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属于呼吸、心内和急诊科的急危重症,因而早期诊断十分关键。然而是不是 D-二聚体升高,伴有胸闷、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的患者,全都需要常规检查肺动脉 CT 呢?
其实我们在临床中也会看到,即便 D-二聚体升高,做完肺动脉 CTA 后也不一定是肺栓塞;D-二聚体正常,最终却确诊了肺栓塞。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必须要做肺动脉 CTA,什么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做?
一般来说,国际上更为推荐简单有效的 Wells 标准并通过计算得分将 PE 概率分为 3 层。Wells 标准包括:
1. 有 DVT 的临床症状(3 分)
2. 其他诊断的可能性低于 PE(3 分)
3. 心率 > 100 次/分(1.5 分)
4. 制动 ≥ 3 日,或者前 4 周内手术史(1.5 分)
5. 既往 DVT/PE(1.5 分)
6. 咯血(1 分)
7. 恶性肿瘤 (1 分)
肺栓塞诊断的概率分为:低 ( < 2 分) 、中等 ( 2 ~ 6 分) 、高 ( > 6 分)。Wells 标准在疑似 PE 的门诊患者中得到最佳验证。国外一项针对住院患者的研究报道,Wells 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2% 和 62%;加入 D-二聚体后,敏感性提高至 99%,特异性降低至 11%。但以上这些标准对老年患者或危重症患者可能不那么准确。
对于 PE 概率低的患者,一般使用 PERC(The pulmonary embolism rule out criteria) 来确定是否需查 D-二聚体。旨在识别 PE 临床概率低的患者,这类患者接受不必要检查的风险高于发生 PE 的风险。包括如下:
1. 年龄 < 50 岁;
2. 心率 < 100 次/分;
3. 血氧饱和度 ≥ 95%;
4. 无咯血;
5. 未用雌激素;
6. 无既往 DVT 或 PE;
7. 无单侧腿肿胀;
8. 在过去 4 周内无需要住院的手术 / 创伤史。
▲ 若患者符合所有 8 条 PERC 标准,则无需进一步检测。
▲ 若患者不完全符合 8 条标准,需要通过敏感性 D-二聚体检测进一步检查:
1)D-二聚体水平 < 500 ng/mL(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 时,无需进一步检查;
2)D-二聚体水平 ≥ 500 ng/mL(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 时,应进行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最好用肺动脉CTA(CTPA)。
PERC 仅在 PE 患病率低(< 15%)的临床环境 (通常是急诊科) 中有效。PE 患病率高 (> 15%) 的临床环境中,已证实基于 PERC 方法的预测价值下降很多。因此,PERC 不应该用于 PE 怀疑程度为中等或高度的患者,以及疑似 PE 的住院患者。
PE 怀疑度为中等的大多数患者,应测定敏感性 D-二聚体水平。
D-二聚体水平 < 500 ng/mL(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 时,通常无需进一步检查。然而,对于心肺储备有限的患者 (即,不能良好耐受 PE),或者 PE 临床概率处于中等范围上段 (如,Wells 评分 4 ~ 6 分) 的患者,可考虑影像学检查。
D-二聚体水平 ≥ 500 ng/mL(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 时,应进行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最好采用肺动脉CTA(CTPA)。
PE 概率高,或者 PE 临床怀疑度低或中等,且 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大多应做肺动脉CTA(CTPA)。
必须要说明的是,D-二聚体的正常界值受年龄和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年纪的增加,数值会上升,研究发现根据年龄进行 D-二聚体界值的校正,即年龄 × 10 μg/L,(对于年纪大于 50 岁的患者)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比如,70 岁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标准应该是 700 ng/mL,这个公式简单易学,同时,也在 2018 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中,得到了确认。所以本文上述内容中的 D-二聚体的界值也应参考校正后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