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科技,不抗衰”
近日,当最新的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时,不仅生物界、医学界沸腾了,化妆品研发圈的朋友们也都欢呼起来,因为获奖的两位科学家正是因为发现了微RNA(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摘得桂冠。事实上,在本届诺贝尔奖公布之前,这个20年前的了不起的发现就已经深刻影响了化妆品的开发与应用,它的获奖为功效护肤、科技抗衰再次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背书。时至今日,恐怕没有人会怀疑科技之于化妆品的重要性。20年前,化妆品仅仅凭借一个进口的身份就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10年前,哪个品牌的广告打得响,消费者就买哪个品牌;而现在,消费者对化妆品的信任,由“科技”来塑造。80年前,当露华浓的创始人雷夫森说,在工厂我们生产一瓶瓶产品,在商店我们出售的是一个个希望。这句话如果放在现在,“希望”可能会很渺茫。因为当下的消费者,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较真。产品的原料是哪来的,成分是什么,作用于皮肤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甚至,现行的化妆品监管法规都在要求品牌必须要说清楚成分、功效以及相应的依据。事实上,化妆品作为依托于现代化学而诞生的一项产业,科学与技术已刻入了它的基因。只不过早期化妆品产业不太发达,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首先是得“有”,然后才是“好与不好”。所以,100多年前,告诉潜在顾客“我有”更重要,市场推广决定了化妆品的生死。而由于早期缺少监管,化妆品尤其是护肤品的推广一度偏离了科学,险些成了玄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下的科技热潮,可以说是对过往化妆品“不(需要)讲科技”的拨乱反正。尤其是抗衰品类。美白、保湿、抗衰一直被称为护肤品的三大品类,而放眼全球,恐怕只有保湿和抗衰才是护肤的刚需品类。从需求、成分、作用机理来说,保湿几乎是护肤品的入门级功效,而抗衰则是行业公认的高技术门槛品类。因为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皮肤的衰老不仅仅和年龄有关,还与遗传、基因、环境、压力、情绪有关;另一方面化妆品抗衰成分如何作用于靶点,如何起效,皮肤的吸收状况如何,这些都需要实打实的科学验证。皮肤衰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对抗或延缓皮肤衰老同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急不得也急不来。况且,就抗衰产品的开发而言,它不仅要求抗衰的成分来源可靠、作用明确,而且前期要有大量的皮肤研究数据积累,以及后期的功效评价甚至临床验证。毫不夸张地说,当下主流的抗衰化妆品,无一不是搭建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它不止有品牌建设本身,还涵盖了研究、生产、推广、传播等一系列科学内容。比如1975年,宝洁旗下的OLAY第一次将肽的应用从医药界引入护肤品,从此肽作为经典的抗衰成分席卷全球;在中国,上美股份旗下的韩束对于肽的应用,从学习到创新,如今已经已拥有首个环肽自研成分「环六肽-9」。至今,中国市场上,以肽为主打成分的化妆品,已超过2万个。甚至,专研活性原料的深圳维琪创始人丁文锋编著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活性多肽的科普英文书籍。以肽为代表的抗衰成分在中国兴盛的背后,不仅是中国品牌自主创新的成果体现,也是中国消费者对于科技抗衰的热切回应。再比如,资生堂从1989年便深入开展皮肤乃至基底膜的研究,从而发现介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底膜在肌肤抗衰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样,LG生活健康研究院从数年前开始对皮肤基因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涵盖5.7万名东亚人的皮肤组数据档案,探究亚洲肌肤衰老的原理性问题。又比如,下一个抗衰风口是技术引领还是成分创新?无论是经典的抗衰成分多肽、A醇、玻色因,还是当红的重组胶原蛋白,抑或是方兴正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技术,无一不是在科学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发力精准、有效的抗衰作用。即便是传统的植物原料也因科技之手,通过先进的提取和加工工艺,使得更好地保留植物活性成分成为可能。也可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始于化学的化妆品,已成为一门融合了皮肤学、生物学、药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乃至心理学、计算机学的交叉科学。谁还能说,化妆品不需要科技?无功效不护肤,无科技不抗衰。现代科技为抗衰化妆品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与希望。青眼即将于10月22日上海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首次聚焦“科技抗衰”。全球前十的化妆品公司、亚洲及中国头部化妆品公司,国内外头部工厂、知名原料公司,将分别从企业战略、品牌建设、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配方研究、供应链生产以及消费者洞察等各个维度,充分探讨“科技抗衰”,展望下一个抗衰趋势。科技的浪潮,在化妆品的浩瀚之海中,正不断冲击着每一个角落。科技抗衰,当立潮头。
无科技,不抗衰。
10月22日,在上海,第十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邀您一起“科技抗衰”。现场席位有限,点击此处,即刻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