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生命周期常用模型之一是AIPL,这也是阿里主推的模型。
AIPL理论
AIPL也很简单,将用户分为4个阶段:
A(Awareness,认知):品牌认知人群。包括被品牌广告触达和品类词搜索的人。
I(Interest,兴趣):品牌兴趣人群。包括广告点击、浏览品牌/店铺主页、参与品牌互动、浏览产品详情页、品牌词搜索、领取试用、订阅/关注/入会、加购收藏的人。
P(Purchase,购买):品牌购买人群,指购买过品牌商品的人。
L(Loyalty,忠实):品牌忠诚人群,包括复购、评论、分享的人。
这样将用户分为4个阶段后,就可以对每个阶段的用户在不同渠道做不同的运营动作,也就是常说的用户精细化运营。
AIPL实操
原理很简单,但要实际操作就没那么简单了。
在传统电商时代,这4个阶段都可以在同一平台内完成,这也是阿里推广这个模型的原因。先站内打广告,然后跟踪站内用户的点击浏览,然后购买,再做店铺会员留住用户。每一阶段的行为平台都能跟踪,能准确给出各个阶段的用户数据,进而形成多个指标(比如I到P的转化率),然后观测各个指标的变化,指导运营。
但是到了现在多平台时代,会变得更复杂。
A 这里分2种情况:一种是客户有明确需求,比如要买个电视机(重决策),会先进行泛搜索,找到几个品牌。这里品牌知名度就很重要。另一种就是客户并没有明确需求,但突然在抖音或小红书上刷到,忽然产生了兴趣甚至立马购买(轻决策)。这里会跨多个平台,难以统计A的数据。
I 用户会在各个平台上浏览,包括专业网站,品牌私域,各平台比价,小红书等等。这里品牌需要在各种平台通过内容种草,让用户了解产品参数和价值。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是AIPL要变成ASPL,S是Study。由于各个平台的行为数据难以收集,所以品牌希望把用户导到私域,比如公众号,小程序,企微,可以跟踪用户行为,引导用户互动与购买。
P 用户的购买也是多平台的,可能在线下,也可能在线上,线上还分天猫、京东、抖音、小程序商城等。要汇总用户的购买数据,需要线上线下打通。大的电商平台提供了会员通接口,通过会员通同步订单,识别同一用户。
L 用户留存是用户运营最能起效果的地方。将用户引入私域,可以更好的服务会员,建立会员忠诚。然后针对性推出一些活动,引导会员复购。所以会员数和复购率往往是重要指标。
从系统层面就是要从各个平台和微信生态收集用户订单与行为数据,然后结合产品特点,将用户分在AIPL各阶段,然后分阶段对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然后分析各个阶段的迁移情况。通过数据指导运营。
我是元芳,原支付宝架构师。技术出身的私域顾问,服务过波司登、张裕、冷酸灵、元祖等上百家企业。分享对私域的感悟,最近也关注AI。微信:pesome,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