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还原一个真实的李政道

文摘   2024-08-14 17:30   河南  


从小就钟爱数学和物理


李政道的童年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的时代。当他出生时,主要是北洋军阀间的相互混战,后来是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1931年中国又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可以说,李政道的童年时代,整个社会环境并不稳定安宁。

但从李政道的家庭环境来说,却是另一番景象:李骏康不仅在物质上有能力教育子女,而且在思想上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就为子女搞好学习创造了内部条件。李政道的童年是在温暖、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

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而“家”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不仅是生活的中心,也是实现理想、施展远大抱负的起点。从历史上看,凡是成名、做出贡献的人物都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李骏康非常重视家教,希望在社会不稳定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给子女创造一个舒适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他还借鉴西方的教育方法,去掉传统家长制教育的错误做法,从不训斥子女,对子女提出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并且认真回答。

李政道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踏实稳重的性格和好学上进的精神,他从小就有重实干不讲空话的习惯。他喜欢思考,并且总是遇事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于一件事在没有弄清其来龙去脉之前从不罢手。“后来怎样?”“为什么?”就成了李政道的问话模式。在学习和观察中,李政道的才能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迅速地表现出来,他从小就钟爱数学和物理。……

投师费米


李政道投师费米,结识了集中在费米先生周围的一大批人才,这也使得李政道的学业进步更快。初到芝加哥大学的李政道对美国的教学还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很大不同,他感到美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多优点和长处。

中国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推演的方法,授课形式也是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笔记,课后做习题。而在美国,学生和教授之间的教与学常常是在互相讨论、辩论之中进行的,有时争论还相当激烈,甚至有恶作剧和出言不逊,但教授从不计较,这种行为从不影响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感情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李政道认为很适合青年人,它不仅使学生能力提高得快,而且使学生感到很轻松。他认为中国教学应该学习美国的这种重视提高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费米做人坦荡、正直、谦虚、热情,竭诚奉献,这给李政道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初到美国的李政道由于英语口语不好,面对教授总有点敬畏和心理压力。但费米先生从不居高临下,总是热情、耐心而循循善诱地开导李政道。费米经常对李政道讲,教授也是教师,教授并不意味着就是优秀教师,教授通常是在某一个学术领域里知识比较渊博,有些专长罢了。你们对教授所讲的话不一定要都相信,你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也是好的;不要怕问错,错了就改,谁不犯错误呢?可怕的是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这第一步就没法迈出去;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算在进行思考的好学生。……

费米先生的教导,使李政道受益匪浅。李政道逐渐明白了教与学的关系,认为“学问”二字就是要学要问,学就是对传统学说的继承和肯定,问就是对传统学说的质疑和否定。李政道认为,自古以来,学问就是在肯定正确的与否定不正确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李政道很赞赏中国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所写的《天问》。在《天问》中作者一口气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面很广。而这些问题都成了后来的科学家、哲学家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初露奇才,博士论文名列第一


李政道不仅对物理理论学习很努力,而且对物理实验也不放松。他从小喜欢读书,这是一个好习惯。当他读书读累了,就放下书去做实验;实验做累了的时候,又去读书。

1948年,李政道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了准备博士论文的资格。在费米教授的指导和关怀下,李政道选写了题目是《白矮星的含氢量》博士论文。1950年,李政道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只有24岁。

李政道的博士论文《白矮星的含氢量》得到专家一致的高度评价,初露李政道在物理方面的才能。专家对这篇论文的评价是:“有特殊见解和成就的高水平的论文。”李政道的论文被列为当年博士论文第一名,获得奖金1000美元。芝加哥大学校长在授予李政道博士学位证书时说:“这位青年学者的成就,证明人类高度智慧的阶层中,东方人和西方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创造能力。”

听了校长这番话,李政道十分激动。他深深地意识到,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李政道本人讲的,而且是针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的。

手捧博士证书的李政道,除了激动之外,他也想起了华盛顿街头的徘徊、苦恼和失望,想起了街头的小树和蛛网。他也想起了吴大猷先生,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报答了吴大猷先生的关爱和帮助。此刻他也想起了远在祖国的父母和兄弟,他多么想让亲人和他一起分享此时的快乐啊!激动之后,李政道也清醒地认识到,博士帽戴在头上,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和杨振宁经过不懈努力,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这一发现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不一定都存在着对称的关系,这一新理论对于宇宙的构造,以及对于研究较小物质构造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无怪乎人们惊呼:“物理学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已被从根本上摧毁了,我们不晓得怎样再把碎片重新建立起来!”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提出和被吴健雄等人的实践所证实,不仅解决了“θ-τ之谜”,同时也开辟了弱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这好比打开了被锁着的黑屋子的大门,豁然开朗,人们突然发现了外部世界的广阔天地。

那么,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什么能被打破呢?这首先是因为李政道和杨振宁敢于向传统挑战,敢于反向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李政道和杨振宁认为,“θ一τ之谜”之所以不能被解决,可能是因为作为这个问题的大前提,即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总是守恒的理论是错误的。

两位年轻的中国博士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守恒的,而以前的理论全都是臆想假定,完全没有实验证据。这就是说,宇称守恒定律所以能被打破,是由于历史上根本没有证明(也受当时条件、设备、技术的限制)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实验。宇称守恒是一种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是一种“先验”的断定。李政道和杨振宁的新理论打破了“宇称守恒定律”,并不是否定了曾由实验证明为正确的定理或定律,所打破的只是一种先验的成见和臆想。新理论只是使事物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

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科学真理不可能一成不变,某一件科学真理只是反映了人们在某一时代、某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深度总是有局限性的。要打破常规,仅有勇气提出新见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事实来证明。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新理论一经提出,物理学界反应不一,即说明仅有理论假说还不能说服人们,只有在充分的实验事实面前,人们才能信服。中国著名哲学家胡适先生的名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李政道和杨振宁不仅大胆地假设了,而且小心地求证了。

经过仔细研究,他们提出了几套实验方案,在吴健雄教授的鼎力相助下,实验结果充分地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新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提出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即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说明了:自然科学上的各个守恒定律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同一定的不变性联系着并对立着。

1957年10月,国际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发来了通知:由于李政道和杨振宁一起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从而使基本粒子研究获得重大发现,因而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并请届时参加授奖仪式。

接到这一通知,李政道和杨振宁非常高兴,两人共同举杯祝贺,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诺贝尔奖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每个科学家都把能获得这一奖励当做是极其崇高的荣誉。更使李政道和杨振宁高兴的是,这次获奖的时间,距他们发表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论文,只一年多一点,而吴健雄教授的实验证明,也只是本年年初的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公认,并获得诺贝尔奖,这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工作作风严谨,反对读死书


李政道工作作风十分严谨,一丝不苟。他每天至少要工作5到6个小时,多少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曾说过一句:“研究工作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事情,你不能计算早晨和黄昏,一天24小时都是你的工作时间。”

李政道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为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讲学。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多讲授课程,他坚持每天讲课3小时,连续7周讲授110个小时。在美国,李政道通常一年中只需要讲授28至30个学时。按此计算,他要用7周时间授完在美国3年内的课程量。

每天早晨三四点钟,李政道房间的灯光就亮了。上午11点前的时间,他总是在搞研究和备课。讲课一般从下午2点钟到5点钟,中间的课间休息找研究生谈话。中午吃饭他总是和学生在一起,利用午餐时间听取意见。在这次讲学期间,除了利用周末到外地去过一次和看过一次电影外,天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就连五一劳动节也照常上课。不管头一天晚上休息多么晚,第二天早晨他总是准时起床。李政道说:“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工作,这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变成下意识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不以为奇,更不以为苦。”

从第一次回国以来,李政道先后访问了20多所大学。他被暨南、复旦、清华和北京、南京等地多所大学聘请为名誉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还以他的名义设立了“李政道奖学金”,以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

在讲学时,李政道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对读死书,指出读书是手段,决不能把学生变成读死书的人,不能压抑学生的天资。学生不能搞自我封闭,要转变观念,要走出去,要广泛地吸取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他要求学生要在辩论中求真知,求得问题的解决,不要怕出差错而因噎废食,对学生要因势利导。

李政道明确指出,中国的科技进步,关键在于网罗人才;中国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李政道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和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并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中心等等。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时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CUSPEA:中国的留学生计划


李政道教授每年把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来帮助中国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他倡导的CUSPEA,为中国培养了不少高水平的物理人才。CUSPEA是中国——美国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 on Program)的简称。它是中美多年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交流项目。

事情由来是这样的。1979年春天,李政道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了两个系列的近代物理讲座。他发现有不少研究生素质非常好,但中国的物理实验条件比较差,不少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而当时中国国内人才又严重缺乏。李政道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生资格考试的题目对一些研究生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他发现不少青年人不仅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很渴求学习。

经过思考,李政道产生了一个大胆而可行的决定。他当即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提出要为哥伦比亚大学招收5名博士研究生。这5位学生学习期间的费用由哥伦比亚大学每年提供2万美元作为资助,直到取得博士学位为止。李政道的想法立刻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不久5位中国留学生便到了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5位中国留学生勤奋好学,哥伦比亚大学反映很好。第一学期各科考试中,第一、第二名的学生都出自这5位同学,哥伦比亚大学表示愿意继续接收中国的留学生。李政道又给严济慈副院长写信,提出继续接收一批中国留学生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这样,又一批中国留学生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李政道还向纽约市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等学校作了推荐,这两所学校也接收了10名中国留学生,并同样负责提供资助。这两批学生实际上就是CUSPEA项目的雏形。……


注:本文节选自《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李政道传》,孟宪明 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文标题为小编所拟。



荐 书





名人传记月刊
《名人传记》由河南文艺出版社主办,创刊于1985年,始终坚持真实性、揭秘性和可读性的诉求,在三十八年的岁月中,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中外名人精彩各异的人生。点击订阅,和我们邂逅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