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整建制并入华东政法大学实施方案
(民间建议稿)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整合上海政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大学资源,优化上海政法教育布局,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国家和上海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政法人才,助力法治建设与社会发展。
二、合并原则
优化资源配置原则:上海政法学院整建制并入后,华东政法大学新增青浦校区和普陀校区,打破两校现有资源分割局面,对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等进行统筹调配,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
学科协同发展原则:以华东政法大学优势学科为引领,融合上海政法学院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互补,培育新兴学科方向,打造全面且具竞争力的学科体系。
平稳有序过渡原则:充分考虑师生利益诉求,制定详细周全的过渡方案,确保合并期间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师生情绪稳定,实现平稳过渡。
文化传承创新原则:尊重两校历史文化传统,挖掘共性,包容个性,在传承基础上推动校园文化创新融合,营造富有凝聚力与活力的新文化氛围。
三、组织架构与领导机制
成立合并工作领导小组
由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担任组长,两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副组长,成员涵盖两校分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领域的副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负责制定合并总体战略、决策重大事项、协调各方关系、监督工作进展,定期向上海市政府及教育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设立专项工作小组
教学融合组:由两校教务处长牵头,组织院系教学院长(主任)、骨干教师参与,负责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协调教师授课安排、组织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师资整合组:两校人事处长负责,联合各学院(系)领导,依据教师专业特长、学术成果、教学评价等指标,制定教师岗位调配、职称评定、培训发展方案,保障师资队伍稳定与提升。
学科建设组:汇聚两校学科带头人、科研处长,梳理学科现状,规划学科发展蓝图,制定学科融合与创新策略,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打造优势学科集群。
学生事务组:两校学工部长、团委书记为主,联合各学院辅导员,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妥善处理学籍管理、学生组织融合、奖助金评定、就业指导等事宜,确保学生学习生活不受影响。
资产清查与后勤保障组:财务、国资、后勤部门联合行动,清查两校资产,包括土地、房产、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制定资产调配方案,协调校园基础设施整合、食堂宿舍运营等后勤保障工作。
宣传舆情组:宣传部门及两校新闻中心协同,制定合并宣传方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营造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筹备启动阶段
召开合并工作启动大会,正式宣布合并决定,传达合并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部署工作任务,统一两校师生思想认识。
各专项工作小组完成组建,明确职责分工,制定详细工作方案与流程,建立工作台账,确定联络机制。
(二)资产清查与评估阶段
资产清查与后勤保障组牵头,对两校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登记造册,核实资产数量、质量、使用状况、产权归属等信息。
委托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教学科研设备、无形资产(如专利、品牌价值)等进行价值评估,为后续资产整合、财务核算提供依据。
(三)教学与学科融合阶段
教学融合组
全面梳理两校课程设置,去除重复课程,结合学科发展需求与社会人才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分类分层设置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
制定教师跨校授课、课程共建计划,确定首批跨校选修课程清单,搭建在线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与培训,统一教学质量标准。
学科建设组
组织学科调研,分析两校学科优势、特色与短板,确定重点扶持、融合发展、新兴培育的学科方向,如以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优势结合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交流实践,打造国际法治前沿学科方向。
制定学科团队组建方案,打破校际界限,鼓励教师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设立学科融合专项科研基金,推动跨学科研究,筹备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升学科影响力。
(四)师资整合阶段
师资整合组
依据教师个人资料、教学科研业绩、学科专业需求等,制定初步岗位调配方案,设立双向选择机制,为教师提供合适岗位选择机会,同时充分考虑教师个人意愿。
统一职称评定标准与流程,组织职称评审专家培训,对合并期间申报职称教师进行联合评审,确保公平公正;制定教师培训发展规划,利用两校培训资源及外部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学术进修、实践锻炼机会。
(五)学生事务对接阶段
学生事务组
对两校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核对、整理,建立统一学籍管理系统,确保学生学籍档案完整、转学手续便捷;制定融合后的学生奖助金评定办法,保障家庭困难学生权益。
推动学生组织融合,组织跨校学生会、社团联合活动,引导学生增进交流;联合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整合实习就业资源,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六)文化融合与宣传推广阶段
宣传舆情组
制定合并宣传方案,通过两校官网、官方社交媒体、校内宣传栏等渠道,定期发布合并工作进展、亮点成果、师生风采等信息,回应社会疑问,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各部门协同
开展校园文化融合活动,如联合举办校史展览、文化节、学术沙龙等,挖掘两校文化共性与特色,设计新校训、校徽等校园文化标识,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七)收尾验收阶段
各专项工作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查自纠,整理工作资料,撰写工作总结报告,提交合并工作领导小组。
合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验收组,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重点检查教学质量、学科建设成效、师生满意度、资产整合情况等,针对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确保合并工作圆满完成。
五、重点工作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重点工作任务
教学质量提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等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整合两校校外实习实训资源,与司法机关、律所、企业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新增一批高质量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科研创新突破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法治前沿问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法律、网络空间治理、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等领域,组建跨校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项目申报、经费管理、成果奖励流程,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合并后的品牌优势与资源平台,面向全球招聘学科领军人才、学术骨干,充实师资力量。
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实施 “青蓝工程” 等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提供教学科研启动资金,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发展中坚力量。
(二)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
上海市政府及教育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在人才引进、资金投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合并工作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制定校内配套政策,涵盖人事管理、教学科研、财务后勤等领域,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障师生权益。
资金保障
设立合并专项经费,由上海市财政拨款、两校自筹资金等组成,主要用于教学设施改造、科研平台建设、师资培训、文化融合活动等,确保合并工作顺利推进。
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建立经费审计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监督评估保障
建立合并工作监督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等组成监督团,定期巡查工作进展,受理师生投诉建议,保障工作公开透明。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合并后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六、预期成效
办学实力显著增强,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在学科排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政法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新时代需求,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广阔国际视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政法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和上海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社会影响力扩大,以统一品牌形象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学校在法治领域话语权,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提供有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