虹,杨登瀛马上就结识了诸如陈立夫、张道藩等国民党大佬。

每次陈立夫和张道藩来上海,无论是公私大小事,杨登瀛总是无微不至地招待。就这样,杨登瀛在上海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杨登瀛和张道藩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原来,张道藩有个人称“李痞子”的政敌一直和他作对,杨登瀛知晓后,答应帮他消灭这个政敌

很快,李痞子就不明不白地被击毙于自家门口。从此,张道藩在国民党组织部站稳了脚跟,并对杨登瀛心怀感激,视他为知己。

张道藩时任国民党党务调查科主任,有了这个保护伞,杨登瀛就更吃得开了。

原先,杨登瀛是住在上海私立大学江湾(当时称为“中共党校”)附近,因此他结识了许多中共师生。


1926年,杨登瀛在这里结识了中特特工精英陈养山(表面身份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官员)。陈养山经常来杨登瀛家学日语,还经常带着几本进步刊物给杨登瀛看,二人成为好友之后常常倾心交谈。

后来陈养山将杨登瀛介绍给了敖景象(时任上海某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敖景象

,杨登瀛又结识了陈望道、沈雁冰等共产党人。

因此,杨登瀛在1951年的肃清敌特期间,声称自己是共产党,并称自己是“1926年由陈养山介绍入党的”。

据杨登瀛的女儿鲍美云说,1967年某天,一家人正在吃午饭,父亲突然站起来说:“其实我当党员已经很久了,1926年,是陈养山介绍我入的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杨登瀛大为不满,怨声载道,被捕入狱。但几个月后,蔡元培等人将他保释出狱。

反革命政变后不久,蒋介石因内乱被迫下台。

1928年10月,蒋介石再次复出并担任了国民党军总司令,并成为国民政府主席。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他指示亲信陈立夫建立“党务调查科”(这就是中统的前身)。

陈立夫


陈立夫上任后,任命杨剑虹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采访股的总干事。当时,国民党特务的工作经验不多,也没有合适的干部,要为调查部物色技能很好的特务并不容易,于是杨剑虹多次找杨登瀛去做特务工作,两人无话不谈。

然而,杨登瀛很快将此事告诉中共陈养山,说杨剑虹曾两次要求他在上海从事剿共工作,并计划在上海监视共产党和其他反蒋政党的活动。杨登瀛还说,愿意将自己在国民得到的情报提供给中共作参考。

顿时,陈养山就觉得杨登瀛有正义感,态度诚恳,于是正式向陈赓汇报了这个重要信息以及他与杨登瀛的关系,并提议与杨登瀛建立保密关系。

陈赓(时任中央特科二科的科长)向陈养山详细了解了杨登瀛的情况,并向周恩来汇报。

此时,杨登瀛已经是国民党特务系统的特务,被陈立夫等人视为“难得一见的人才”。

周恩来当时正为无人能够打入国民党高层特务内部而发愁,当即决定由陈赓作为杨登瀛的单线联系人。

陈赓


1928年5月,陈赓化名为“王庸上海的霞飞路(现在的淮海路)的一家咖啡馆与杨登瀛进行秘密交谈。

杨登瀛谈起了自己和杨剑虹的关系,讲述了身为国民党特务的难处。陈赓夸赞杨登瀛非常真诚,并充分理解他的处境,支持他跟随杨剑虹继续从事特务工作,并希望他能与国民党上海军、警、特都搞好关系,最好与租界也能好好“合作”。

杨登瀛说国民党人喜欢应酬、打牌、跳舞等等,他提出他的潜伏工作需要一些资金用作应酬。陈赓当即递给杨登瀛一个金条,并承诺以后每月给他300元应酬费。

杨登瀛问道:如果杨剑虹向我要中共的情报,该怎么办?

陈赓向他保证,今后会继续向他提供中共的一些进步书刊,比如《红旗》、《布尔什维克》等,必要时还会提供一些毫无作用的情报,绝不会为难他。杨登瀛手肘拿着陈赓提供的“情报”,就能获得杨剑虹的高度信任。

在杨剑虹的推荐下,杨登瀛被任命为高级特务。

陈赓


此次与陈赓的会面,杨登瀛正式确认了“双面间谍”的身份,成为了中共特工潜伏在国民党特务中的第一个双面间谍。

1928年5月底,陈赓又与杨登瀛谈起自己今后的工作安排,并指派曾在苏联受训的地下共产党员连德生到充当杨登瀛的保镖,整天陪着杨登瀛出差应酬。杨登瀛一有了情报后,连德生就立即向陈赓汇报。

1928年8月,杨剑虹因卷入国民党的一件贪污案而自杀,杨剑虹死后,杨登瀛就得到了重用。

同年10月,经陈立夫、张道藩推荐,蒋介石任命杨登瀛为调查科驻上海的特派员

一时间,杨登瀛就成为上海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最高领导人,与此同时,杨登瀛在中共特科的名字是真名“鲍君甫”。

1928年5月至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前的三年间,杨登瀛表现出色,受到中共特科的高度重视。

中共为了让杨登瀛引起国民党的注意,还特地为他准备了资料,作为他向上攀爬、巩固地位的资本。

杨登瀛


中共特科还专门设局、设计地下党被抓捕的案发现场,在现场放置一些中共先进书刊、或者不重要的情报,让杨登瀛率先领着国民党特务去抓捕。此外,中共认为出现了不可靠的同志,都会率先让杨登瀛去逮捕,以向国民党邀功。

因为杨登瀛经常出入在国民党上海的军、警、特等机关,陈赓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特别请周恩来破例为杨登瀛买了一辆高级轿车,让他更方便的接触国民党上流社会。

1929年12月,中央调查科的新一任主任徐恩曾,开始将上海的重大事件交给了杨登瀛单独处理,每次到上海,徐恩曾都会到杨登瀛家拜访,经常亲自给杨登瀛吩咐人物,徐恩曾十分重视杨登瀛,从来不检查他的工作。

杨登瀛升为上海特派员之后,中共特科也为他在上海北四川路附近租了楼房,设立了“国民党中央调查科驻上海办事处”,实则是中共在上海的一个秘密办事处。

陈赓派了一位叫做“安娥”的女子做杨登瀛的秘书,杨登瀛的保镖连德生也在这里做情报工作,还专门给杨登瀛加配了人手。

安娥


安娥原名张式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登瀛将收集到的全部情报都交给安娥,“对中共有用的情报,安娥会及时抄送给陈赓”。

安娥后来嫁给了田汉,由安娥自己作曲的《渔光曲》与同名故事片一起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奖,并在全国广为流传。

多亏了杨登瀛,国民党在上海设立的剿共机关,从一开始就是在共产党的监视下工作。

谈起这段历史,陈赓曾说:“当时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其实我们都了如指掌。”

历史学家金冲及大夸杨登瀛:“他提供的大量情报,对防止破坏我党的机关、拯救我党战友,以及清除国民党特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上海公租界是各方势力激烈角逐的场所。杨登瀛与兰普逊(英国巡捕房探长)以及谭绍良(巡捕房帮办)也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1928年8月,谭绍良请杨登瀛调查手下失踪的两人是否被上海警备司令部关押。杨登瀛就直接找到了钱大钧打听此事,结果是真的被关押了。

杨登瀛这边还没有回到巡捕房,那两人就已被释放。


于是谭绍良拿出200大元要感谢杨登瀛,但被拒绝了。这件事给英国巡捕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不久,兰普逊问杨登瀛能否搞到一张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印鉴式样?

杨登瀛不费吹灰之力就弄到了,兰普逊拿到后如获珍宝,感叹道:杨登瀛并非警备司令部的人,却能指挥得动那里的人。

英国巡捕房探长兰普逊认为这个杨登瀛能力太强了,于是向国民党明确表示:“以后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巡捕房只和杨登瀛接触!”。

至此杨登瀛成为了兰普逊的座上客。后来,兰普逊又把杨登瀛引荐给了法国巡捕房,法租界巡捕房雇佣杨登瀛为顾问。

杨登瀛奉蒋介石之命成为上海特派员后,身价暴增,可以在上海军警机关独立活动,不再受人为控制。

陈立夫、徐恩曾经常将大案直接交给杨登瀛处理。英法巡捕房探长也认为他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有案子都找他商量。

徐恩曾


于是,国民党上海特务机关对中共的破坏计划,都通过杨登瀛之手化险为夷。可见,杨登瀛在中共中央特科的角色非同寻常。

1930年4月,黄第洪从莫斯科返回上海。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周恩来代表中央与黄第洪进行联络。

黄第洪,湖南平江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在校期间,他在政治思想方面表现出色,被吸收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周恩来提出让他留在军校政治部编纂科。

黄第洪1925年底就在莫斯科学习,回国后,组织安排他去江西苏区,但他表示不愿意过艰苦奋斗的生活。

原来,黄第洪在苏联期间,已经习惯了那里生活的安逸,再说他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吓坏了,对革命悲观失望,竟然偷偷给蒋介石写“表忠信”,表示愿意“改过自新”。

并且愿意效忠蒋校长,黄第洪还在“表忠信”上说,他回上海后直接是由周恩来安排工作的,而且和左权、刘伯承等人有过接触。


黄第洪还透露情报说:周恩来近期会见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国民党活捉周恩来。

蒋介石看到信后很高兴,心想昔日黄埔的弟子能够脱离中共投靠国民党,把逮捕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当成“见面礼”,非常感谢他的到来。

蒋介石十分重视,立即命令陈立夫:“黄第洪此人可以一举剿灭中共大本营,对党国大有裨益,命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尽快处理!”

陈立夫收到命令后不敢怠慢,去找调查科主任徐恩曾,徐恩曾又将此事交给了心腹杨登瀛。

杨登瀛立即将黄第洪已经叛变的情报秘密报告给了中央特科刘鼎。刘鼎认为兹事体大,直接通过陈赓向周恩来汇报了此事。

黄第洪约周恩来见面的地点是在一家邮电局,见面的理由是讨论以后的工作安排,誓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倾尽全力。

周恩来得知黄第洪已经叛变后,决定“顺水推舟”,答应准时与黄第洪在邮电局会面,并同时事先安排了红队(中央特科专门镇压叛徒的组织)伺机逮捕这个叛徒。

黄第洪也是黄埔出身,要处死自己的同学,也是迫不得已。周恩来感叹到:“我们组织在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并不多,我们之间的情分都是很珍贵的。但黄第洪投降蒋介石证据确凿,若对他有半分怜悯,会后患无穷!”


见面的那天,狡猾的黄第洪思来想去,竟然半途而逃了。黄第洪认为周恩来一向为人缜密,肯定是事先知道了一些情况,否则他是不会轻易赴约的。

再者,黄第洪知道周恩来身边可能已经埋伏了红队,他们动作敏捷,不好对付,不能将自己性命给搭进去了。

此后,黄第洪更加心虚,不断更换住处。

黄第洪的阵前倒戈,对中共尤其是对周恩来的威胁太大,一定要铲除这个叛徒。中央特科经过仔细调查,终于找到了黄第洪的最新的住处,迅速将他处决。

1931年4月24日,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后就向国民党投降。顾顺章对中共在上海的大部分成员、以及中共安插在国民党的卧底都了如指掌,当然也知道杨登瀛与共产党的秘密交往。

危急关头,潜伏在徐恩曾身边的机要秘书钱壮飞(中共特工)立即将顾顺章叛变的消息转达中央,上海的党组织立即转移,将牺牲降到了最低。

钱壮飞


情况十分紧急,陈赓找到了杨登瀛,告诉他掌握我党大部分资料的顾顺章叛变了,要他尽快去别处躲起来。

杨登瀛听了很感动,拉着陈赓的手说:“王庸(陈赓化名),你真是朋友,共产党真是我的朋友,危难时刻,你没有忘记我。”

不过杨登瀛觉得他在国民党还有张道藩这个大佬给他撑腰,可以对付顾顺章,决定不躲起来。

陈赓又对他说:“如果你真的不想离开上海,你要有心理准备。顾顺章肯定会把你供出来,你一定要反咬他一口!要记住,党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杨登瀛也深情地说:“你这样说,让我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

不出所料,1931年4月底,杨登瀛就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事后,杨登瀛按照之前中共的指示,在狱中一直强调自己对国民党的效忠。1932年,早年得到杨登瀛帮助的张道藩,将杨登瀛保释出狱。

张道藩


1934年,国民党复用杨登瀛,但是没让他处理特务事务,让他担任南京反省院副院长。他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但是失去了手中的力量……

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而此时的杨登瀛已不再是十多年前通晓天地的人了,他的名声早已被淡忘,靠在南京摆个小烟摊维持生计,生活陷入困境。

1951年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期间,南京开始清理登记残余的前特务,杨登瀛自然也在其中。

杨登瀛因曾任国民党南京反省院副院长一职而被捕。经南京法院有关领导审批,准备重罚这个国民党特务。

被捕后,杨登瀛向法院申辩说,自己在1926年就由陈养山介绍入党,并奉命潜伏国民党;在土地革命期间曾为中共地下组织工作过,还和陈赓合作过,并请陈赓为他证明身份。

1951年,南京法院院长认为此事影响极大,先后两次致函陈赓(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希望确认杨登瀛之前的身份。

陈赓


1951年11月24日,陈赓向法院作出回信,给了杨登瀛一个证明:“关于鲍君甫(国民党称杨登瀛)的说法是真的,据我所知,他是1927年与我们有过关系,1931年前曾和我有过合作,那段时间,为党做了巨大贡献。我被国民党逮捕时,和他关押在同一间牢房,他对我颇为照顾。1934年后他担任南京感化院院长,据说他表现不佳,之后他的其他细节不知。”

根据陈赓的证词,杨登瀛被南京法院释放。

1952年11月,杨登瀛的老上司陈养山(时任司法部副部长)闻讯后,立即写信给南京市公安局,信中说明“鲍君甫(杨登瀛)对我党的保卫工作做出过巨大贡献,曾先后救出了我党许多同志”信中说:“我和陈赓同志商量给鲍君甫提供一些生活救济。”

李克农


1956年3月,应陈赓邀请,南京军区将杨登瀛接送到北京。陈养山亲自到车站迎接。次日,陈赓夫妇为杨登瀛举行了家宴,并邀请了陈养山、李克农、安娥等和杨登瀛一起合作过的同志相聚一堂。

1956年4月,陈赓和陈养山专程到南京看望杨登瀛。临走前,陈赓还委托南京市公安局置办一些家具救济杨登瀛。

此后,南京市公安局给杨登瀛每月发了100元生活费。陈赓每次去南京都会去看望杨登瀛,直到1961年陈赓在上海去世。

1967年8月,杨登瀛被污蔑为国民党特务,押送至北京审问。

这期间,杨登瀛受到专案组的逼迫,身心疲惫。

鲍君甫之墓


1969年12月19日,病重的杨登瀛痛苦而死,享年76岁。

临终前,杨登瀛将子女叫到床头,反复念叨说:“我不是叛徒,我没有叛变,我到现在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人,但周恩来是知道我的功劳的……”

周恩来得知杨登瀛的死讯,深感内疚。他委托陈养山去慰问杨登瀛的家属,周恩来对杨登瀛作出如此评价:“鲍君甫的一生功大于过。”

1978年,杨登瀛妻子谭秀珍去世后,与丈夫的骨灰一起安葬一起。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