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对冲基金大佬都成功预测并押注了特朗普的当选,
比如说城堡资本的Ken Griffin以及Taleb一类。
这些基金经理和我的观点类似,我们支持/押注特朗普的胜选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特朗普所有的经济政策。
美国的市场经济周期和意识形态类似,一直是如同时钟版左右震荡摇摆的,一旦民风过于彪悍(过于far-left或过于far right),这套机制就会纠错,我认为这次川皇重新回归的本质,就是美国从极左回归到中心(far left towards center)甚至右倾的现象。
但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形态本质容易容易“矫枉过正”。我们理想中的范式是让社会意识形态回归均衡(equilibrium),并且让意识形态回归理性和冷静,但现实是,人性是自我加强的,所以右倾的思潮也会产生自我加强,最终整个美国社会出现的是极左到极右的“震荡期”。
在这套社会制度的模型中,往往选民出于:
1) 对于快速见效的经济政策的渴望(desire for easy solutions)。
2)对于现状的无法忍受所导致的饮鸠止渴。
3)对手政党的逻辑和主张必然都是错误的,从而导致过去正确的政策出现扭转失效,造成一系列麻烦。
4)承接3)在民选框架下,因为竞选的过程中必须凝聚共识,所以中间派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这也意味着但凡前一任所定下的政策就需要反,最害怕的就是盲目反,如果没有理性的政策下,盲目反意味着政策延续性的风险。
5)民主的体制并不意味着完美,更不意味着不会被操纵。过去民主党执政下至今日,美国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裂和对立,川皇的胜选反映了美国社会本质上撕裂的现实,并非由于川皇导致了美国分裂,而是全球化贫富差距悬殊,意识形态分裂对立的美国选出了川皇。
简单来说,川皇不是因,而是果。
如上图,所有经济体都有以上的光谱(spectrum), 从极左到极右。
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社会至今的主轴仍然没有脱离意识形态之争。
意识形态(或者是社会共识)将作用于社会本身,塑造该社会的顶层建筑。
当下我的忧虑在于,
1)川皇在2025年新任期中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将极限施压作为真实而长期的选项,而非作为谈判中重要的一环。极限施压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摸清底牌,并且迫使对方上来谈判桌,改变形式。
2)关税(tariff) 的目的在于逼迫对方达成更利于自身利益,关税本身不是目的,盲目依赖关税补充政府财政是短视的策略。关税是极大的谈判的杠杆,但目的在于“谈判”,而非在于关税搞来的那点钱本身。
3)Bluffing (吓唬)的终极含义在于“让你的对手信以为真你真的要这么做”,而非“你真的这么做了”。这中间有着巧妙的差异。作为谈判专家,需要明白绑匪随时能撕票,但也要让绑匪明白,狙击手随时能够在头上打一个洞。
4)过去民主党全球合作的问题在于,乱发钱,贪污腐败洗钱。用利益捆绑地缘政治形成松散无能的政治联盟。川皇的终极使命在于重塑该秩序,使得全球盟友出于自身利益和需求积极参与并兑现自身的权责,而非依赖于美国本身。这也意味着一段时间的地缘政治震荡期,同样地,川皇也需要给其盟友坚定的承诺+信号,并重新订立政治上的底线。
下图为关税的运作机制(以钢铁为例):
从经济学的角度先丢结论:乱打关税的后果,还是消费者买单,但关税如果可控,其利将大于弊。
这张图表解释了关税如何影响商品的最终价格和福利,以下为详解:
图表中的关键点
价格与关税的变化
PW:代表没有关税时的“世界市场价格”(World Price)。
PW + Tariff:是加上关税后商品的新价格。这表明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导致市场上的总价格上涨。
2. 市场供应与需求:
Domestic Supply of Steel(本国钢铁供应):表示国内钢铁生产者能够以不同价格提供的数量。价格越高,本国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越多。
Domestic Demand(国内需求):表示国内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的钢铁数量。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的数量越少。
World Supply of Steel(全球钢铁供应):这是世界市场提供的钢铁数量,以较低的价格 PW 供应。
关税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1. 钢铁价格上涨导致的变化:
a. 关税将市场价格从 PW 提高到 PW + Tariff。
b. 国内消费者因为价格上涨,会减少钢铁的消费数量,市场需求下降。
2. 国内生产者的受益:
由于价格上涨,国内钢铁生产者增加了供应(从 Q2 增加到 Q5)。他们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因为价格更高。
3. 消费者的损失:
a. 价格提高后,消费者购买的钢铁量减少了(从 Q3 减少到 Q4)。
b. 消费者需要为每单位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且一些消费者因价格过高而不再购买。
4. 政府从关税中所获得的收益:
政府通过关税获得了一部分收入(由关税区块表示),因为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了。
5. 由于关税所导致的长期经济福利的损失(Deadweight Loss):
图中标出的浅色区域(Deadweight Loss)表示由于关税造成的经济效率损失。
这些区域代表的是:
a. 部分消费者原本愿意以世界价格购买商品,但因为价格提高而放弃消费(左侧损失区域)。
b. 部分国内生产者以较高的成本生产商品,而原本可以以更低成本从国外购买(右侧损失区域)。
结论为:
关税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价格,最终使得进口量大幅缩减。
a. 得益者:国内生产者和政府(因关税收入)。
b. 受损者: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并减少消费)和整体经济效率(因为资源分配变差,导致“deadweight loss”) 。
c. 整体上,虽然国内产业可能受到短期保护,但关税导致的经济福利损失通常超过其收益。
从上图可知(防和谐),两者的进出口并不在一个量级。
那么最终毛衣战谁将获胜?(拼的就是谁筹码更多)
1. 毛衣战拼的是经济的总量和耐受力(消费者对于价格的耐受力)
2. 进口商品的可选择性(替代商品)
3. 双方彼此谁进口谁的多,谁就有优势(买单者优势)
4. 重点在于,将毛衣战的对手进口量削减(脱钩),从而将高关税所带来的副作用尽可能减少(确保对方支付的代价比我方所支付的高,并且可控)。
因此,这也导致了,在墨西哥边境的那些马甲厂所带来的商品倾销(A公司在B国家设厂,转C地出口规避关税),这也是为何要堵上毛衣战的漏洞,川皇不得不在多个国家同时加征关税,为的就是规避马甲型出口倾销。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美国电动车进口来说,中国的电动车进口的确有上升的趋势,但相比于其他国家生产的电车而言相对有限。
但我们可以看到,墨西哥的出口比例是激增的,这也意味着川皇在墨西哥边境,对着马甲倾销(墨西哥有个蛋EV研发生产能力,在墨西哥生产的EV你猜猜都是哪些品牌的EV?)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川皇的思路是明确的,用尽全力封堵住墨西哥倾销的趋势,并且尽可能加速再工业化+脱钩,以降低受到关税影响的进口总量。
至于再工业化,我后续会再发文重点解析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