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曹家渡街道成为全市首批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试点单位,通过搭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庭”,立足依法治理“新阵地”开展不同类型案件的审判活动,在基层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达到“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近日,曹家渡街道
法治服务中心的巡回法庭内
一起聚焦“新就业群体”的
人身损害保险纠纷案庭审正在进行
旁听席上除了居民代表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
和部分保险公司代表外
还有辖区人民陪审员
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
案情简介
63岁的向某在某金融服务中心从事安保工作,在临近下班时被发现倒伏于工作场所附近,经抢救无效死亡。其所在企业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雇主责任险,并附加24小时意外保险条款。向某的继承人遂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保险公司给付保险赔偿金80万元,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诉请。保险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上海金融法院。
庭审中,合议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围绕“附加24小时意外险的性质以及涉案人身伤亡事件是否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这两个争议焦点展开诉辩,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综合考量合同关于附加24小时意外险的文义记载以及涉案保险合同约定,合议庭最终认定该附加险为人身意外险,涉案事故符合合同约定的意外事故定义,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当庭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庭审结束后
案件主审法官吴剑峰在现场
就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
与参加旁听的人民陪审员
人民调解员、居民代表
保险行业代表展开互动交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灵活用工,平台经济,以及退休再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带来新型用工形势的变化,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保险纠纷均呈增长趋势,比如本案中这位年逾60岁的再就业老人。选择这类具有一定新颖性却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依托巡回庭审的形式将法庭搬回群众身边,以案释法,很有必要。”谈及为何选择这一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吴法官介绍说。
现场气氛热烈
旁听席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
雇主责任险24小时意外险为何认定为人身意外险?
为何法院认定的意外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意外不同?
保险合同的双方,应该如何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
针对旁听人员的提问
吴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一一予以解答
保险合同需遵循合理价值期待原则,本案的附加意外险保险责任约定不明,将附加险认定为意外险,符合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的合理价值期待。
保险合同就意外有明确的约定,有约定从约定,只有在约定不明的情形下,才启用合同解释原则。
实践中,24小时扩展条款约定的内容不同,保险公司应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大相径庭,保险公司在设置保险合同的文义表达和结构体系时,需要更合理、谨慎;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投保人,对于合同中不甚理解的关键条款,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做充分地解释说明,确保达成的协议是双方之间的合意。
“示范庭审+现场释法”的形式
得到了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
区别于社区常见的矛盾纠纷,本次社区巡回审判的案件类型新颖,对辖区劳动用工企业、“新就业群体”劳动者、保险公司等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街道司法所组织辖区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参与旁听,有效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两员”在人民群众与审判机关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曹家渡街道紧紧抓住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点试点机遇,充分利用下沉社区的审判资源,不断拓展案件类型,积极发挥好社区巡回审判的普法效能,把庭审现场变成法治教育的生动课堂,有效提升基层干部源头预防和解决纠纷的能力,努力打造都市版的“枫桥经验”样板,推动法治赋能基层治理“静安经验”的开花结果。
供稿:平安办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