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不断追求物质,追求成功。而很多人在机关算尽后,陷入重重困境。这让我们不禁反思:真正的智慧究竟是什么?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智者不在于外在的聪明与机智,而在于内心的体悟与真诚。他强调,智者不当“聪明人”,而是应以“拙诚”为本,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真诚。
壹
有诚才有智慧,无诚只是小聪明
阳明先生认为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在他看来,“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做事情,必须要先有诚意,然后才能格物致知,否则就会无从发明本心。
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讲究一个“诚”字。而这个“诚”即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坦白。
我们经常谈到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在阳明先生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以诚为本,不当“聪明人”的人。诚就是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世,而那些“聪明人”则正好与诚相反,以巧诈为本,所谓的聪明都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
所以,阳明先生在家训《示宪儿》中告诫后辈说:“毋说谎,毋贪利。”人如果做不到“诚”这个字,那么他的智慧很容易堕落为一般的小聪明。
《韩非子》“说林”篇有“巧诈不如拙诚”一句。在这一点上,阳明先生、曾国藩等人都不谋而合。曾国藩以“钝拙”自居,以“拙诚”破“机巧”,这使他练就了深谙世事却又不为世俗所扰的超然本领。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拙诚”不仅是修身之要、相处之道,更是立业之本、成事之基。
虽然“拙诚”,有时候看起来会吃眼前亏,但是终究是为未来打下了基础,最终会有更大的收获。这是“聪明人”所不屑的,却又是任何成大事者所必备的素质。
贰
靠谱、才是一个人的高配
听过一句话:“真正交朋友要找靠谱的人,聪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什么叫靠谱?有人曾做过一个精辟的定义:处处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能不能相处长久,往往取决于他有多靠谱。
一位作家曾说过:“靠谱,说起来简单,落下去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原则。”真正靠谱的人,都拥有让人放心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为人处世可靠踏实之人。
余生,一定要和靠谱踏实的人同行。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担当,办事牢靠的人。
叁
愚人求知识,高人悟学问
《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阳明先生:“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阳明先生认为,一般人读书只是记书中的话,这是在学知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但这“知识”对你有没有影响,就很难说了。晓得则是你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在自己心中印证了书中的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这样得来的才是真正的学问。
可以说,在阳明先生眼中,知识只是死的东西。而学问,则是在我们心中得到印证、得到体悟的知识。他们最大的差别就是有没有在自己内心印证过、体悟过。
所以,有些人明白很多处世的道理、读过很多书,但做起事情来却不靠谱,因为这些道理在他心中只是知识。不管是读书还是修行,我们都应该搞清楚我们是在学知识,还是在体悟道理、做学问。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就是学知识,当然是越学越多;而为道,就是体悟学问,自然越来越少。
阳明先生告诉我们:“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学问最后就是体悟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