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眼中的铁路工作,有啥不一样?

文摘   2024-11-16 09:46   北京  

近年来

铁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作业工具、作业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昔日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

正逐渐走向械化、智能化

一代代铁路师徒

在科技的浪潮中坚守初心

见证着铁路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他们眼中的铁路作业方式

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





从人工检车到人机分工检车


师傅:张伟 1990年入路
石家庄车辆段 动态检车员


我从事列检工作已经有30多年了,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坐在干净整洁的办公位上检车。以前一说起检车员,大家就会想到一手拿灯、一手持锤,扳手不离身的形象。



▲图为1999年,张伟(左一)参加货车单车检查实作考试


那时候列检作业全靠人工排查车辆故障。检车员手持检车锤,在列车下钻来钻去,叮叮当当地敲击火车上的各种配件。在现场,我们既要跑得快,又得看得准,“蹲、钻、跨、探”更不在话下,还得掌握“听音辨障”的基本功。一天下来,要弯腰、探身上千次,每天行走20多公里。而且不管风吹日晒、霜打雨淋,我们检车员都要坚守在岗,丝毫不敢降低作业标准,要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并及时处理,为列车的安全运行站好岗、把好关。








徒弟:王泽通 2016年入路
石家庄车辆段 动态检车员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石家庄车辆段,从事货车检车员工作,当时我跟着师傅张伟在现场学习检车技术。2018年,段里实现5T集中办公,我立即报名并考取了TFDS(货车故障轨旁图像检测系统)动态检车员上岗证。


▲图为动态检车员利用TFDS系统排查车辆故障


5T是采用智能化、网络化及信息化技术,在铁路沿线适当的位置安装各种监测设备,对运行中的列车实施动态检测,这些监测设备就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如今,我们手里紧握的不再是检点锤,而是鼠标,坐在宽敞明亮的检车大厅里,通过查看TFDS上传的高清图片,就可进行车辆故障排查。

一列火车,过去需要4个人15分钟合力完成列车检查,现在只需1个3至4分钟就能顺利完成。随着科技进步,TFDS故障排查率也在不断提升,现在90%以上的车辆故障都由动态检车员发现,现场检车员只需进行查漏补缺、故障鉴定就可以了,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从手拉肩扛到机械化作业


师傅:卜学静 1987年入路
唐山工务段 线路工


我从事线路工工作已经30多年了,记得刚入路时,没有大型钩机等工程机械,换枕、换轨、换道岔等施工都要靠人力作业,四齿耙、耙镐、撬棍和道钉锤是那个年代我们主要的作业工具。“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是线路工的真实写照。



▲图为1999年12月,京秦线狼窝铺站内道岔整体更换作业


我27岁时,正赶上铁路既有线设备提速改造,唐山工务段(原丰润工务段)管辖的京秦线成为第一批提速改造项目。记得那是1999年12月,天寒地冻,几百名职工靠自己的力气将旧道岔拆分、搬运,再将组装好的新道岔借助木枕搭建的轨道,通过绳索、撬棍等安装到位。虽然已是深冬,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许多人都脱掉了大衣,大家喊着号子一齐用力,慢慢地把道岔移送到位。一天下来,不少人手上磨出了血泡。








徒弟:马如意 2014年入路
唐山工务段 线路工


路后,我被分配到昌黎重点维修车间从事线路工工作,当时卜学静是我的师傅,从道岔组装到验收,从查找病害到整修,卜师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和现场工作技巧,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图为2024年,张家庄车站内道岔成组更换施工


如今的线路大修施工,轰鸣的机器声代替了当年的劳动号子。切割机将要更换的旧道岔进行切割,用钩机将旧轨料拆分装车,已预铺好的新道岔被钩机运送到更换地点,通过搭设的滑轨落位。机械化作业既提高了作业质量,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前更换一组道岔需要一天,现在240分钟的“天窗”点就能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从人工排查到远程诊断


师傅:张立军(左一) 1995年入路
衡水供电段 电机钳工


仔细一想,我从事配电设备检修工作竟然有20多年了,看着配电设备和检修手段越来越先进,真是感慨万千。



▲图为2011年,张立军参加衡水配电所改造作业


刚工作时我接触的是GG1A型高压柜,配套的保护装置叫集中式继电器保护柜,需要单独设置在低压控制室,再通过控制电缆连接到隔壁房间的高压柜上。由于设备布局不太合理,连接柜体的线路较长,所以运行起来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当时设备的监测系统不成熟,无法辅助我们对设备进行准确的“望闻问切”,想要设备平稳运行,只能依靠人工固定巡检和定期试验。一旦发生故障,我们只能凭借作业经验,用排除法逐一试验,从众多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慢慢查找故障点,检修效率较低。对检修人员来说,体力和耐心也是不小的挑战。








徒弟:张博龙 2022年入路
衡水供电段 电机钳工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衡水供电段,第二年转到电机钳工岗位,成为了配电试验工区的一员。预防性试验、设备三级修、应急抢修,我一直跟着师傅张立军认真学技术。


▲图为调度指挥中心配电所后台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印象中的配电所都是宽敞明亮的,设备也好,但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配电所的远程检测和诊断功能,除了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之外,还可以随时调取跳闸录波曲线、告警记录等各类信息。遇到应急抢修,就能通过历史记录,初步判断问题部位,再进行检修,为应急抢修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除此之外,还有无人机巡视、红外热成像仪监测、超声波探测等手段可以随时监测设备变化,为供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强大助力。满满科技感的工作,让我倍感自豪。





从人工检票到自助检票


师傅:宋芙颖 1990年入路
北京南站 天津南站党支部书记


30多年前我刚上班时担任检票员,拿着检票钳站在检票口,一张张核对旅客的纸质车票,日期、车次核对无误后,在票的一侧剪个小口,这样旅客就可以进站了,整个过程需要6秒钟。



▲图为上世纪90年代,人工检票场景


在春运高峰期,一趟车平均有近千名旅客,我们检查一趟车下来,不停地低头、抬头,很容易头晕眼花。

当时没有智能语音播报,没有对讲机,也没有实时更新的大屏幕。我们要在火车抵达站内的前30分钟举着喇叭播报车次,同时检票口需要安排至少3名职工负责核验车票、维护乘车秩序。由于人工检票效率慢,旅客早早的就得来排长队。








徒弟:李艳美 2011年入路
北京南站 客运员


大学一毕业我就来到了车站工作,师傅说我们赶上好时候啦!那时旅客拿着磁介质车票,通过自助闸机就能检票进站。


▲图为2024年,旅客自助检票乘车


旅客乘车便利,我们检票工作也轻松了很多。2020年,铁路全面进入电子客票时代,旅客只需要刷身份证或者电子二维码就能检票乘车,整体检票通行时间大大缩短,还避免了车票丢失、挂失补票等问题。方便旅客的同时,也减轻了我们的压力,每个检票口只需要安排1名职工,就可以完成检票及旅客引导问询工作,极大提高了客运组织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人力到机械
从人脑到电脑
科技的创新发展
深深改变着铁路的作业方式
也加速着中国铁路的发展进程
小伙伴们
你们眼中的铁路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单位有什么“高科技”呢?
快来评论区里聊一聊吧~



图文:杨岚亭 贺艳 邱凡 杨紫萱 李书琦
编辑:张戈 实习编辑:杨岚亭
校对:耿超


向坚守在运输安全生产

最前沿的全体京铁干部职工

致敬!


温 馨 提 示



新一周的常态化学习政治理论答题活动开始啦!答题活动总成绩排名居前列的职工有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答题吧!


(考试时间:11月11日至17日)


京铁手机报
打造有影响力的铁路媒体平台,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