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赏析】永远的北大仓

美食   2024-10-23 16:47   黑龙江  



我左腮上,有个“酒窝”,一笑很明显。

小时候,长辈们常戏说:等你长大了,爱喝酒啊!

那时,咱们齐齐哈尔市就有一家制酒厂,坐落在龙沙区的海山胡同里,那是北大仓酒厂的前身。

60年前,我第一次走进酒厂的大门。当年住平房,家里养猪,我和堂兄、还有弟弟去拉“酒糟”。远远的,就闻到了一股酒香味,我感觉挺舒适,就不停地深呼吸。

我们往人力推车上装棕红色的“酒糟”,都是酿酒剩下的粮食残渣,微潮湿,猪爱吃。

厂房是平房,窗台不太高,11岁的我对于酿酒这事儿十分的好奇,就跑过去,踮起脚往里边看。

 哇,室内热气腾腾,烟雾缭绕,工人师傅们打着赤膊,跟后来电影《红高粱》中的情景差不多。他们手持大木锹,使劲地翻弄着一堆又一堆发酵的粮食,身旁立着一些很高的大铁罐。

 50年前,我参加工作了,家里条件有所好转。逢年过节了,平时提瓶子打散酒的父亲,会到国营商店买两瓶这家酒厂的酒。邻居们都说,这酒好,不上头。

 43年前,1981年酒厂更名为“北大仓酒厂”,这一年,我刚结婚成家。公公爱喝北大仓白酒,每天一小杯,大概一两吧。看他心满意足的神情,我猜想,家乡这酒一定好喝,所以,有时也尝尝。

33年前,1991年春四月末,日丽风暖,万木吐绿,一切都欣欣向荣。我以厂矿中学教师的身份,再次被评选为市劳动模范。我们披红戴花,从市工人文化宫表彰大会归来,第一机床厂为我们举办了庆功宴,喝的就是北大仓部优。

儒雅而又爽快的李厂长致辞后,向劳模们敬酒。男劳模们纷纷一饮而尽,“女同胞”只有我一人,打怵、犹豫片刻,终因盛情难却,我与李厂长碰了杯,分“两开”勉强喝干了,大家连声为我喝彩。

饮了这杯酒,从喉咙往下那真是“一条热胡同”。我的脸庞胀得通红,心跳每分钟百十来次。好嘛,谁也不服了,只扶墙了。

 但是,我的心里涌满了喜悦的浪花,北大仓酒为我的高光时刻助了兴。那情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酒,乃水谷之物也。齐齐哈尔地处东北的松嫩平原,天高地阔,沃野千里,盛产最好的小麦和高粱,属于天然的大粮仓。
我们的母亲河——嫩江发源自高高的大兴安岭,水质优良,适宜酿酒。

北大仓酒厂创建于1914年(民国三年),时名“聚源永”烧锅。那时,我祖父已经只身闯关东,从河北来到齐齐哈尔城,给有钱人家当“炮勇",相当于如今的“保安”。我外祖父一家是满族人,居住在城里的嫩江畔。

我是土生土长的齐齐哈尔人,对北大仓酒有着特殊的情感,那关系,“杠杠的”。

“塞北秋风牧马,江南春雨杏花”,祖国大地幅员辽阔,人民勤劳而有智慧,酒文化也源远流长。全国各地的白酒灿若繁星,可谓多矣。然而,在我的心中,家乡的北大仓酒芬然独秀,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南方的黄酒,朝鲜族的米酒等,咱们东北人喝不惯,那不符合我们的基因与火辣豪爽的脾气秉性。

我们家喝北大仓酒由来已久,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北大仓部优横空面世后。这之前,我们总买“肩膀半圆”扁瓶的北大仓,后来那种酒不出了,我家就成了部优酒的忠实拥趸,一直至今。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我常在丈夫面前念叨这些俗话俚语。我家南书架下边的小木柜里,总会备有几瓶北大仓部优酒,随着喝随着续,不曾“断流儿”。

北大仓部优酒,俗称“葫芦瓶”,“中华驰名商标”火红加金黄色,精美大气。50度,酱香型,纯粮酒,刚刚好。看着养眼,喝着暖心。

君妃酒(“四大美女”)可谓珍品,方方正正的厚玻璃瓶,敦实贵重,还套着绛紫色或宝蓝色的抽绳绒布袋。这酒色泽微黄,酱香浓郁,一箱4瓶,各美其美,享誉神州,远销海外。当然在我家酒柜里,也不可或缺。

“无酒不成席”。等亲家夫妇远道归来,或者女儿、女婿返乡探亲时,君妃酒就会登上我家的餐桌,美酒飘香,欢声笑语,我们不醉不散……

在寻常时光里,我很享受的是,劳作一天,倦鸟返巢。晚餐时,我和老伴做两三个可口的菜肴,灯火可亲,隔桌对坐,尤其是日暮天欲雪时,或春雨轻叩窗时,饮上一杯心爱的北大仓酒,唠唠家常话,顿时诸累皆息,身心俱舒畅矣!

我想,人间烟火、惬意生活,不过如此。谁说这不是鹤城千家万户、乃至全天下百姓都向往的日子呢?

20年前,我去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人称“中国教育界黄埔军校”进修三个月,同班同学都是全国各地高校的校长或者书记。

开学之初,座谈会上,大家做自我介绍。我一眼就看得出来,“北上广深”的同窗们,那优越感几乎“爆棚”。轮到我发言了,有些人对齐齐哈尔不甚了解,一位广西同学问:“您来自哈尔滨吗?”更有甚者,竟说出了“齐齐哈尔滨〞的妙句。

我侃侃而谈:“我家乡齐齐哈尔,从哈尔滨还得往西北走,那里有丹顶鹤,有明月岛,还有北大仓酒……”,这时,一位高个子男同学插话:“我知道,北大仓老枪酒。”我立马得意起来,学着赵本山的口吻,笑说:嗯,一口五、六十呐!

哈哈!北大仓酒帮我解了围,也为我家乡争了光。

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结束了,同学们依依惜别。有一位云南籍的佤族女同学,在“校长大厦”和我住对门,我俩相处的十分融洽。后来,我托人给她捎去了两瓶北大仓部优。她在电话里和我说,她的大家庭由五个民族构成,全体成年亲人们都说:好酒,有劲儿。

10年前,龙沙区宣传部召集几名省、市作协会员,组成了一支小分队。我们深入到几家知名企业采访,首先就来到了北大仓集团,参观了制酒车间和产品展示台等,经特批,还有幸去了“酒窖”——一个神秘的大地下室。

那里比较阴凉,白天也点着电灯。除了过道,地上全摆着硕大的方形木酒箱,后来得知这叫“酒海”。里边盛放着陈年老酒,有1970年的,还有更早年份的。

我们正交口称赞时,有工作人员端着一个托盘,轻轻地走了过来,托盘上几个雅致的陶瓷小酒盅里,斟满了陈年老酒,请我们品尝。

男作家们高兴地“一口闷”,有的女作家怕辣,躲闪着。我是有“酒窝”的女子,还怕喝酒吗?于是,我说声“谢谢”,就郑重地端起酒盅,仰头抿了两小口。那酒“挂杯”,清冽香浓,回味甘醇。什么叫琼浆玉液?这就是啊!

由此想到古代人,想到豪饮客。有道是“酒壮英雄胆”,武松醉酒后拳打斑斓猛虎,关羽温酒斩华雄于马下。同样,文人雅士在酒的加持下,定会“文思如泉涌”,魏晋“竹林七贤”且吟且啸,“诗仙酒圣”李白“斗酒诗百篇”,“夜深不堪题佳句,恐惊星斗落江寒”。

那次采风活动,我们也都写出了像样的诗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退休后这些年,我与老伴无论在齐齐哈尔,还是去北京、去青岛暂住,或是去海南三亚避冬,喝的都是北大仓部优酒,以前靠邮寄,现在网购很方便。

家乡的美酒啊,慰我乡愁,给我力量,伴我前行。

110个春秋,花开花谢,雁去雁来,时光的脚步从未停留,齐齐哈尔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商海沉浮,众企业有荣有枯,有兴有衰,但是,北大仓酒厂却依然在,一直在,永远在,而且越战越勇,日新月异。

衷心地感谢北大仓人,凭几代人的艰辛奋斗,像接力赛似的跋涉在110年的风雨征途上,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酒文化,造福于社会和人民,为我们这座北疆城市打造出了一张闪亮的名片;淬炼出了一件惊世的瑰宝。

你们是在酿酒,也是在酿造美好的新生活。

60年前,好奇地踮脚趴窗窥望的小孩子,如今已成为白发苍苍的古稀老者。我是北大仓酒厂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家乡的酒,永远的北大仓!


本文章为北大仓110年华诞征文特等奖作品

好久不见,不如好酒相见 

北大仓美酒
北大仓酒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