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在淳安等13个县(市、区)开展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工作。淳安县、嘉兴市南湖区、宁波市镇海区、平阳县、绍兴市上虞区、义乌市等6个县(市、区)已按要求完成试点建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本期推出义乌市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经验,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
义乌市位于金衢盆地东部,有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展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市,有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称号。自2020年被列入全省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以来,义乌市聚焦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修复、水安全4个关键环节,印发实施了《义乌市建设水生态治理示范市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源头治水、项目治水等九大治水任务,不断突破治水瓶颈。2021年以来,全市8个县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并捧回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义乌市全域治水 发展美丽经济惠民生”案例被评为第二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被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聚焦水环境治理,让城市血脉“看得见摸得着”
为解决部分污水厂处理能力不足和“饥饱不均”等问题,围绕市域污水治理一体化目标,精心布局“一网九厂”建设。一是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建成大型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双江湖净水厂,加快推进江东污水厂三期建设,污水处理能力达75万吨/日,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实施污水动脉疏通工程。建设管网连接工程13项、加压泵站18座,实现双向互通,建成污水处理厂配套主次管网长度2205千米,污水实现应纳尽纳。三是建立污水管网一张图。织密“人防+物防+技防”防御网,提升突发异常应急处置能力,以时空数据为底板,综合集成各部门数据,叠加融合天气、水文、水质等信息,实现对城市排水的全面感知、态势监测和事件预警。
聚焦水资源分配,开启“开源节流”新局面
义乌是一座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10方,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打破缺水性城市发展制约,该市开源节流两头齐发力:一是做足节流文章。设立节水奖励专项资金,调动企业、单位和小区创建的积极性。建立水价调节机制,居民实行阶梯水价,推动居民节水。推行供水价格改革,建立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控机制,约束高污染企业用水。二是做足分质供水文章。按照“优质优用、低质低用”原则,建设4个分质水厂,形成“4+1+9+N”的全域分质供水格局,年可置换优质水资源2000万方。到2025年,争取中水回用能力达5000万吨/年;到2030年,争取每年置换优质水资源1亿吨以上。三是做好跨区域引水文章。首创全国跨区域水权交易,2019年以来累计从浦江、东阳引水新增引水1.7亿立方米。
聚焦水生态修复,筑牢山青水秀生态空间
义乌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着力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实现水环境由“净”到“美”的提升。一是大力实施美丽河湖建设,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市河湖建设与管理,协调河湖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力打造高品质美丽河湖、水美乡镇、幸福河湖,义乌市被列入浙江省2024年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县(市、区)名单。二是实施内河水系激活工程。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和义乌江原水,激活8条城市内河水系,总配水能力达44.5万吨/日。三是实施小微水体激活工程。以“十库九溪”为基,以水库为“根”,以溪流河道为“藤”,以池塘为“瓜”,用“长藤结瓜”的形态互联互通激活289处小微水体。义乌市依托青山秀水和美丽河湖,打造10条旅游精品线,“长藤结瓜”式串联112个行政村,辐射300多个村庄,年平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亿元。
聚焦水安全管理,探索数字治水新模式
义乌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生态修复示范试点县建设为抓手,实践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以水为笔,逐绿前行,奋力谱写绿“义”盎然的治水新篇章。
来源 | 省生态环境厅水处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