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40周年|江铜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周少兵为专刊作序:奋力打造科技期刊“铜”字号

文摘   2024-07-22 17:09   江西  

《铜业工程》自1984年创刊以来,至今走过40个年头。四秩芳华,积厚成势,《铜业工程》广泛交流和忠实报道了以铜为主有色金属产业链的技术进步见证了我国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的创新发展。值此40周年之际,《铜业工程》组织出版“创刊40周年纪念专刊”,邀请有关矿业、冶金、材料领域的院士团队和高水平学者围绕行业前沿或技术热点进行研究和展望。后续将通过公众号陆续推送专刊文章,全文信息请关注2024年第3期杂志。
奋力打造科技期刊“铜”字号

《铜业工程》创刊40周年专刊序
《铜业工程》创刊于1984年,距今恰好40春秋。四十岁,正芳华。今天,我们回顾过去,畅想未来,组织出版 “《铜业工程》创刊40周年纪念专刊”,为的是标注这一继往开来的重要时点,展创新风采,集名家论见,开启又一轮新的征程。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铜业工程》诞生之时,正是中国现代铜工业的初创年代。那一年,中国第一台闪速炉还未投产,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铜电解项目刚刚批复,我国从日本全套引进的先进铜冶炼技术需要快速消化吸收并推广应用。江铜从一开始就肩负着振兴中国铜工业的使命。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江铜创办《铜业工程》(原刊名《江西铜业工程》),致力于搭建学术平台,交流产业创新,广泛汇聚科技力量,推进中国铜工业加速崛起。

四十年来,《铜业工程》坚守初心,致力于铜及有色金属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闪速炼铜技术是现代铜工业的标志之一。《铜业工程》创刊初期,连续发表23篇相关论文,促进了这一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发展。此后,江铜运用自主研发的“四高”闪速炼铜技术建设贵冶二期工程,节省投资5亿多元。这一技术后来被推广到铜陵金隆、山东祥光、甘肃金川、云南冶炼厂等同行企业,带动了中国铜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露天矿山,“特大型露天铜矿山综合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特大型低品位多元素斑岩铜矿选矿工艺的研究与应用”两大课题经过多年攻关,形成了一整套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的采选综合技术,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创新工程包含36项技术成果,其中多项探索在《铜业工程》率先刊发。自创刊以来,《铜业工程》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交流,到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推广,再到产业前沿和行业关键技术的报道,一步步见证了中国现代铜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崛起。

筚路蓝缕,风雨同行。四十年来,《铜业工程》主管单位历经变迁,刊名从原来的《江西铜业工程》变更为《铜业工程》,出版周期由季刊发展为双月刊,学术品质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这其中的每一项革新与进步,都离不开省委宣传部以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关心与厚爱,也凝结了历届编委团队和其他专家学者的辛勤汗水。更为重要的是,《铜业工程》得到了众多国内外高层次学者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于润仓、王淀佐、孙传尧、张文海、吴爱祥、沈政昌,都曾热情撰稿或参与编辑。正是因为一批批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才有了《铜业工程》今天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此,我们向多年来帮助和支持《铜业工程》的历任领导、历届编委成员,以及所有审稿专家、撰稿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今天的《铜业工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机遇期,江铜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铜业工程》的主管主办单位,江铜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挥好科技期刊学术交流、知识传播、人才发现和国际交流等平台纽带作用,承担起推动铜工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的重任。

现在的江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以铜为主全产业链特大型有色金属企业集团,2023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171位。面向未来,江铜已经确立“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铜业工程》的办刊宗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杂志社将聚焦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领域,发现和跟踪重大技术创新,交流和推广产业技术成果,联系和服务科研技术人才,努力推进勘、采、选、冶、加及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和创新工艺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致力于打造科技期刊中的“铜”字号品牌。

打造科技期刊“铜”字号,还要进一步凝聚名家大师。我们将依托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邀请更多有声望、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参与期刊选题策划,组织科学技术交流,共同打造铜工业的学术生态链和创新生态圈。

打造科技期刊“铜”字号,还要进一步聚焦前沿热点。我们要主动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和区域创新中心,服务于原创技术策源地构建,聚焦于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落实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努力推动铜以及有色金属领域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打造科技期刊“铜”字号,还要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核心期刊,是高水平办刊的主要标志,也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以核心期刊为目标,不断提升编辑把关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开放办刊能力,持续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努力将《铜业工程》打造成为全球范围内学术对话和创新交流的大舞台。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现在的《铜业工程》离一流期刊虽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相信,在众多专家学者的诚挚帮助和倾情支持下,《铜业工程》成为一流科技期刊,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未来岁月,我们将携手编委团队与撰稿学者,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有效的举措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探索办刊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努力将《铜业工程》打造成为我国科技期刊中举足轻重的“铜”字号品牌!
作者简介


周少兵,男,1970年6月生,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现任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任《铜业工程》编委会主任委员,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矿产资源开发、资源高效回收和矿山酸性废水防治等方面拥有科技成果4项(其中国际领先2项),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曾获有色行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次、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
关于我们

《铜业工程》创刊于1984年,由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是我国铜工业领域全面反映铜产业链技术进步和金属材料科技创新的双月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徐政和为期刊特约主编。期刊为《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T3级别,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检索数据库平台收录。本刊主要刊登铜、铅锌、稀有金属、贵金属等有色金属在采选、冶金、加工、环保、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以及有色金属领域产业数字化、“双碳”战略推进等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

投稿网址:www.tygc.net

邮     箱:tygc1984@vip.163.com

电     话:0791-82710717,82710247,15070830953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昌东大道7666号


铜业工程
跟踪铜行业重大创新技术,联系铜行业新锐技术人才,提供铜产业科技情报服务,以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刊发与传播,努力打造铜产业链科技创新的学术生态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