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观 | 女画家张若云的“柔性趣味”

文化   2024-12-08 18:55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女性艺术 | 陪伴艺术家成长 | 提升女性艺术价值

来源:小舒小唱



 

不同形状中鲜活的生命信息

董克俊



张若云,80后女画家。她的画风呈现出女性的敏感、细密精致的特色以及平面装饰的鲜活感。瓜果、蔬菜成为她画中的主角,它们常常被切割成片状平摆在画布上,把三维空间的物体压缩为二维的平面。她一反常态地放弃事物的表面形状的描绘,用心于对物体内在性状,做精心的剖析,探寻生命发生形成的视觉秩序,展示非生物学的美学快感。同时,她有意无意的告诉人们生物内在奥秘与艺术表现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切片的诱人而怪异的美丽以及形状的多样性的种种非常态的表现力。同时可惊奇的发现那些不同形状中鲜活的生命信息。在张若云千条线万点色所营造的好似神经和血脉的网络中,我们可以窥视到物的生长的侓动。综合张若云一系列画作的感官印象,应该与自然物的生命繁衍有关,充盈着性的幸福与宁静。张若云的画没有艳俗的流行画风,是保持着思维和艺术的独立性的画家,具有发展的极大潜质。


张若云 《今生》  90x90cm布面油彩 2015年





空间的意味

宣宏宇(策展人)



作为一位女性,张若云在绘画创作中不乏细腻的表达,然而,她的作品绝不仅仅是那种庸俗社会学定义的女性艺术。张若云的作品几乎都是以蔬果为描绘对象,有许多像是标本的剖面切片,有的像结构分析,有的只是轮廓……从形象上来看,可能具有象征隐喻,甚至也可以被分析为与性和情感相关的叙事。作为主题,这些大概不算特别,特别的是她所用的形式,以及这种形式所产生的空间意味。可以说,张若云的这些作品都是图案化的,它们非常安分地待在绘画的二维空间里,即便不时会有一些背景上的虚实变化或者形体上的类光影对比,也并没有丝毫营造三维空间的意图。在大反差的色块交差间,这些本就有着脱水感的蔬果标本形象愈发地了无生气,一如它们那些在平铺直叙中流露着冷漠的名称,让人感到一种被压抑了的焦虑,并且这种焦虑常常会在密密麻麻的小圆点或细线条间加剧。这不是一个视觉构成游戏,而分明就是一个被压扁了的日常空间,画面里没有人,却无处不充满人的情绪;没有故事,却更像是一本本丢了钥匙的日记;没有动态,却似乎遍布危机……这些画的确是平面的,但总让人感觉它们并非从来就是平面的,它们的纵深是被剥夺了的,一如我们的理想之于现实,这或许正是张若云对空间的理解。


张若云 《埋葬》150X15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平静的躁动

张若云笔下虚幻矛盾的微观世界


崔付利


公共图像强行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似乎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爆发,公共图像似乎在无形之中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有图有真相”似乎已经成为当今读图时代的流行话语,无容置疑的是,图像并不等同于真相,甚至与真相的关系会大相径庭。尤其是对于生产图像的艺术家而言,他们生产的图像因具有文化学、社会学等指向性而显得更为深奥和复杂,抑或同样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诚如保尔?萨特在其著作《想象》所言“把形象当作形象来直接理解……是一回事儿,而就形象的一般性质架构思想则是另一回事儿”。这无形中为观者解读艺术家的作品设置了一道语言障碍,但艺术家似乎不想让观者轻易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图像在此时便成为一种有效陷阱,而张若云作品恰恰就是这种典型个案。


乍看张若云作品,丰富而细腻的色彩、干净清爽的画面处理,会叫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女艺术家本人。但画面中网状缠绕的线条,游离的不明生物,色彩斑驳的圆点以及带有异质感的水果……一些我们所熟悉的形象在张若云的笔下逐渐虚幻化,她并将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形象也并置于画面中。她似乎有意弱化掉本质和现象、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在她的作品中,日常现实开始转化为一种魔幻情境,恬静优美也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张若云对作品的处理和把控俨然成为她编导的舞台剧,她能够捕捉到事物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临界点,这种矛盾和对冲的产生的张力正是张若云作品的独特之处。所以,张若云的作品总有那么一丝令人无法平静,甚至还有点叫人舒服不起来就不足为奇。


张若云《谁在乎2》布面油彩 50X40cm 2017年


张若云的作品虽然没有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来表达对宏大叙事的态度,也没有明显的社会学指向性,但我们不能否认她不缺乏对个体存在和社会现实的追问和反思。张若云的作品其实一直都在尝试通过作品去表达自己,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转化为画面语言。只是,张若云并没有将这种体验和感悟流于图像表面,也没有陷入庸俗社会学的无病呻吟和哗众取宠,她采用了一种更为微观和隐性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她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虚幻、矛盾以及错位形成的张力,无时地在像一把针一样刺痛着我们,时刻都在提醒着她以及观者的思考与存在,她其实无形中为我们在自我体验与自我审视上预留一个想象空间。


回到张若云作品本身,细腻、平静的画面似乎成为我们了解张若云作品的陷阱和表象,纵然她想尝试着以一种静态、平静的方式去静谧地倾诉,但我们不能忽视了她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主体诉求和情感表达。虚幻、异质感的形象只是张若云作品中显性表达的一部分,那些隐性的、容易被忽视的微观世界同样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正是她对生命的终极追问和个人反思的再编码过程。这些不易被发掘的情感和感悟就隐匿在艺术家唯美的作品表象之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就像她本人在作品自述中所言:“这种表达让小小的生命更加生机勃勃,因为任何的生命都不是凝固的,静止的,她在流动,传递,交流。甚至死亡也是流淌着的过去。”


张若云《在这里6》布面油彩 60X60cm 2016年



张若云

张若云,生于,贵州贵阳,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加入贵阳城市零件当代艺术工作室。举办“柔性的 趣味”、“ 若·云”个人作品展。作品被成都当代美术馆、广州53美术馆、上海华府艺术空间、北京索卡艺术空间等机构收藏。曾在“空间的意味”、保利10周年青峰艺术博览会、“春上行”中外艺术家联展、大瑭“传家”2013中国新锐艺术年度大展等展览上,展览了作品。




女性 | 艺术 | 观点

-女性艺术家-



【 版权声明 】

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并及时删除。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QQ:752989602    

合作、投稿:752989602@qq.com

女性艺术家网:http://www.art-woman.com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研究|沙龙回顾:新时代女性艺术家的处境与创作实践

名家|陈丹青:困扰几代人的写实油画

荐书|川内伦子:照度

看点|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服饰

艺术家访谈|王戈:铸生命质感的咏歌

展览回顾|康蕾作品展:知觉的花朵儿

收藏家|与美同行:黄蕙英的收藏之路

艺术家 | 佩塔 · 科因的蜡像和装置在美丽与丑陋之间徘徊

展览 | 尹韵雅:潜入影像与物相表层的缝隙内部

佳作 | 梦幻而性感,瑞士美女摄影师维维列·玛克的极品人像欣赏

非遗女传承人|戴玲:以巾帼之力,雕花天鹅绒织造技艺

艺术家 | 女雕塑艺术家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我的思考与作品一同成长

弘观|王志亮:1983年:猜猜谁是“真的”辛迪·舍曼?

佳作|玛丽·简·安塞尔(Mary Jane Ansell):氛围中的肖像油画

女性艺术家
关注女性艺术的美学品格,通过对女性艺术的解读,让更多人理解女性艺术的语言和内涵,了解女性艺术深刻的社会意义。关注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与成就,为提升女性艺术价值而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