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很多人都会开始泡脚。泡脚能防寒驱寒,是冬季很常用的外治法。但其实,冬季泡脚的好处远不止此,泡得对还有助于孩子调理体质、冬季进补、促进来年的生长发育。
冬季保健,就给孩子泡脚!能通补、能养阴
入冬后,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泡脚作为日常保健,对进补、调理体质都是很有帮助的。只要孩子没生病、没过敏发作、也没上火热气等表现,就可以泡了。
● 除了食疗,泡脚也能“以通为补”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想要进补事半功倍,就要在初冬做好“疏通”的工作,做到以通为补。帮孩子疏通身体,除了每天坚持用“10秒法”观察孩子的消化状态,及时帮他消积,保持脾胃畅通外,还要帮他疏通经络。
因为“气血以通为补”,保证气血运行通畅的本身就是在补益气血了。相反,如果家长单独给孩子补气、补血而忽视了气血和经络的疏通,补起来就会“很费劲”,怎么补都补不进去。
泡脚正是疏通经络的一大好方法。传统医学认为,脚为“精气之根”,是肾经的起点、精气的凝聚点,影响着气血与经络的运行。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泡脚来刺激他足部的穴位、经络,既通又补。
帮孩子疏通经络,直接用40℃左右的温水给他泡就足够了,1岁以上泡。可以睡前泡,一周泡两三次,一次泡10~15分钟。
另外要注意,泡脚的水位以超过“三阴交”为宜。三阴交是足部三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汇点。泡脚通过温水对三阴交的刺激,可以促进三大经络的通畅,帮助足三阴经的气血上行,让孩子气机顺利运转、五脏六腑强壮起来。
此外,想要保持孩子身体“通”的状态,还要注意脾胃的疏通。
冬主收藏,随着阳气不断收敛,脾阳变得充足,孩子胃口自然也会好很多,一旦饮食不节,就容易积食。积食久了,还会入里化热,形成积热,上扰心神。再加上小儿“心常有余”的生理特点,火上加火,心火烧得旺盛,孩子更加入睡难、睡不好、脾气大。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除了要及时用山楂、麦芽、莱菔子煮消积茶给孩子喝,帮他消积。
小儿消积茶(新三星汤):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¹
麦芽:行气消食、运脾开胃¹
莱菔子:消食除胀、通利大便¹
如果孩子心火很严重,热气的表现很明显,出现舌质红、舌尖红、口舌生疮、脾气暴躁、入睡困难、睡不安稳、说梦话、磨牙等,还可以搭配小儿清热方。
小儿清热方里同样有莲子、菊花、枸杞子这三味,还外加有清火泻热、除烦利尿的淡竹叶,全方搭配起来性味平和,又能清泻心火。孩子心火旺盛、热气上火、睡不好时,可以连续喝2~3天,2岁以上就能喝。
小儿清热方(沁芳宁):
莲子:养脾益肾、养心安神¹
菊花:平肝、明眼目、疏风散热¹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髓、明眼目¹
淡竹叶:清泻内火、除烦止渴¹
冬季防寒驱寒,可以用感利通泡脚
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的阳气,对身体未成熟、五脏六腑还很稚嫩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黄帝内经》记载:“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每逢冷空气杀到、气温骤降,我都会建议家长帮孩子泡脚来防寒驱寒、预防感冒。
为了增强泡脚驱风散寒的作用,家长在给孩子泡脚时可以适当地加点“料”。像温经散寒、驱风散热的生姜、艾叶、藿香、香薷、荆芥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也可以直接用感利通沐足方。沐足方中的香薷、藿香、荆芥穗、艾叶搭配起来,很适合在冬季帮孩子驱寒、防寒用。
1、风寒初期泡
天一冷,寒邪凶猛,孩子就很容易外感风寒。当孩子出现“打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畏寒怕冷”等表现时,说明他着凉受寒了,要及时干预,帮他驱赶寒邪、温暖全身。否则,外感加重,可能会诱发孩子咳嗽、发烧等问题。
应对风寒入侵的情况,可以用沐足液给孩子泡脚。泡脚时要注意以下3点:
✔ 取一包沐足液兑入40℃左右的温水中,搅拌均匀后用来泡脚。
✔ 泡脚时,水位要超过“三阴交”穴位的位置,泡到微微发汗为宜。
✔ 每天泡10~15分钟,连续泡2~3天。
2、天冷降温泡
接下来,冷空气将到访,气温会不断下降,孩子一不小心就会被寒邪所伤,外感生病。对此,天冷降温、气温急跌时,即便孩子没有受寒,家长也可以给他泡沐足液作为日常保健,一周泡个2~3次,每次泡10~15分钟,就可以很好地温阳保暖、抵御寒邪。
最后提醒一句,泡脚虽好,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的。那些阴虚火旺、湿热体质或有明显热证的孩子,在体内有热的情况下,就不建议泡脚来调理了。
参考文献
1. 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
-广告-