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术中输血那些事儿

学术   2024-10-03 20:13   广东  

术中输血作为一种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静脉输注血液制剂的治疗方法,对于维持患者血容量、提高血压、纠正红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术中输血的目的
术中输血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
1.维持血容量:通过补给血量,提高患者的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
2.纠正红细胞减少:供给具有携氧能力的红细胞,以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其携氧能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血症。
3.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以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二、操作要点
1.取血流程
1.准备:医护人员凭取血单,携带取血专用箱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核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液制剂的种类、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形态是否正常)等,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2.输血流程
1. 核对:取回的血液制剂应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核对,首先确认取回的血液制剂是否为此手术间患者的血液制剂,然后参照取血流程核对相关信息。输血前再次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输血。
2.输血:输血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在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3.调节速度:术中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但同时根据病情和年龄遵医嘱调节轮血速度。婴幼儿患者输血宜采用注射泵输注。
4.观察:保持血液输注通畅,防止输血管道扭曲、受压;当出现针头脱落、移位或阻塞时应及时处理。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记录: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对血液输注进行记录和签字,并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放在病历中。将空血袋低温保存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核对:严禁一名医护人员同时为两名患者取血,输血时必须实施两人核查流程。
2.血液制品处理: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血小板输注前应保持震荡,取出即用。
3.时间限制: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剂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4小时内输完。
4.输血器更换: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手术中输入不同组交叉配血的血制品,应更换输血器。
5.安全输血:术中大量输血时,建议使用输血输液加温仪,确保输血安全。加压输血时,要确保输血通道的通畅,避免压力过大破坏血液的有形成分。
四、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1. 不良反应    
术中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2. 护理措施
1.停止输血:一旦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准备抢救:准备好检查、治疗和抢救的物品,做好相应记录。
3. 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配合抢救。
4.体温管理:加强体温管理,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5.上报记录:低温保存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及相关部门。
五、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一种无血手术方法,主要有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三种方法。其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术中应用最简单、最广泛的自身输血方式。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心胸血管外科、矫形外科、创伤外科、妇产科、器官移植手术及特殊宗教信仰人群等。但需注意,血液离体时间超过6 小时、怀疑被污染或含有癌细胞等情况时,禁止回收式自体输血。
六、总结
术中输血护理操作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通过细致的操作、严密的观察和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尚林林    

单位:太康济民骨科医院

手术室护理ID:ORNURSES

投稿邮箱:ORNURSES@VIP.QQ.COM

手术室护理
全国手术室护理知识科普教学平台,全国28万手术室护士交流平台,手术室护理公众号创建的初衷是为了宣传手术室相关科普知识,宣传手术室护士,让更多的人了解手术室,做好围术期护理,同时,在这个大家庭中一起努力学习,学促进手术室护理专业蓬勃快速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