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是指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学历的社会评价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时,其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也在下降。
这一现象,近来在国内就业市场中日益凸显,也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全文导读
01 高等教育普及:供给大幅增加
02 毕业生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
03 需求不能匹配:价值逐渐降低
04 过度重视学历:观念逐步转变
05 经济结构转型:就业市场变迁
06 信息传播变革:初次就业更难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9年的大学扩招政策,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1999年全国仅有84.76万名大学毕业生,到2024年达到1179万人,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刷新了历史记录。这意味着,每年有超过千万名年轻人涌入就业市场,而这些毕业生中不乏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精英。
然而,市场的吸纳能力并未同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206万人,虽然较前一年有所增加,但仍难以完全消化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
供需失衡的结果是,学历在就业市场上的相对价值逐渐降低。许多企业不再将学历作为唯一的招聘标准,而是更加关注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
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子女送入大学深造,形成了“全民上大学”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学历的供给过剩,还使得社会对高学历的期望值逐渐降低。曾经被视为“稀有资源”的大学生,如今已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常规选手”,学历的含金量也随之打了折扣。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这导致职场竞争加剧,学历的优势逐渐减弱。随着博士“大跃进”的发生,近年来,社会各界惊呼:博士注水也太严重啦!
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了21万,再加上前几年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几年来,好一点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一个岗位,即使是基础岗位,都能收到大量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简历。
例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招聘一名办公室文员,要求学历为大专,但收到的简历却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这其中,中文、法学、管理、哲学、新闻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
更为严重的是,毕业生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由于高校课程设置的相似性和教学内容的趋同,许多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上相差无几,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同质化,不仅削弱了学历的优势,也让企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个性化特点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高校在追求招生规模和学科门类扩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这导致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与就业市场所需技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而影响了学历的实际价值。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滞后,无法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以计算机科学为例,许多高校的编程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C++、Java等语言上,而忽略了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这种脱节使得毕业生在求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行业中。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再学习和适应。这种情况在文科类专业中尤为普遍,如新闻传播、市场营销等,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此外,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本身就较为有限。例如,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虽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但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相比之下,工程、医学、信息技术等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则更受市场欢迎。
过去,学历曾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主要标准,甚至被奉为“敲门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用人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意识到,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因此,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而不是单纯依赖学历。
例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在招聘程序员时,明确表示“学历不是唯一标准,能力才是关键”。该公司通过在线编程测试、面试等方式,全面考察候选人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看重其学历背景。这种做法不仅吸引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事实上,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已经不再将学历作为唯一的筛选条件。他们更愿意雇佣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尤其是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
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成为他们求职的一大障碍。即使拥有较高的学历,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并展现出实际能力,仍然难以获得理想的职位。
此外,一些企业还推出了“学徒制”或“实习转正”项目,也是尝试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和潜力,同时也帮助毕业生更快地融入职场。这种灵活的招聘方式,将逐渐改变传统的以学历为主导的用人模式。
经济结构转型:就业市场变迁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产业的萎缩和新兴行业的崛起,使得某些领域的学历需求减少,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则不断提高。
例如,制造业和重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吸纳高学历人才的重要领域,但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少。相反,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非常高,而这些技能往往不能通过传统的学历教育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实践经验和持续学习来掌握。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和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也对企业经营造成了影响。许多企业在面对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时,不得不缩减招聘规模,甚至裁员。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学历的重要性出现了明显下降。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远程办公、自由职业等新型就业形式逐渐兴起。这些新兴的就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时间和地点限制,使得更多人可以选择灵活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那些具备跨领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来说,学历不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反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成为了决定因素。
信息传播变革:初次就业更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这使得国内学历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些留学生不仅具备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视角,还在海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国内毕业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例如,某跨国公司在招聘时明确规定,优先考虑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国公司实习经验的候选人。这种倾向反映了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对于国内毕业生来说,缺乏海外经历和国际视野成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一大劣势。
此外,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求职者的学历背景、学校排名等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企业在招聘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求职者的情况,从而对学历的筛选更加严格。例如,某大型企业在招聘时,除了查看求职者的学历证书外,还会通过社交媒体、专业平台等渠道了解其个人项目、实习经历等情况。这种全方位的评估方式,使得学历的含金量进一步下降。
学历贬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对变化,我们既要看到学历贬值带来的挑战,也要认识到它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未来,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
教科书级舆情处置:人民大学24小时处理被举报博士生导师|舆情
连续百日原创,带来七大收获……——基于《瑨君的自留地》公众号的实践与总结
——观察
——职场
27岁可以干啥?可以去白宫当新闻发言人
死不认错,为何容易被领导冷落?
——社会
扫描二维码
加作者好友
与瑨君一起
探讨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