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玖|小贾村一一那曾经的辉煌

文摘   2024-08-18 00:00   山西  


小贾村

一一那曾经的辉煌



当昭余祁泽大湖之水完全退去,露出了祁地这块平坦而又肥沃的土地时,逐渐有先民选择了现在小贾村这块地方作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休养生息,繁衍生命。他们不辞劳苦地开垦土地,种植菽麦粱黍,米稼谷粮,建造房舍,辛勤创业。在这个艰难的过程当中,一代又一代小贾村的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无数个文明的历史文化。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了先辈的聪明才智,为今天小贾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贾村一代又一代的前辈迈着艰难的脚步从历史走来。
长期以来流传在当地的俗语讲,小贾村不小,大贾村不大。这种说法虽然现在没有历史:记录,但是传承而来的文化信息,确也可以给昨天小贾村的历史拼接出一幅小贾曾经辉煌的画卷。


小贾村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良田千顷,盛产粮棉。也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村东与乔家堡相近,北和长头村接壤,西与谷恋村相邻,南与瓦屋村为伴。一条由白晋古道通往川陕通衢的贾令官道由村而过,是古道相连的重要节点。俗称官道大街。古时终日过往小贾村大街的车马行人众多,大街上商业繁荣,因而取村名为小贾村,此处小贾为小贾(gu)。贾为多音字。读gu音时代表含义为商业买卖,引申为做生意。小贾(gu)村名的来历虽没有历史文字记载,但我们在深入探讨村名来历时,有许多小贾村人都有此种说法。只是因为小贾的贾是常用字,所以后来都习惯叫小贾(jia)村了。
小贾村古老而悠久,原先村庄的规模比现在还要大许多。就在现在村北百米开外的庄稼地里,还曾经能挖出来大型建筑的地址砖墙。小贾村古时以四条东西大街、四条南北小巷和六庙两阁的格局而著称。村南筑有高高的土墙。土墙高约四米,底厚一米开外。不仅可以抵挡外袭也可阻挡洪水入村。四条大街以现在的官道大街为主。因这条官道街不够笔直,形似一条卧牛。村民戏称为卧牛街。卧牛街由西向东北倾斜,村民盖房都形成了锯齿状。从西门望不见东门。具有两门相冲辟邪之古代阴阳之说。东为阳,西为阴,阴阳互不相对。在这条街的南侧,有南北向南门街,西有平行的成街,再西有小十字街。古时的这条街上,高墙深院,里五外三二进牌楼院,有二进闷房院。牌楼两进院一个连一个。都是深宅大院,均是挑角门牌。现在虽残破不堪,但仍留存着十分气魄遗迹和破旧原貌。看的出当年的繁华。


小贾村的古村建设,与甚它村相似,村民信仰儒家道教这些传统文化。因而各条大街都建有庙宇。老百姓千百年来姓都遵循传统礼教。官道大街东门处是奶奶庙,西东朝西,庙前植有两株大槐树。奶奶庙塑有送子娘娘、有百子洞。村里二月二十的庙会指的就是送子娘娘庙会。这一天会有许多人来百子洞求子作法,百子洞内多用谷草扎成人形。在奶奶庙的西不远处,是一东门阁,东门阁上下两层。下层是洞门可穿洞而过。东门阁二层檐上挂有铜铃,微风吹来,铃铛发出的声响,满街均可听到它青翠的铃声。而在这条大街的西门口处是一座老爷庙,庙坐西朝东,庙门左右有钟鼓楼,老爷庙大殿塑了关老爷威武塑像。西门里街上有西门阁。东西两庙两阁将大街点缀得充满了文化气息。在东门口的东南角有菩萨庙一座,坐东朝西,庙规置不大。相传二月二十赶会的时候,庙门口用红绳栓一条狗。意为狗如安稳说明年景中没有狼(麻狐)侵害。如果狗挣脱了红绳跑了,说明有狼侵害人和牲畜家禽。村民便可以据此行事。在东门口奶奶庙的北,即后街东北角有一财神庙,庙座北朝南,规置于菩萨庙相差无几。后街西北是龙王庙一座。小贾村龙王庙规模较大,可与本县几个村的大寺相比。龙王庙坐西朝东。庙门前是戏场,有戏台一个,据传戏场方形砖铺地,每块砖上站一人,场内可容纳千人的规模。龙王庙有阔气的庙门、中殿,大雄宝殿威武雄壮。每逢天旱或二月二赶庙会,会有乡民在龙王庙祈雨,祈求龙王普降雨水,解除天下的灾民于丰收之年。西门阁偏覃是一座三宫庙,庙较小。所有庙上都画栋雕梁,雄伟而壮观。


小贾村现在六庙二阁虽没有丁点遗存,但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仍留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这无疑是村中文化底蕴的一种显示。小贾村自从有了先民,先辈们起房盖屋,筑墙成院,排列成街,一种乡村市井的村庄规模逐渐形成。至今村民还相传,开始有申姓人家迁进村庄,而后逐渐增多。大致都在明朝洪武年间安民迁居时来到小贾村。一直以来,小贾村均以范、岳、贾三姓人家为主。这些姓氏的先辈们为小贾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仅开垦土地,繁衍后代。而且为了过上温饱幸福的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筑坝修渠,发展水利。挖出了东渠、和尚渠、温上渠,以灌溉土地,确保庄稼的丰收。特别是位于村北的旺玉堰。百米长堤高四米有余,底宽三丈,堰顶可行走车辆。村民们用旺玉堰拦住由昌源河从渠过来的水以灌溉全村庄稼。堰上修筑了十几个闸口,可将河水引入田间。
在范、岳、贾等姓氏中,范姓家族可谓是村中名门望族。范姓原籍为陕西省渭南县雷华镇人,(据传解放后土改时在雷华镇还有范氏土地八百亩)。明洪武二年(1369年)先民迁至本县北谷丰村,在北谷丰生活约两代后便又散居四乡。就有了迁居现今小贾村者。范姓迁至小贾村后,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发展很快,其一从岳氏手中购得了宅院若干。后来,范姓家族不仅在村中主要街道购置建筑了阔气的住宅,有高墙威严的里五外三的高门楼两进大院,中间有像样的牌楼。有坚固的闷房院,均带有偏院。村中有范家的场院、磨坊院、有牛房院、有花园。卧牛街上有半条街属范家所有。范姓家族在发家之后,除经商创立家业外,历代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崇尚文化的往事虽不详,但在小贾范氏祖宅的正屋牌楼上,悬挂有写着“庭有馀香谢草郑三燕桂,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的木制对联。其意即说明,范氏先祖不乏为一代文人雅士。这副对联从中可以证实小贾村范氏家族崇尚文化教育。虽然没有专门的书房院,而此闷房正堂即为书房。据祁县丹枫阁旅游开发公司经理范氏后人范广俭讲,在他母亲保存的木箱里,就有不少的医书典籍。这可以说他们不仅尚文还有医道济世。范少俊、范少英堂兄二人在北京时,以御医身份常出入皇宫,在皇宫里为宫人治病。后来他们回到了小贾依然义务为村民医病。有时候人还没有起床,病人就已在门口等候。范氏族人范永贵行走他乡,经商谋生。在北京菜市口创办粮店等商铺,范字商号的万和昌、合昌公、瑞昌号都是范家开设。商铺做的买卖也大,货物也全。甚至把买卖做到皇宫里,成为出入皇宫的常客。在他家的铺上常有才子佳人、)富豪官人以及社会名流,混的风生水起。因此,在北京的商铺厅上悬挂有“泛星聚”的)金色牌匾。除在京城有商铺外,还在太原柳子沟开办煤窑。所办的买卖生意,挣了不少钱财。所以在老家起房盖屋,成为小贾村数的上的富裕人家。


小贾村范姓不仅经商有道,而且颇有威望,受众人的拥戴。范敦玉时任小贾村村长,治村有方,办事公正,嫉恶扶贫,护村帮社。乡民们为表达对范敦玉村长一心为民大公无私,宁肯自己的事不办,也要先处理好群众的事,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的高尚品质。乡民在民国十一年秋将由李子聪书写的称范老先生的大型匾额,写着“枵腹从公”四个大字送给了村长范敦玉。藉以表达村民对范先生的感激,崇敬之情。
在小贾村的经商历史上,范姓如此,它姓亦然。岳姓是比较早落脚在小贾村且发家也早于范姓的。岳姓人家经商参与的是旅蒙商。在本县旅蒙商元盛德商号中,岳家人作为大盛魁和元盛德的“相遇”(相遇就是好搭档,好伙计的意思),在来往买卖中,负责货物的收集起运。多少年一直在旅蒙商道上奔波。贾姓也曾在奉天(沈阳)有着自己的商业店铺。
聪明、智慧、勤奋的小贾村人前仆后继地过着“读耕”的平凡日子。锻造了他们勤劳、俭朴、敦厚、和善的民风和民俗。


小贾村,由于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他们的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歌弹舞唱是小贾村村民在劳作之后的精神追求。据记述,唱秧歌、唱山西梆子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最爱。其特点是参与人多,比较广泛。男女老少都曾上台出演。二是大多数人是从小就开始参与学习,许多村民都是十一二岁就跟着大人开始学习文武乐器,以及人物塑造和表演。三是肯学习,经常走出村庄,向有名的师傅学习文武场的演奏。四是演员们均是多才多艺,俊男靓女。他们既演古代传统剧目,也自编自演现代小戏。他们既演祁太秧歌,又演革命现代样板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前,小贾村代曼旦、双全旦艺人就在秧歌界享有盛名。早年唱秧歌的、秧歌音乐的大多都认识不了几个字,有的大字不识一个,不过这些才艺象渗透到骨子里的文化元素与生俱来。比如记忆中最早的鼓师贾广维,唢呐、铙钹师傅范桂瑜,铰子贾锡余,马锣岳晋元,小锣贾锡禄,木头搰禄子贾锡寿等。都是一专多能。演员队伍中,生、旦、净、末、丑都很齐全。像岳世杰、范广维、范成虎都是十岁开始学习角色的。老一辈的秧歌班能出演30多个剧目。新中国成立后,小贾村在老一代艺人的带领下,成立了解放秧歌剧团,艺人们自筹资金,购买服装,化妆品。范桂青从十二岁开始跟着哥哥学砸木头,一生爱好秧歌、晋剧,业余时间全奉献在秧歌演艺上。在他的带动下,参加演出的当演员的群众多达五六十人之多。加上文武场参与者近百人之多。新一代的艺人们有了文化知识,演出剧目。演出水平大有提高。范桂青老先生可演生旦、青衣,一人多角色。为了提高演出水平,他们外出学习,请专家进村指导,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红嫂》等大戏都可以全本演出。并多次参加县、乡的会演和比赛,多次获得奖励,并获得名次。不仅活跃了群众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承了小贾村的传统文化。


历史和现实总是如此的契合,有些事情可以说与历史无关。但也是一种必然。上帝赋予小贾村这块风水宝地,也塑造了这里特有的人格和品性。流传在现实中的两个真实的故事。它既表现了小贾人正义之气也突显了!小贾的历史地位。
申三老婆告状:申三老婆是村民的俗称,是申三的妻子。申三老婆家有个侄女,经父母包办嫁到了太谷井深村,做了人家的小媳妇儿(小妾)。男人长年在外做买卖。这家的大媳妇是个恶婆娘。侄女嫁进门之后,大婆姨百般欺负小媳妇儿,成天刁难小媳妇。除了干活儿外,不是刻薄吃喝,就是打骂。受尽了大婆姨的欺负。有一天从早上动手打,一直打到中午把小媳妇打死。打死不说还把尸体侵入深井。当人们知道后把小媳妇捞上来。大媳妇知道事情闹大了,想给钱了事,侄女家也收了人家钱,想没事了算。但此事申三老婆觉得不能让侄女这样冤屈地死去,绝对不能私了,让坏人逍遥法外。于是她坚持奔走告官府,要求惩办凶手。为侄女报仇。县上告不准,就往上一直为侄女申诉,直到府衙做出判决,坏人得到了严判惩罚才罢。这则故事表现了申三老婆嫉恶如仇,坚持公正,维护正义的精神。
范敦玉端坐大堂上:早年村人常因浇地争水而起争执,也常常出现打群架,闹出人员伤亡的事件。小贾村和长头村就常因争水而打架。有一次打架闹出了人命官司。长头村人员有伤亡,事件闹到县衙公堂之上。长头村在衙门有做事的官员。该官员想呈报县官,请求处理。一日,该官人借县太爷升堂之际,想当面诉说该事。当他进入公堂,抬头一望,小贾村村长范敦玉居然端坐公堂之上。心想这小贾村村长竟与县太爷平坐左右,觉得这官司难打了。便不再提及上诉此事。失望地退出大堂。后来范敦玉并未请求县太爷打偏官司,而是要求县太爷公道公正地处理了此事。谁的责任谁承担。这则故事既表示了范村长的地位威望,也展示了范村长公平公正的行事风格。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小贾村秉持历史遗风,在新的时代村风淳朴,文明、和蔼、各姓氏相处安逸,过着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祥和日子。喜看今日之小贾村,勤劳、善良、敦厚、智慧的人民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遗风,开创今日之辉煌!优秀的传统文化毕将光耀贤主,启迪后人。

   作者:陈东玖,广电局退休干部。

阅读魅力祁县 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微信工作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为“中国智慧”贡献“祁县力量”。

☞点击这里加入祁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397031434@qq.com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书香祁县
“书香祁县”微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