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蜂群的积极性对育王成效有着直接且关键的影响
若打算进行育王,蜂群得有强烈培育蜂王的意愿才行。春季时蜜粉源极为丰富,蜂群正处在繁殖的黄金阶段,蜜蜂的积极性特高,只要能组建起较强的蜂群,再适当补充些糖浆,那基本都能培育出高品质的蜂王。到了流蜜期,像刺槐、椴树、荆条花期时,由于有大量蜂蜜涌入,极大地调动了蜂群的积极性,育王成功率会超高,而且蜂王质量也特别棒。而无王群由于群里没蜂王,蜂群急切地渴望培育蜂王,其育王成功率通常也会比有王群高。
二、育王成功与否和蜂种有关系
王浆高产型的蜂种,相比蜂蜜高产型的成功率会稍低一点,因为浆型蜂种的王浆质量稍逊色些,在育王时容易出问题,特别是没蜜期得格外留意,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育王失败。
三、气候产生的影响
如前面提到的,春季育王成功率高,这是因为气候宜人,万物蓬勃生长,蜂群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蜜蜂有很强的培育蜂王的欲望,成功率自然就高了。但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即便做了各种努力尝试,还是很难成功培育出蜂王。
我常用的育王群一般是 10 脾蜂以上的双王群。巢箱里有 6 张子脾,两边各 3 张。继箱中有 4 张脾,包含 2 张幼虫脾、1 张蜜粉脾以及 1 张半蜜脾或空脾。每晚喂 2 到 3 千克的糖浆,等巢脾出现鱼眼圈后,就进行移虫育王。之后的饲喂量逐渐减到 1 到 2 千克,直到王台封盖为止。移虫 24 小时后检查育王框,接受率非常高。然而,从移虫第三天起,蜜蜂就开始舍弃王台,弃虫食浆。王台封盖后,蜜蜂会从王台侧部咬坏王台,拖出幼虫。育王框上的王台数量每天都在减少。到了第 11 天,把王台用王台保护圈保护起来,等蜂王出台时,所剩王台要么无法正常出台,要么就是侏儒王。即便有 2 到 3 只能用,蜂王的体型也偏小,有的甚至根本无法交尾。这种现象从 90 年代起就一直困扰着我到现在。在 2017 年,因为椴树蜜歉收,流蜜期育王不成功,只好在流蜜期结束后进行育王,我试了好多方法,连续育王 5 次,一次成功的都没有。
四、无蜜期育王有困难
上述情况和没有蜜源有直接关系,如果有优质的蜜源,就算在炎热夏天,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在荆条场地哪怕天气炎热,但在蜜源的中前期进行育王,由于大量进蜜,成功率依旧挺高。而到了荆条流蜜后期,上蜜量减少,育王成功率就会下降,甚至导致育王失败。
五、日龄稍大的幼虫成功率更高
我多次做实验,在没蜜源的情况下进行移虫育王,要是幼虫不到 18 小时,很容易出现侏儒王,而移取 24 小时左右的幼虫,情况就会好很多。有些蜂友觉得移取的幼虫越小,蜂王的卵巢数量就会越多,蜂王质量也会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所移取的幼虫日龄越小,在蜜源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出现侏儒王的概率就越大,还是让幼虫在巢房中多待几个小时更妥当。
六、补喂糖浆
补喂糖浆不是为了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而是为了提高蜂群育王的积极性。加封盖蜜脾效果不好,喂 50%的糖浆,量要大些,根据蜂群情况喂 2 到 3 千克,一直喂到王台封盖。
七、蜡碗的处理
现在基本用的都是塑料蜡碗,加到蜂群后得好好整理几个小时,刷王浆时别加水,用小扁刷蘸取王浆,在蜡碗上刷薄薄一层,这样既提高了接受率,又方便蜜蜂清理蜡碗上的残浆。这种做法比在蜡碗底部点浆要好。
八、蜂群强壮且蜂多于脾
春季蜜粉源充足,育王效果比夏秋两季好,只要蜂群强壮,有足够数量的雄蜂,交尾时最高气温在 20℃以上,就可以进行育王,而且越早进行越好。我在近 10 年来,都在 4 月中旬开始育王,到刺槐流蜜结束前,全年所需的蜂王基本就准备就绪了。在椴树或荆条流蜜期再育一批备用蜂王,全年的蜂王使用问题就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